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述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好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财政支出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熟悉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规模及其影响因素。 理解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及特性,并深入了解考察财政支 出效益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财政支出的基础知识,分析现实中相关 的经济现象。 正确运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解决现实中财政支出 出现的问题。
好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原则与分类
好
一、财政支出的原则财政支出原则是指导政府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基本准 则,是与财政职能密切相关的一个范畴。 三个原则: (一)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三)效益原则
好
(一)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量入为出原则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财 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要力争做到财政收支平衡。 量出为入原则的一般含义在于应根据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 出需要来确定收入规模,从而将财政支出放在一个明显的 地位来考虑,是对政府公共支出保持必要数量的一种肯定 。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以合理的财政支出需要框定 财政收入。
好
(二)公平原则所谓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是指支出产生的利益在地区间 、居民间的分配结果达到公平的状态,能恰当地分别符合 不同居民的需要。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通常又称“受益能 力的原则”,即在安排财政支出时,根据居民对于财政支 出利益的需求程度是否相同,也就是根据不同居民受益的 能力是否相同,以及根据各类居民的情况分别给予相应的 利益,以改善社会分配状况。
好
(三)效益原则财政支出效益,即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的效益衡量问题, 首先需要选定一个更为可行的效益标准。 财政支出的效益衡量标准是社会净效益(或净所得)最大化 ,即当改变资源配置时,社会的所得要大于社会的所失, 其差额越大越好。
好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支出用途分类按财政支出用途分类,是我国迄今为止的财政支出的主要 分类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 理论。 在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增拨 企业流动资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 勘探费、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 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 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13大项。
好
(二)按费用类别分类按费用分类也就按国家职能分类。一般来说,财政支出的 结构与政府
职能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政府职能主要包 括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两大类,相应的,财政支出也就形 成了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两大类,前者包括经济 建设费,后者主要包括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 和其他支出。 归纳起来,按国家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 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等五类 支出。
好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按经济性质(经济性质是指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 换)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这种分类 方法是西方财政学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 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 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是政府直接消耗一部分经济 资源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把一部分财政收入转移给居民、企业、 地区和其他受益人所形成的财政支出。
好
(四)国际分类方法 在国际上,现行的分类方法并非完全一致,从现 有的分类方法来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 类是用于理论和经验分析的理论分类;另一类是 用于编制国家预算的统计分类。
好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结构、规模与影响因素 财政支出的结构、
好
一、财政支出的结构(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1.政府职能的两种观点市场主导型观点源于新古典学派,强调自由运作的市场力 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市场机制本身能够运作得很 好,只是在一个十分有限的范围和程度上才会出现失灵。 因此,只有着眼于促进市场机制运作效率的政府活动才是 适当的。 政府主导型观点源于凯恩斯学派,强调政府要干预经济, 特别是要通过财政政策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认 为如果没有政府的强有力干预,就很难实现资源的配置优 化、产业的顺利成长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好
2.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鉴于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把 政府职能简化为两大类,即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相应地,财政支出也就形成了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 支出。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和完善市场机制,逐步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好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与财政支出结构按经济影响分类,财政支出一般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 出。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财政支出增 长理论,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支出 总额中所占比重应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财政支 出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大于发展中国家;相反,发展中国家 的财政支出对支出的
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在 两类支出的规模同时增长的情况下,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 补助支出的增长尤为迅速,成为导致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大于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私人资本力量较弱 ,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推动,购买性支出对产出的增加 有较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国家财力有限,补助支出不多, 因而转移支出的比重小于发达国家。
好
(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不断调整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的 重要途径。从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看,财政 支出应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做出 相应调整。从政府职能的角度看,财政支出又必须符合一 定时期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因此,一国财政支出 结构是否合理,应主要看其能否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 济体制和政治经济变化的要求。
好
二、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财政支出规模是指通过分析某一财政年度内特定的社会公 共需要量与财源状况,来确定财政支出总量的客观合理的 数量界限。 财政支出规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政支出规模是 指政府安排的所有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 狭义的财政支出规模是指政府预算中财政支出的规模。
好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两类指标衡量财政活动的规模通常可以使用两个指标:一个是财政 支出的总额,即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量指标;另一个是财 政支出比率,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财政支出规模 的相对量指标。 财政支出的绝对量指标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 个财政年度)财政支出的价值总额,即财政支出总额或绝 对额。 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量指标,即财政支出占GDP或GNP 的比重,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支出总额与国内生 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通常用百分 比表示。
好
(三)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及增长趋势分析1.国外部分国家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 从长期看,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各国的财政支出 规模均显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不过,财政支出的增长并 不是以同一速率上升的,而是有时增长较快,有时较慢, 有时甚至下降,表现为短期波动的特征。
好
2.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规律 (1)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Law of Rising Public Expenditure) 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1835-1917 年),曾致力于公共支出占GDP比例的研究,在对许多欧 洲国家、日本和美国的公共支出作了大量的考察和悉心研 究之后得出了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的公共支出不断 增长的结论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 也随之提高。 瓦格纳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 进步的要求导致政府活动的扩张,从而出现财政支出有规 律地扩大趋势。他把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进一步划分 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好
(2)替代效应 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在1961年出版的《联合王 国公共支出的增长》中,对英国1890-1955年间公共支出进行分析,得出的结 论是英国财政支出的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的。皮考克和怀斯曼 的研究建立在这样一种假定上: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多纳税,因此, 当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时,应当密切关注公民关于赋税承受能力的反应 ,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政府公共支出的约束条件。支出正常情况下,随 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上升,以不变的税率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 出增加与GDP增长呈现一种线性关系。由于社会公众“可容忍的租税水平” 的约束,财政支出(绝对量)只会有稳定的增长,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但 在非正常时期,由于外部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政局动荡、经济危机等)对 经济和社会的冲击,社会公众能够接受比平时更高的租税水平,当大量增税 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时,相应的私人支出就减少了。这种财政支出替代私人 支出的现象被称为“替代效应”。 (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