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班集体,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
11、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对。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培养目标。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对象提出的,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2、班级管理制度是良好班集体建设的决定性因素:错。班级管理制度只是良好班集体建设的最初因素,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这才能使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持续发展。
13、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是同一过程:错。两者不是同一认识过程。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选择的经验材料是经过改造的、少量的,且能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14、不能把学生主体论等同与儿童中心论:对。学生主体论是指在教学中,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的任务的承担者,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体能动性。但是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存在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起主导作用。而且儿童中心论是近代的一种课程理论,主张按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强调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教学中把教师降到从属地位。
15、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错。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16、青少年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对。从法制的角度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17、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错。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按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而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与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它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18、师生关系是知识的授受关系。 :错。这种观点把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理解得太简单了、太肤浅了。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色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人格的碰撞的互动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