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研分析,总结,经验共享,书目信息
4、《新闻采访论》(邱沛篁/四川大学出版社)
5、《应用广告学》(第2版)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6、《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7、《网络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8、《大众传播学通论》,李苓等,四川大学出版社
9、《广播电视学导论》(第3版)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10、《回归与超越-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在专业课的复习上,比照历年真题,(四川大学专业课资料,可以找他们本校的学生提供,我知道有个川大的学长QQ是1121672926就不错,帮助我们考生提供了很多资料,不错。)发现川大在史论方面比较重视中新史的考察,外新史考的几乎都是比较常见的名词,比如CNN、NHK等,也有少量的简答题,都是比较常识性的东西,如列举XX个日本媒体、列举XX份英国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所以在史论的复习中,中新史是重点。而传播理论则是业务题上所有需要你自己分析的题的答题框架和思路。刚开始看书时候,你或许会觉得这些书这么厚怎么背呀!做笔记也是跟抄书一样。确实如此!我在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是这个感觉,超级想谁帮我把要考的重点知识全部抓出来我直接背好了!但是,后来渐渐明白,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考研亦是如此,或许你在背史论的时候感觉像是大海捞针,还不知道海里有没有针,想到某年的史论厚厚一本外新史只考了个名解NHK,想到背这么多东西也不一定考到,考到的东西又不一定书上有,所以背一段时间就会自我怀疑一番这个到底有没有用,怀疑自己的方向有没有走错,怀疑自己这些努力会不会是无用功。自我怀疑是需要的,用来反省自己的学习效果;但请一定要相信,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
中外新史和传播理论要背很多遍,但不是全盘抄书。我个人而言笔记的做法是:把各个重要的名词的解释浓缩成一段精练的话,要做到在考场上提笔就写,胸有成竹。因为考试时间有限,如果你下笔之前还要先组织语言,那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例如:一看到“邸报”,你就马上要反应过来对它的解释:首先是定性“我国唐代最早的官方报纸”;再是解释“即有关唐代开元年间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再是特征“虽被称为报,但没有固定的期刊和报头”;再是出处“记载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名解的话答道这个份儿上我个人认为应该就可以了。对于简答题,也是可以有一个答题步骤的,还是举例说明,比如川大爱考“议程设置”理论,对于它的简答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定性“议程设置理论(set-agenda)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接下来是出处“它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和证实的”;再者是解释“它是指大众传播能够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来影响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接下来是对这个解释的扩展 “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知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最后可以适当分析一下这个理论的特点和意义“议程设置理论着眼于大众传播对受众认知层面的影响,属于宏观效果理论范畴,它考察了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产生的长期、综合、宏观的社会效果”。如果是论述题,就要再答上一些与之有联系的其他评价,可以多答一些,如“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媒介营造拟态环境的能力,说明了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等;论述题还一定要答上该理论的缺点和局限“但它忽视了具有广泛社会关注率的问题也可以登上议程而不一定来自于媒体设置;并且已设置的议程不能说明公众必然追随其后”。最好再想一两个典型的例子,防止出题人让你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名解、简答和论述的关系,其实就是“定性——解释——出处——扩展——意义——评价”的思路来的,自己要有一个答题套路,每个人的答题风格不一样,但一定要有逻辑性,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