第七讲
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 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 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 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
★★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 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 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 自己的正确道路。现在,许多 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 波、追逐、竞争。但是,也有 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 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 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 的起 源与 本质
道德 的功 能与 作用
道德 的历 史发 展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 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 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 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 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关于道德古时候“道”与“德”是分开使用,表示不同的意思。 “道” 指道路,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 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 规矩、规范。 “德” 指遵循这种“道”,通”得”。 荀子在《劝学》中最早把开始把“道”与“德”联用 :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的 “morali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以后逐步引 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是人类历史 上最早的社会意识形 态之一,关于它的起 源、形成和发展问题 一直争论不休。
非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说神启论 天赋论 情感欲望论 动物本能论
神启论 道德是上帝(或佛祖、真主)或具有神秘性的“天” 通过启示、征兆指示圣人或君主制定出来的,是神 意或天意的产物。这是宗教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 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 西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 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中世纪基督教认为,道德的原因就是上帝的存在, 上帝不仅能鼓舞人行善,而且能给人以知识和智慧, 使人得到真理和美德。《旧约》中的摩西十诫,便 是上帝对摩西的启示并通过摩西向教民们宣讲的教 规和戒律。
天赋论 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的观点。“天”指与生俱来、生而固有、不待人为 的某种渊源。 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也。”,即道德出于人不虑而知的良知和
不学而能 的良能。明代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思想,认 为吾心之良知不仅是至善的道德主体,而且是社会 的人伦纲常之根,良知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了。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只能是来自 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生俱来 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境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就是 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
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的某种自然的情感或欲望。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趋乐避苦、 自爱自保的感觉欲望是道德的基础和来源。 费尔巴哈:“没有快乐感和不快乐感的地 方,也就不会有善与恶的区别。” 严复:“乐者为善,苦者为恶。苦乐者, 所视以定善恶者也。”
动物本能论 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或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 杂化。这是达尔文主义所持的观点。 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中认为, 社会本能是导致人类道德得以产生的最重要和最 深刻的原因,这种社会本能为一切具有社会性的 动物所共有,它表现为以群居为乐,对同类富有 同情心,并以各种方式彼此协作,相互服务。 这一观点的根本错误是抹煞了人的生理与动物的 生理、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之间的本质界限, 只看到和突出了人的动物性一面,没有看到人的 生理和心理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㈠
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 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人类在社会生活中, 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 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 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 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 主观条件——人的意识有了一定 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 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 调整。
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说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 的主观条件
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人与人之间,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 往往发生矛盾冲突,如果人与人之间 的矛盾冲突过于激烈,毫无调和之余 地,势必同归于尽。为了保持社会生 活的继续存在,必须对于个人利益的 冲突加以调节,使人与人之间遵守一 定的行为规则。这类规则即是道德。 道德即是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的基本准则。” ——张岱年
㈡
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 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
的反映。 ◆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 系的性质。 ◆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 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 为阶级关
系,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 化。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 道德对社会经济 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 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 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 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 动。
㈠
道德的功能
◆ 道德是功能,是指道德作为 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 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 ◆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 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 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 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 神力量。
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 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 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 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 道德借助道德观念、 道德准则、道德理想 等形式,帮助人们正 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 的规律和原则,认识 人生 的价值和意义, 认识自己对家庭、他 人、社会的义务和责 任。
调节功能★ 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 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 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 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 主要形式,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 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 发挥作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