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明代诗文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9)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未知    
字号:

明代诗文 中国文学史

陈子龙的创作以诗见长,他的一些作品表达了自己建功树业的志向与壮士失意的胸臆,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如《岁暮作》。处在时代交替之际,面对动荡的时局,陈子龙还创作了不少感时伤事的作品,如《小车行》、《卖儿行》等篇章,或抨击权奸误国,或感叹时局艰危,大多散发出慷慨激越、沉鬰悲凉的气息。明亡后,陈子龙写下了许多反映亡国哀痛的作品,凄怆悲壮,别有意味,《秋日杂感》十首便是代表。

夏完淳

【生平】

明末一位杰出的文人,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方面。

【文学创作】 第一阶段:前期作品受到过其师陈子龙复古思想的影响,注重模拟,讲究音调词藻。

第二阶段:明亡后,诗风有所变化,多有悼亡抒志及反映国变时艰的篇章。《细林夜哭》 除诗歌外,夏完淳的文章也有上乘之作,《土室余论》、《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等即是代表。

名词解释

吴中四杰

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在明初诗坛颇具代表性。

台阁体

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

茶陵派

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鲁铎、石瑶等人。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在散文创作上,与台阁体没有太大的区别。

八股制义文

明代的科举制度是由唐、宋时代科举体制传袭而来,并且以兴起八股文作为考试规定文体的做法。这造成了八股文在明代的流行。八股文在表现特点上的一个重要体裁特征就是其对偶性。

前七子

前七子是明代中期出现的一个诗派,他们是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七人,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

他们一方面反对台阁体空洞冗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明代诗文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