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治经济学(专题)离线作业(3)

时间:2025-04-25   来源:未知    
字号: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人力资本参与初次分配的比重;鼓励劳动者以资本、技术、专利和管理等参与分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鼓励民间投资和创业致富,拓宽经营性收入来源;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积极落实国家税收改革政策,推动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国有土地等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提高上交比例,统一纳入公共财政;控制垄断行业工资水平,完善公务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等等一系列措施,正在把收入分配调整到健康发展的运行轨道上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第七章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也很感兴趣。通过理论学习,我结合现实社保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率低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思考。现在的社保制度在当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就业的非正规性。社保改革的起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传统的企业保险是不适应改革的,必须改为社会保险,所以当时设计的统账结合制度及其缴费公式和记发公式等都适用于国企等正规企业的参保。到目前为止,正规部门基本都实现了应保尽保,或者说,被社保制度覆盖的绝大部分群体都是正规部门的就业人员,而国内外的就业大趋势是多样化、多元化、小型化、家庭化,并且流动性很强,所以,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众多的流动人口,2.3亿农民工,都难以加入进来。这部分人口慢慢就成了社会上改革开放成果分享最少、收入最低、最脆弱、面临外部风险最大、最应该受到保护的群体。可正是这部分最该受到保护的群体,却没有加入进来。覆盖面难以一下子达到应保尽保,个人、群体的短视心理很普遍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从他们个体来讲也有客观原因。对相当一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来讲,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上有老下有小,他们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当期的消费问题。几十年后个人的养老问题,毕竟没有当前的生存压力更大。再加上短视和侥幸心理,这些群体要加入社保在个人主观意愿上就有这么多障碍。反过来说,是不是他们不需要?不是,他们恰恰是最需要的群体。而那些没有参加改革的事业单位职工,相对于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来讲其实是不需要保险的,比如,一些中央的事业单位“被加入”了失业保险,但是这个群体基本是不能失业的,他们基本还是旧体制下的大锅饭体制,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可这部分人却“被”失业保险了。现在很多地方的一些事业单位都已经加入了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但事实上,地方上这部分群体也基本是不需要加入失业保险的,但是,这些部门好管理,单位就给代扣代缴了。而最急迫、最需要社会保险的农民工、灵活就业群体,他们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要是社保没有相当的吸引力,他们很难“自愿”加入进来。所以说,除了农民工、灵活就业群体的消费特征、收入特征、短视特征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社保制度吸引力不足。

除此三章之外,另外五章的政治经济学知识也很重要,也值得我们加以研读,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经济科学门类众多,在经济科学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规律的科学,为其他各学科提供了理论

中的其他各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政治经济学所阐明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商品、价值、货币、工资的运动等基本原理,对经济科学中的其他学科的研究也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他学科也只有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取得应有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为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材料,从而对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也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还是到后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总的方向无一不在朝着为建设一个更好,更强中国而努力着,中国共产党坚定不渝坚持三个代表,

政治经济学(专题)离线作业(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