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基于农户视角的山区耕地撂荒原因分析(3)

时间:2025-04-23   来源:未知    
字号:

耕地撂荒

44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表1

研究区草坝村青杠村发都村青龙村合计

农业比较效益低频数2225212088

所占比重(%)

4044373539

频数1611121554

2012年

耕地撂荒主要原因分析

缺少劳动力频数1012151350

所占比重(%)

2819202624

资本投资于土地以外的对象

所占比重(%)频数所占比重(%)

188142191625101824815223515

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业的低效益还体现在农户投资意识逐渐转变,逐渐将精力和财力投资于土地以外的对象,15%的农

户表示为寻求更高的经济收益,将资本投资于土地以外的对象导致耕地撂荒。3.2

农业生产条件与撂荒的关系

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户不想种地。研究区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条件差。据统计,2010年研究区出现冻雨、冰雹、旱灾、风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研究区地处云贵高原,土壤贫瘠,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土

地抗旱能力弱,近几年旱灾最为严重。这给农业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草坝村和青龙村农户认为农业生产条件差导致撂荒的比重较大,分别占28%和26%。研究区整体情况而言,24%的农户认为农业生产条件差导致撂荒(见表1)。

表2

研究区草坝村青杠村发都村青龙村合计

农户与撂荒地间的距离差异表3居民点与撂荒地间的路面情况

路面情况

频数2382209

所占比例%

72667

距家1~1.5km距家1km以内距家1.5km以上

频数所占比例(%)频数所占比例(%)频数所占比例(%)353540402525243326118

26333131

474335165

51434144

21242494

23242825

有部分农村公路路面较好的小道

整体路面差坡度大于10°的小道

注:当农户有多处撂荒地时多选注:当农户有多处撂荒地时多选

在对农户与撂荒地距离这一命题的回答中发现,75%的农户撂荒地与居住地之间距离大于1km,并且

农户有多处撂荒地的现象。31%的农户与撂荒地之间的距离大于1.5km;44%的农户与撂荒地之间的距离处于1~1.5km;而与农户1公里以内的撂荒地仅占25%(见表2);出现这种调查结果是由于多数农户将其大于1.5km的耕地赠予或出租给临近的农户耕种。

此外,撂荒地路面较差。其中,路面差坡度大于10°,难于行走的道路占67%;路面比较好,对于牲畜行走方便的小道有26%;而有部分乡村公路的撂荒地较少,仅占7%(见表3)。3.3荒

[4]

农村劳动力状况与耕地撂荒的关系

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户无力种地。农民工是我国存在的特有现象,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家乡土地撂。表1中的数据显示了,四个行政村农户对缺乏劳动力导致撂荒认识较为一致,22%的农户认为耕地

撂荒是由于缺乏劳动力。此外,劳动力的缺乏还表现在为,在家农户主要劳动力年龄偏大,农户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偏大是撂荒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业的低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条件差导致农户不愿意种地,农户为追求更大的利益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投入,比如选择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缺乏导致撂荒。表4显示了在家农户劳动力年龄主要分布在45~60岁之间。55岁以上60岁以下家庭主要劳动力占整个受访户的26%;年龄在45~55岁之间的农户占38%;35~45岁之间的占21%,25~35岁之间的农户占14%,而25~16岁之间家庭主要劳动力则仅占1%。3.4

其他撂荒原因

其他导致撂荒的原因也不容忽视,体现在人为因素导致撂荒。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农户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随着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减少,农户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逐渐增强。在227份问卷中,186位受访户认为种地繁琐,农户因身体素质下降

基于农户视角的山区耕地撂荒原因分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