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的价值观来自员工又回归员工
化融合,最重要是理念的融合、是观点的转变、是思想的进步。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三点反思
第一,我认为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不能就企业文化而论企业文化,应该改变、拓展传统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应该顺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应该正视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要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当中,寻求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从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突破传统企业文化的局限性,增强企业文化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第二,企业文化本身也需要改革,企业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科学发展的问题。发展是永恒的追求,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但是发展必须要讲道理。硬发展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觉得企业文化首先是社会的企业文化,而不仅仅是单一的企业自身的文化,企业文化不能游离于社会的大背景,也不可能脱离社会的大文化。社会体制性的弊端,社会突出的基本矛盾,必然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和作用。对此,只有面对、只有正视,而不能回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增加活力,才能使员工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
第三,过去抓企业文化建设比较多是讲如何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核心力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是体现不够的,对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人文关怀、分配利益等深层次的矛盾关注不够。过去研究更多的是强调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觉为企业发展作贡献,而对员工的切身利益、对员工的劳动报酬应该在分配当中占有的比例,研究探讨不够、不深,更少关怀广大员工是否工作得体面、做人是否有尊严,在这方面研究也是不够的、推动也是不力的。还有,对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引领,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贡献,特别是对本企业员工的关爱、尊重,尤其是对员工劳动报酬分配比例的合理落实,对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企业的人尤其是一线员工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
一句话,企业文化不仅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要让员工活得体面,让员工
活得有奔头、有向往、有尊严。如果企业文化失去这个根本的支撑和保证,我认为再鲜活光亮的企业文化也是没有前途、没有生命力的。企业员工在给企业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应该给创造利润的主体员工带来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成为企业进步和发展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