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轮专题复习
国家宏观调控 考题答题解题 技巧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天津文综卷第 26 题 上海政治卷第 13 题和第 37 题 上海文综卷第 4 题 江苏政治卷第 39 题 重庆文综卷第 39 题 四川文综卷第 38 题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无论是选择题 , 还是主观题 无论是考查经济常识、政治常识 , 还是考 查哲学常识 从 “ 是什么” 、“为什么”或“怎么 样”的角度设问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国 家 的 宏 观 调 控
市场调 节的弱 原因: 点缺陷
①自发性 ②盲目性 ③滞后性
含义:调节和控制主要目标: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手段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①“行政机关采用的宏观调控手段就是行政手 段” ,但行政手段一定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 ②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宏观调控
③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是 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为什么” 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中央为什么要加强对经济发 展的宏观调控, 二是中央为什么能对我国经济发 展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中央为什么要加强对经济 发展的宏观调控 1、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需要。 2、是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3、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决定的。 4、是提升国际地位的途径。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中央为什么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实 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呢 ? 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提高了履行经济 职能的水平 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提高了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怎么样” 问题主要是中央应怎样对经济发 展实施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从政治常识角度看 , 中国共产党 要坚持以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 想为指导 , 正确实施政治领导 , 做到科学执政 ; 政府应正确履行经济职能 , 适时 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 政府 有关部门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 辅助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二是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三是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是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是要坚持适度原则。 六是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 按客观规 律办事。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切入点一:社会公平问题
“公平”是最热的关键词 1、胡锦涛首次进行“总动员”,提 出“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 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 2、温家宝总理首次将实现公平、正 义与发展生产力放到一起,并列为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任务。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切入点一:社会公平问题
两个“首次” 意味着: “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最需要 ‘攻坚’的目标就是公平”。 中国开始把注重公平作为新一轮发展的 动力源,着力追求公平。 注重公平正在引领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创 新,重建社会分配的公正,重建民众心理 的
均衡,重建经济发展的秩序。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切入点一:社会公平问题分配方式 主体分配方 式 按劳分配 特点(分配背景) 公有制范围内
按劳动成果 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收入劳动要素 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收入 私企利润、股票交易收入、 债券、基金等 土地、房屋
非主体分配 方式 (非按劳分 配)
资本要素 按生产要素 分配 土地要素
技术、信息 因提供新技术、信息资料而 要素 得 管理要素 福利性分配 企业管理人才因管理所的 公有制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切入点一:社会公平问题1、我国目前出现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也会造成收入差距扩大。 ④垄断行业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及国家提供的资源, 攫取了大量的垄断收入,形成了“高收入族”。 ⑤历史和地理原因 A、城乡差距主要是由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所造成的。 B、各地区位置、资源条件不同,造成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 平衡,及采取由东向西的发展战略,拉大了地区经济发展水 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切入点一:社会公平问题
2、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意义①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逐步实现共同 富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