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H点人体模型 汽车驾驶员眼椭圆 风窗玻璃挂扫面积及部位的校核
驾驶员的手伸界面
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 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 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 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 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 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车身结构与设计4-1 H点人体模型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 Point)。汽车车身设计中常称它为H点。
车身结构与设计4-2 眼椭圆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眼椭圆是驾驶员以正常姿势坐在座椅中时眼睛位置 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
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SA E 眼椭圆的统计和缺陷 特点 (l) 汽车是静止的, 驾驶员是根据屏幕上的交通信息“ 模拟” 驾车过程。 (2) 驾驶员眼睛注视正前方, 未考虑头部转动。 (3) 考虑了座椅的前后调节, 不同身高驾驶员都能获得舒适位置。
缺陷。 (l) 考虑的设计参数太少, 没有考虑驾驶员座椅高度、转向盘位置、座垫倾角 等因素对眼睛位置分布的影响。 (2) 选取设计靠背角(L 动作为椭圆中心预测变量, 效果不理想。 (3) 测定的是静态条件下驾驶员前视时眼睛位置, 与实际驾驶时位置不同。 (4) 所使用的汽车样本和驾驶员群体(当时的美国人)都与现代有一定差异, 并 且不适合特定群体驾驶员(如身材高大的荷兰人)。
车身结构与设计视野及盲区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车身结构与设计A柱盲区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一般轿车车身每侧有三个立柱,其中前挡风玻 璃两侧的斜柱叫A柱。每当汽车在转弯或者进 入弯道前驾驶者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 造成一个视野上的盲区。
双目障碍角的求解
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倒车贴,其价格低廉,安装方便,但目前还 不能在三厢车上使用。
盲点提示系统
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仪表板盲区 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经常观察仪表板上的信息。
在观察时,驾驶员的视线会受到方
向盘的阻挡,方向盘的轮毂、轮辐和轮缘在仪表板上形成相应的盲区称之为 仪表板盲区
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人眼的视区 眼睛和头部不转动时的视区 只用左眼或右眼单独观察是所能看到的区域称为单 眼视区;用左眼或右眼单独观察到的两个单眼视区 的合成区称为两单眼视区;用左、右眼同时观察时 两眼都能看到的区域,即两单眼视区的重叠部分称 为双眼视区。
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眼睛保持向前直视,眼球和头部均
不转动时,单眼水平视区为150º,即能看见直视前视线一侧90º、另一 侧60º的区域。双眼视区为120º,两 单眼视区为180º
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在运动状态下,人的视野将缩小。车速为40km/h时双眼视区为100º,其中能确认的范围为15º以下;车速为 75km/h时降为65º,100km/h时为40º。驾驶员的眼睛和观 察物体之间的视力关系分为人动视力(驾驶员看标志) 和全动视力(驾驶员看行驶中的其他车辆)。
人动视力与静视力相比,在车速为50-60km/h时约降低6%,全动视力降低更为严重。
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
眼睛和头部的转动角 驾驶员观察周围事物时,往往转动眼球或头部,以扩大 视区。眼睛与头部的转动角度按照转动时是否舒适分为 自然转动和勉强转动
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4章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