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测控设计】2015-2016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2.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时间:2025-04-22   来源:未知    
字号:

专题二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课程标准 学习要点 探究问题 1. 战 国时 期 秦国 为 什 么要变法?又为什么能 变法? 2. 商 鞅的 经 济改 革 中 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 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 ? 为什么? 3.体会“治世不一道 ,便 国不必法古”的革新精 神 , 学习改革家坚强不 屈的意志。 1.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的时代特征。 1.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 2. 了解商鞅变法在经 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济、政治和社会风俗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 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 时代特征。 主要内容。 2.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 3. 认识商鞅变法的特 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 点:全面性、有效性和 特点。 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等特点。

预习导引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1.客观背景——变法改革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1)诸侯争霸的推动:随着诸侯争霸,战国初年,逐渐形成了七个 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 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

(2)变法风潮席卷各国 ①原因: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 们不断要求政治权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②概况:变法首先在魏国付诸实施 ,继其之后 ,楚国起用吴起进行 变法。 (3)“百家争鸣”的推动 ①概况:儒家的代表荀子认为要 “制天命而用之”;墨家主张 “兼 爱”“非攻”“尚贤”;法家主张 “以法为本”,认为除国君外,其他人都要 受法律约束。 ②影响: “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2.主观条件 (1)秦统治者热衷于改革 ①为改变秦国的落后状况,秦献公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把 都城迁往栎阳,允许在国都内进行商业活动。 ②秦孝公进一步进行社会改革,向全国发出 “求贤令”,吸引各方 有识之士到秦国效力。

(2)商鞅得到秦统治者的赏识 ①商鞅到秦国后,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提出 “治世不一 道,便国不必法古” ,得到秦孝公的赏识。 ②公元前 356 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正式实行变法,商鞅取信 于百姓,严厉打击破坏新法的保守派、旧贵族,开始全面推行新政。

预习交流 1“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 件。其实质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提示:(1)实质:新兴地主阶级向旧的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 (2)意义:成为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即由此起 始。 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 立。

二、商鞅变法的目的商鞅变法以“发展农业” 和“厉行法治”为中

心,其根本目的是实 现富国强兵。

三、商鞅变法的内容1.第一次变法 (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什伍之内相 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隐瞒不告的,要同罪连坐。(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凡是尽心耕作,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以免除赋税徭役; 凡是从事工商业或做事懒惰而致家境贫困的人, 全家没入官府为奴婢;不准商人私贩粮食,提高对商人的收税标准; 以优惠政策吸引他国的老百姓来秦国开垦荒地。 (3)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军功越大,爵位越高;贵族没 有军功不再授爵位; 对于私斗者,按罪处罚。

2.第二次变法 (1)废井田,开阡陌。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 制度。 (2)推广县制。 废除分封制,把全国分为 41 县。 后来,在新兼并的 地区设郡。 (3)统一度量衡。 (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私下里的请客行贿之风,及时 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在社会习俗方面,禁止父子兄弟共居,以刺激 小农户数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预习交流 2“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 邻国而雄诸侯。 ”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的影响。 提示:商鞅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制 ,允许土 地自由买卖 ,这意味着彻底改变了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封建 地主经济的发展 ,对封建制度的确立有着重要意义。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商鞅变法的策略及主要措施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 ,故草 不尽垦 ,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 ,利其田宅 ……(使其 )务本于内 , 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 ,任其所耕 ,不限多少 ……数年 之间 ,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 ·食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 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

提示:“诱”三晋之人的原因: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三 晋之人会受商鞅之“诱”的原因:“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 织,免除徭役。

材料二 对商鞅的 “轻罪重罚 ”“以刑去刑”的思想 ,韩非子评论 道 :“商鞅之法也重轻罪。 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 也 ,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 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 无罪而乱不生也。” (2)依据材料二,指出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提示:赞扬、肯定。

…… 此处隐藏:15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测控设计】2015-2016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2.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