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效性的环节----智力测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促使全体学生在回答活动中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 观看片段,情景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听过)我们一起来看看
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的。(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片段)
2、
3、
4、 师: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生:因为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 师:是呀!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聪
明的曹冲就用称石头重量的方法来代换大象的重量,这里蕴含着一种
重要的数学思想,叫着等量代换(板书课题),我们在“代换”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相等关系的量!等量代换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说:一个一元的硬币可以换两个五角的硬币,一盒3元牛奶可换3瓶一元矿
泉水等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等量代换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建构了数学模型,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感知等量代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价值。]
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师:我这儿有几个问题,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开动脑筋,帮帮我,可以吗?
1、教学例2,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例2,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个西瓜的重量=4千克砝码的重量,1千克的砝码的重量=4个苹果的重量)
师:根据以上信息,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苹果的重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互相说一说。
小组汇报:怎么想的?(板书演示:西瓜换苹果的思考过程。)
生1: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生2:因为1千克(1个砝码)和4个苹果的重量相等,4个砝码就和16个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