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亚当_斯密_经济人假说_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25-04-30   来源:未知    
字号:

亚当 斯密 经济学

决策参考

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说”及其现实意义

(安徽财经大学

赵茂林

蚌埠

经济学院,安徽233041)

摘要:“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其核心概念之一。亚当·斯密提出,利己的经济人在市场即“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

从“经济人”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理性人即“经济人”概念有一个不断被弱化的过程。按照约翰·穆勒的观点是抽象掉自利性以外的一切属性之后的“经济人”,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概念抽象掉了“经济道德”,产生了“经济人假定”,使道德价值不在进入分析的范围,“经济学家不谈道德”几乎成了经济学家们遵守的职业规范。现在的问题是,这种遵循自利原则行事的个人究竟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呢?还是经济学家的一种假想模式?实际上,在斯密的思想体系中,他不认为自利心是人们行为的唯一动机,斯密认为“经济人”首先从“利己心”、“自爱心”出发,同时又具有对别人的“同情”和“怜悯”。他在《道德情感论》(中将人的这两种本性比拟为时钟上的两根针,一根长针,一根短针,时钟制成以后,这两根针就会自动表示时间,不需要制造钟的人去操心,一下去拨动长针,一下又去拨动短针。当钟坏了,制造中的“神”会做·李斯特为出判断,这不属于人类的事情。在经济学说史上,以F

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和边际效用学派围绕《国富论》中“经济人”概念的争论,除去从斯密经济思想方法展开以外,更主要的是对斯密《道德情操论》中的人的本性与《国富论》中的人的本性的议论是否一直的争论。历史学派认为《道德情操论》中的人性是利他的,《国富论》中的人性是利己的、自私的。而边际效用学派则相反,认为两本著作中的人性是一致的,不是利己的人性,而是具有良心的利他主义者。这样从人的本性角度对斯密的两本著作相互联系问题论争持续了大约一百年,在经济学说史上被称为“亚当·斯密问题”。

二、斯密关于“经济人”假说的真正涵义

如何来理解亚当·斯密“经济人”概念的内涵呢?笔者认为,理解“经济人”的关键是斯密社会问题的出发点。斯密深受他的好友大卫·休谟人性论的影响,并把人性作为他研究的出发点。斯密的研究是要以人性为基础构建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秩序,即重农学派所说的“自然秩序”。人性中既有动物性的一面,又有天使的一面。从前者出发,人是利己的;从后者出发,人是有同情心和利他的。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应该承认人的利己行为的合理性,由此出发来建立自然秩序。这就是《国富论》中论述的由价格调节的市场经济秩序。但人又有同情心,这就要求人要适当抑制自己的利己本性,社会也应该有道德规范,人应当有利他精神。“道德情操”一词指人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道德情操论》一书正是论述人应当如何在社会中控制自己的私欲和行为,使社会是一个有道德的

,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一假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加以审视和借鉴,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经济人;看不见的手;道德人

Abstact:Brokerhypothesisisabasicpreconditionwestmaineconomy.Adam·Smithadvancedthategoisticmancanefficientlyboostthedevelopmentofcollectiveinterestunderthecontrolofmarket"invisiblehand".Weshouldresearchandanalyzehypothesis,surveyanduseforreferenceusingeconomytheorytomakesocialmarkethealthde-Keywords:economicman;invisiblehand;moralman

一、经济理论界对“经济人”假说的误解

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说”(Hypothesisof

EconomicMan)的基础之上的。这一假说是当前仍居于正统地位

的主流经济学的最核心的基础,对于“经济人假说”的补充或重新理解,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本身的发展。

从亚当·斯密(1723~1790年)算起,“经济人”概念经过三个发展阶段。斯密是从经济理性与伦理道德的内在统一的角度论述“经济人”这一概念的。在斯密那里,经济理性表现为:人们在市场活动中,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得失和盈亏的精密计算。斯密之后的古典经济学家基本继承了斯密的这种对经济理性的理解。到了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那里,经济理性被视为与自身利益最大化等同,理性经济人是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这样的一种工具性假说,使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成为可能。随着博弈论进入经济学,经济人被理解为每一个人的自利行为与群体内其他人的自利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假设。现代经济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抗性、竞争性越来越强。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条件及其变化,越来越重视竞争与合作者的反映,导致了博弈论的诞生,表明了经济人决策的互动性质。博弈论表示,如果人们要达到某种目的,最重要的是要设计出一种“激励相容的机制”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一致。

亚当 斯密 经济学

社会。所以,完整的理解斯密的“经济人”思想应同时重视斯密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这两部书中所 …… 此处隐藏:469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亚当_斯密_经济人假说_及其现实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