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本章概览: 文献法是教育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本章内容 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文献和文献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介绍文献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第三 节介绍一种独立的文献使用方法——内容分析法。 难点关注: 文献的类型和分布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 文献法概述
一、文献的概念和特点 1. 文献的概念 (1)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 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起载体,包括 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 像、幻灯片、微缩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 软件等。 “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 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 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教育文献的含义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 的载体,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 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3)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帮助研究者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为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 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 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 最原始的资料。
(1) 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 依据而创作。 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 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优点:具有创造性和很高的直接参考和使用价值 缺点:贮存分散,不够系统
(2) 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 文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便于 查找。 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优点: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特点
(3)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 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 理并概括论述浓缩而成的文献。 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 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 优点: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 内容新颖,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
分布: 书籍(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及 科普通俗读物); 报刊(报纸和期刊均属连续出版物。教育科学范围内的期刊主要有三类:杂志;汇报、集刊
、丛刊、汇刊及高 校的学报;文摘及复印资料,这是一种资料性及情报索 引刊物); 教育档案(档案资料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 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教育档 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规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 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 志、墓志、碑刻等); 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以声音、图像等电子方式记录有 知识的载体,通过视听觉传递知识,更直接、精炼、形 象。)
二、文献法的概念和过程 1. 文献法的概念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 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2.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1)分析和准备阶段 (2)搜索阶段 (3)加工阶段
① ② ③ ④ ⑤
3.写综述性文章使用文献法的研究过程 提出课题或假设 研究设计 搜集文献 整理文献 进行文献综述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报告?(述和评,逻辑性) 基本内容 包括已有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综述者的评价、建议 和预测; 格式和内容安排 包括绪论、历史发展状况与评价、当前研究状况和评价、 趋势展望、研究改进建议和参考文献;
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一、文献的搜集 1.查阅文献的过程(p37图3.1) 2. 搜集文献的渠道 3. 搜集文献的方式 顺查法(按时间顺序)、逆查法(倒查法)、引 文查找法(跟踪法)、综合查找法 4. 积累文献的一般过程 5.积累文献的方式 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 有重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
6.文献的鉴别 鉴别文献真伪的方式分为“外审”和“内审”两 类。 (1)“外审”的四种方法: 辨别版本真伪 分析该书的语言风格 分析文献的体例 分析文献中的基本观点、思想 通过对文献物质载体的物理性质的技术测定来判 断文献形成的年代
(2)内审的4种方法: 文字性文献的互证。 用真品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 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 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
二、文献的分类整理 (1)定性分类整理 常用的分类划分方式有三种: 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二分法。 (2)分类整理的要求 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历 史性文献中的内容; 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 成的结论。 案例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