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工 操作标准 作业程序 1、班前准 备 作业标准 1 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 1.1 充电 对 KDL 矿井地质雷达进行充电。 1.2 仪器检查 通电检查仪器状况。 1.3 其它准备工作 本次探测工作的目的,探测区 域 的 场 地 情况 及 已 揭露的 地 质 构 造 或其他地质条件, 在此基础上设置测 线的布置,并选择工作方法。 1.3.1 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装配 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装配是一样 的。 首先在侧面装上两块电池, 扣好盖 子;然后在底部装上固定螺钉结构。 1.3.2 发射机光纤的连接 连接前先检查光纤是否导通,将 一端对准光源检查另一端是否有光通 过。 雷达主机和发射机用单芯光纤 连接。 一端连接在雷达主机侧门面板上 的接口上, 另一端连接在发射机的接口 上。 连接时翻开接口保护盖, 插入光纤 头即可,两端光纤头可以互换。 1.3.3 接收机光纤的连接 连接前先检查光纤是否导通, 将一 端对准光源检查另一端是否有光通过。 雷达主机和接收机用双芯光纤连 接。 一端连接在雷达主机侧门面板上的 安全要点 1.1 充 电 必须在井 上进行, 严禁井下 充电及打 开 防 爆 盖!
1.3.1 仪器 装配时严 禁开机带 电装配
地质雷达工 操作标准 作业程序 作业标准 接口上,另一端连接在接收机的接口 上。 连接时翻开接口保护盖, 插入光纤 头即可,两端光纤头可以互换。 2.1 询问上班工作情况 2.1.1 询问上班工作进度,将进度填到 交接班表上。 2.2 检查 2.2.1 检查仪器工作情况、检查上班工 作记录。 2.3 履行签字 2.3.1 交、接班班长在交接班表上签字 3.1 进入作业岗位 3.1.1 各岗位人员进入作业岗位 3.2 静态检查 3.2.1 各岗位人员检查仪器情况及上班 数据情况。 3.2.2 在雷达整机系统装配连接好后, 打开接收机和发射机电源, 再打开主机 电源进入 DOS 系统就可以开始采样了。 4 启动系统 4.1 进入采集软件的安装目录,键盘敲 入 run 回车进入采集软件的主菜单。 4.1 快速操作指南 采集软件提供了两种版本 BASIC 和 ADVANCED, BASIC 版仅仅包括最基本 和最重要的功能参数设置, 操作相对简 单。ADVANCED 版则包括全部的功能参 数设置, 操作相对复杂, 功能也相对较 安全要点
2、接班
2.2.1 重点 检查仪器 完好情况
3 作业准 备
3.2.1 检查 数据情况 及仪器连 接情况
4 作业
4.1 操 作 前必须检 查工作现 场的顶帮 情况
地质雷达工 操作标准 作业程序 作业标准 强。两种版本可以通过屏幕下方的 BASIC 或 ADVANCED 字幕菜单进行切换。 4.2 探测方法类型 探地雷达根据工作方法和天线 的放置位置不同,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 行探测: 反射法:发射和接收天线以一定 的间距放置在被探测
体的同一表面, 利 用雷达反射回波来分辨目标的方法。 反 射法也是最常用的探测方法。 共中点探测 或宽角度反射和折 射探测: 发射和接收天线以一定的间距 放置在被探测体的同一表面, 保持天线 间的中点不变, 不断改变天线间距进行 反射探测。 主要用于确定不同深度地层 的雷达波速度等参数。 透射法:将发射和接收天线放置 在被探测体相反的两侧, 利用雷达的透 射回波来探测目标体内的异常。 4.3 采集操作模式 连续模式: 指雷达系统按操作者 自己定义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数据, 采 样过程不需人工操作。 这种模式适用于 地势平坦,移动天线没有障碍的情况, 系统默认每次移动都是沿测线移动一 个步距。 人工单步操作: 指操作者通过键 盘操作控制雷达系统采集数据, 操作一 安全要点
