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上午,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咱班的小记者们,今天下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人员要来教你们做香包!”我们都非常高兴和期待,因为我们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自己一份贡献,所以我们都表现的非常积极。
下午上课以后,我们满怀期待的来到会议室,等待老师的到来。过了一会,老师走了进来,对我们说“同学们,我是教你们做香包的王老师”。王老师三四十岁的样子,长得十分和蔼可亲,,我们都特别喜欢她,王老师和蔼的对我们说:“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方形布头,然后对折成三角形,然后用针和线从右下角从下往上缝到上面那个角,再从上面那个角缝到离左下角三公分的地方,再把缝好的布反过面来,从这个角往里装棉花和香料,最后把这个口缝好,就做成了。如果有挂饰的,比如小铃铛之类的会更加好看的,下面就开始动手吧!”
我们开始按照老师说得做了起来,但是到缝的时候我才发现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一直缝不好,只好向同学请教,他耐心的教了我很多遍,但我还是学不会,我很着急,有点想放弃,我突然想到了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于是我想:“我一定要坚持!”于是我就又认真的反复练习,终于在同学们都快做好的时候我才缝完,这才松了口气。
看着我那虽然缝的破破烂烂。上面有着无数针孔的香包,但是我还是开心的笑了,因为这个香包凝结了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啊!
在这次做香包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做香包,还理解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真是受益匪浅啊!
听妈妈说,她工作的乡镇有一项很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刺无骨花灯。今天我和几个好友带着好奇心又来到了皤滩,妈妈把我们带到了制作无骨花灯的工作室。
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只见她亲切地和我们一一打招呼,还作了自我介绍,她说她叫王汝兰,是仙居无骨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中年纪最大的,今年已经83岁了。
王奶奶递给我们六张纸,上面都刻着同样的图案,王奶奶告诉我们要用针把图案的轮廓都戳出来,这样灯亮起来就会显得更好看。就这样我们一边戳一边听王奶奶讲花灯的历史故事,王奶奶说:仙居皤滩花灯源起唐朝,据当地宗祠堂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皤滩民间就有盛大的闹花灯活动,当时人们把花灯称为唐灯,也有人称它为神灯。民间制作花灯的工艺也比较复杂,要经过绘图、烫纸、凿花、刺绣等十道主要工序。 听了王奶奶的话我兴趣大大提升。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漫长过程,我们终于把花灯装好了,我揉了揉酸痛的手腕,看看自己的成果——美美的针刺花灯,心里还是很自豪的,虽然比不上王奶奶的手艺,可是我觉得自己做的花灯是最美的。
怎么样?想不想也来皤滩试一试制作传统的针刺无骨花灯呢?
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长廊在长铺子半边街,暑假的一天早晨,我来到这里晨练,美丽的景色让我流连忘返。
我沿江顺流而下,一边散步一边观赏沿江的风景。宽阔的路面铺着乳白色的地板砖,路中央设计了黑白相间的鹅卵石人行道,人们走在上面,脚底可做免费按摩,舒服极了。清早这里就有练太极拳的,有做操的,有跳舞的,有散步的……路边每隔一段有粉色的石桌石凳,供人们休息、聊天,河岸边一根根石栏柱子,由粗大的铁链串连起来,像一个个手拉手组成人墙的保安。路的左边有一排排翠绿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袅袅娜娜地舞蹈。
要想了解我们神奇的绿洲——绥宁,还得好好的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廊。
长廊用木刻画的形式,展示了我们绥宁的风景名胜。如长苞铁杉,寨市古镇,大园古苗寨,苗家吊脚楼,高登山风光,上堡古国,^v^征战绥宁红军指挥所等。上堡古国的来历:1436年苗民李天保揭竿而起,抗击明王朝建都黄桑上堡,号称武烈王,如今黄桑还流传着“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县,上堡有个金銮殿。”的民谣。
家乡绥宁是巫傩文化发源地,保留了数千年苗民风俗及传统文化,壁画详细的记录了民间文体活动,如敬狗、吃黑米饭、对山歌、逗春牛、舞龙灯、上刀山、跳傩舞、苗王背姑娘、四?八姑娘节等。绥宁人敬狗爱狗是有来历的,传说这里原来没有稻谷,第一粒谷种是狗用尾巴带来的,所以,每年秋收尝新时,第一勺饭要给狗吃。
苗族的“四?八姑娘节”更是绥宁民族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这个节日来源于宋代杨家将后代杨金花,用黑米饭救哥哥杨文广的动人故事,此后杨家就专门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为“姑娘节”,节前,各家忙着采黑饭叶做黑饭,杀鸡宰鸭,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娘家过节。此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不知不觉穿过桥洞,来到了壁画长廊的尾端,只见大型浮雕“日月同辉”展现在我的眼前,浮雕寓意绥宁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建设幸福绥宁的理想。
我深信:绥宁的明天会更好!
圆明园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它曾经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从1709年建造至1809年造了整整150年。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又称圆明三园。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搬得环绕在四周。美不胜收,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中许多景物更是巧夺天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也有许多景物是仿造各地名胜风景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个种奇珍异宝,所以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可是这么美的景物,到最后却被毁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把圆明园大闹一通,把拿的走的就拿,拿不走就摧毁。把圆明园灭的惨不忍睹。更加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民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把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使别的国家不敢侵犯我们!
相关分类: 创新作文
古代,是谁给人们带来蓝色的棉布衣?那就是蓝染工艺。
蓝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前,有一个人走过蓝叶地,发现身上的白衣服变成蓝衣服。那人回家去洗,没洗干净,人们就这样发现了可以用来染色的蓝草。
大自然中的很多矿物和植物都有染色作用,矿物有硫化汞、云母等,植物能比矿物染出更多颜色,比如栎实、栗壳、莲子壳、红花、栀子等。我们今天要体验的蓝染就是从蓝草中提取的靛青进行染色的技艺。
青出于蓝胜于蓝,这里的“蓝”就是蓝染的蓝。我用三个小球当顶,用两个小棒子为一组,一组二个绳子放在棉布上,对折几次,把小棒子和棉布弄在一起,加上一个麻绳和名字,就成了棉布。完成之后,我们将棉布泡水十分钟,再放染缸浸润半小时后取出晾干,染布过程就结束了。
蓝染布出缸后会慢慢地从绿色变成蓝色,这是因为空气氧化的作用。我的作品上有一个美丽的圆形图案,外面有三个小圆圈,是一片独特的风景。
蓝染的出现在染布业中是一项巨大的革新。我看着那块精致的布,心想:我们一定要让蓝染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流传。
今日8点,我们在办公室集合去参观位于临城的舟山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坐在公交车上,听歌看景,近一个小时的车程马上就过去了。下车迎面就是一个大花圃,红色黄色绿色延伸开去,在这炎热的夏日真是一道难得的美景。再往前走,竟有一池的荷花。杨万里的^v^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v^,描写的就是这样的美景吧。
许是天气炎热的缘故,博物馆里并没有多少人。只在门口,成员们就感受到了博物馆的严肃气氛,纷纷不再打闹,压低了音量。由于成员太多,而非遗的展厅比较小,所以经商量决定,成员们分四组分别参观,且在参观同时采访一些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对舟山非遗文化介绍的非常详细。有舟山锣鼓、翁洲走书、舟山渔民话,岱山剪纸等等。博物馆负责人在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还更具体地向我们介绍了“舟山锣鼓”、“翁洲走书”这两种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成员的看得很认真并且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