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发展模式与规划布局
—以晋北中部城镇群为例
□ 赵四东,杨永春,齐 君,李伟伟,王亚男
[摘 要]慢城可被理解为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回归与升华,探索一种更为人性化和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现代生活方式。慢城发展模式可分为自然发展型、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自下而上的组织联盟型和综合发展型四类。慢城规划布局的内容层次体系包括慢核、慢城(慢岛)、慢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通过网络化的慢行系统形成有机、紧密的联系,从而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区域“慢城系统”。[关键词]慢城;发展模式;规划布局;慢行系统;晋北中部城镇群[文章编号]1006-0022(2012)04-0030-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Slow City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Northern Shanxi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Zhao Sidong,Yang Yongchun, Qi Jun, Li Weiwei, Wang Yanan
[Abstract] Slow city development is a regression to traditional city development model and lifestyle. It explores a humanistic new urbandevelopment model and modern lifestyle. Slow city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odels: natural development, top-downgovernment domination development, bottom-up league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low city planning includeslow core, slow island, slow district; and uses slow network system, to establish an organic and closely tied slow city system.[Key words] Slow city, Development model, Planning layout, Slow system, Northern Shanxi urban agglomeration
“效率第一、速度至上”的现代性本质和中国过度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在促成了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和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了一系列的弊病。由意大利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慢食运动”“慢城运动”“慢活运动”作为对高速度和高效率现代生活的回应,其以“慢”哲学为核心理念的生活发展方式值得我国借鉴。“慢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活观和城市发展模式,自1999年兴起以来,很快并长期得到多方面的关注。如在国外,Mara Miele[1]、Mayer H[2]、Pual L. Knox[3]和Sarah Pink[4]对慢城发展的案例、定义、原则或准则、发展路径、慢城运动及其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的学术探讨;在国内,栾习芹[5]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和朱晓清[6]等将国外慢城及其发展情况引介到国内等。但是由于慢城及其相关运动等都是新兴事物,其研究至今尚未得到深入的开展,国内外与其相关的学术性研究比较罕见,特别缺乏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或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理论性文献,已有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慢城的实例发展现状及其运动现象的描述性分析。在“宜居城市”“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深入探讨慢城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其实践具有深刻的意义,特别是基于规划视角深度研究慢城发展模式及其规划布局,以及其与旅游等产业发展之间的契合等问题,不仅可以弥补当前理论研究的空白,更对慢城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实践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也恰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43、40771064)、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lzujbky-2012-k35)、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CET-07-0398)
赵四东,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杨永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教育部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齐 君,高级工程师,现任职于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李伟伟,王亚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30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标,在保护过程中适度发展旅游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出入。如何看待此异化现象?笔者认为这与中国当前很多地方的发展现状联系紧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使得此异化无可厚非,中国不同地方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促使很多流行的国际标准在引入中国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国外某些慢城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对慢城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再加上慢城理念本身就强调特色,反对全球化过程中的标准化和同质化,因此对于慢城的发展,不管是将地方特色的保护作为手段还是目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切实有效地对地方特色实施保护,并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提高地方居民的福利。
1.1.2慢城内涵探讨
之美[8]。
综上所述,“慢”是慢城的特质,但慢城中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或全方位的慢,而是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请在“急行军”的现代化、工业化及信息化进程中,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传统和文化等,并通过这种“慢生活”“慢运动”“慢行”方式来放松心情、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等,追求回归自然惬意的和谐意境。因此,慢城内涵可理解为是对传统城市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回归与升华,其吸收传统中的精髓并将之与现代城市发展和生活方式有机契合,从而探索一种更为人性化和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现代生活方式;其思想充满了对人的关爱、对地方自然和文 …… 此处隐藏:991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