地质雷达工 操作标准 作业程序 作业标准 次采样一次,采样过程完全靠人工控 制。 这种模式适用于地势崎岖, 天线移 动困难或不能保证在均匀固定的时间 间隔内完成天线移动的情况。 由于探测 现场情况的复杂性, 这种模式也是我们 最常用的模式。 简便模式: 与连续模式一样也是 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数据, 无需 人工操作。 不同的是系统默认每次移动 的测点步距固定在 1 米, 这样采集点与 测点位置相对应。 4.4 天线移动步距 在探测中针对不同的目标体,选 择不同的天线移动步距非常重要。 如果 天线移动步距选择太大可能造成目标 体丢失或失真, 而选择太小则可能降低 探测效率、加大数据量和处理的难度。 该参数只适用于连续和人工单 步采样模式。 天线移动步距是和天线频 率相对应的, 下表列出了针对各频率天 线参考的最大天线移动步距。 频率 (Mhz) 天线最大移动步距(m) 50 100 200 0.5 0.25 0.1 安全要点
4.5 天线间距 在反射法探测中,保持天线间距 不变是极为重要的。 而不同频率的天线
地质雷达工 操作标准 作业程序 作业标准 都有一个最小的天线间距, 天线间距过 小就可能产生数据失真干扰, 过大有可 能造成信号太弱。 下表列出了不同频率 天线对应不同的最小天线间距。 频率(Mhz) 天线最小间距 (m) 50 100 200 2 1 0.5 安全要点
4.6 频率设置 由于探测环境的复杂性和被探 测目标体的未知性, 第一次探测时准确 选择恰当频率的天线进行探测有一定 的困难。我们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天线频率越低, 探测深度越深, 空间分 辨率越低; 天线频率越高, 探测深度越 浅深,空间分辨率越高。因此,在能满 足探测深度要求的条件下, 尽可能选择 频率高的天线; 鼓励多频率天线综合探 测,保证探测的准
确性和精度。 选择不同频率的天线,在雷达主 机上应设置相对应的频率参数。注意: 当雷达主机上设置的频率参数与实际 连接的天线频率不一致时, 雷达系统不 会报错,所以一定要仔细检查频率设 置。 4.7 采样时窗 采样时窗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 决定采集的雷达数据是否达到探测的
地质雷达工 操作标准 作业程序 作业标准 目的深度。 采样时窗太短, 探测深度不 够; 采样时窗太长, 探测深度过深影响 探测效率和处理速度。 在实际探测中针对明确的目标 层, 这里有一个采样时窗设置的经验估 算公式: 采 样 时 窗 = 1.3 × (2 × 探 测 深 度)/雷达波速度 雷达波速度:雷达波在目标地层 中传播的速度, 可根据地层介质的介电 常数推算(详见原理部分的介绍) 。 4.8 采样间隔 雷达波形图上采样点间的时间 间距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这个参数决 定于使用天线的频率, 越高频率的天线 需要越高的采样率, 采样点间距也就越 短。 针对不同的频率的天线, 使用不 同的采样间隔,如下表所示: FREQUENCY SAMPLING INTERVAL 频率 (Mhz) 推荐的采样间隔(ps) 50 100 200 1600 800 400 安全要点
4.9 叠加次数 在探测现场,一种提高采样质量 的方法是: 在每一采样点采集多条波形 曲线,然后进行平均从而消除随机噪
地质雷达工 操作标准 作业程序 作业标准 声,提高采样质量和波形的稳定性。 从理论上讲,叠加次数越高波形 质量越好, 但由于采样数量和计算量加 大, 过高的叠加次数会造成系统反应缓 慢和不必要的消耗, 因此选择正确的叠 加次数非常重要。 一般来讲, 大多数情 况下叠加次数设置为 16, 和 64 次是 32 较为合适的。 6.1 发射机不工作,电池不足或发射机 故障,充电或送厂家检修 6.2 接收机没有信号,光纤故障,清洁 光纤或更换 6.3 接收机不工作,电池不足或发射机 故障,充电或送厂家检修 6.4 波形不正常,天线连接不好或天线 故障,重新连接或送厂家检修 6.5 处理软件出错,软件故障,重新安 装 6.6 在以上问题处理中,不得随意乱调 电路 8.1 交班前的准备 8.1.1 将本班出现的问题记录在交接班 记录本中 8.1.2 检查仪器中的数据是否完整、有 效 8.2 交班 安全要点
6 特殊问 题处理
6.1 在 进 行问题处 理时,严 禁在井下 拆
8 交班
地 质 雷 达 工
操作标准
XX煤业集团公司 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