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弘扬“赶考”精神,交出合格答卷

时间:2025-04-22   来源:未知    
字号:

弘扬“赶考”精神,交出合格答卷

同志们:

今天是3月23日,是中国共产党的 赶考日 ,也是河北省委确定的全省县以上领导干部集体 警醒日 。我们坐在一起,主要目的就是重温毛泽东同志在66年前提出的 进京赶考 的重大警示和时代意义,学习 赶考 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强调的 赶考远未结束 的重要论断,引导我们的党员干部以史为鉴,警钟长鸣,时刻弘扬 赶考 精神,从而在新时期的 赶考 中取得优异成绩,交出合格答卷。

一、 赶考 的历史渊源

(一) 赶考 的提出

1949年3月23日(也就是66年前的今天),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他风趣地说: 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啊! 周恩来会意地笑道: 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凝视着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 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能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赶考”不是随便说说的玩笑话,它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

(二)历史背景

1、忧患生发 赶考 意识

离开西柏坡之际,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变,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担负起建设新中国的任务。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国外势力并不看好中国共产党。如何保证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永不变色,顺利地适应工作重心的转变,担负好新的历史重任,是摆在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党的队伍,有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 糖衣炮弹 进攻的重大问题和 两个务必 的重要思想。 赶考 意识在此时逐渐萌发。

2、历史的警醒

以人为鉴,可察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都曾有过失败的惨痛教训,警示中国共产党要有 赶考 的心态。

(1)历史的教训

中国共产党深刻反思我国历史上一些农民战争尤其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总结了执政兴国的历史经验——李自成的成功,是他提出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口号,如 均田 、 免粮 、 公平交易 等,顺应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愿望,顺应了城市工商业者的利益要求,得人心者得天下;李自成的失败是因为骄傲,因为腐化,失去人心,没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没有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没有一定的供应制度和保证,没有让农民军的纲领口号贯彻执行,没有对南明残余势力打击到底。所以,

李自成在战略思想上犯了错误,丢失了即将到手的胜利。

(2)自身的教训

我们党在初创时期,曾经有过几次失败的教训。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作《学习与时局》报告时,回顾了党的历史上这几次大的教训:第一次是在1927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占领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忘记了国民党将要袭击我们,结果犯了陈独秀路线的错误,使这次革命归于失败;第二次是在1930年,红军利用蒋冯阎大战的条件,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李立三路线的错误,也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损失;第三次是在1931年,红军打破了第三次‘围剿’,接着全国人民在日本进攻面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更严重的路线错误,使辛苦地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第四次是 1938年,抗日战争打响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和陈独秀路线有某些相似的错误,这一次,又使得受这些同志的错误思想影响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3、胜利前夕的告诫

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泽东专门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家里做客。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 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

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有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高兴地答道: 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的这番话,至今仍是至理名言。

(“赶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 此处隐藏:672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弘扬“赶考”精神,交出合格答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