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幼儿、教师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真正起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养成教育是指在进餐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
例如幼儿在进餐时正确使用餐具、具备良好用餐姿势;不挑食,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以儿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儿时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并将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时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尤其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2、《指南》的指导思想
《指南》中明确要求:“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小班幼儿在引导下,不偏食、不挑食。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量、定时进餐的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