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我们在四川省绵竹市紫岩小学做观课议课,主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一首诗的诗情”,分解方向为:( 1 )“围绕特定主题在课前对教材进行研究,重点研究 诗中蕴涵了哪些情感?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情感是什么?可以落实在哪些文字和段落上? ”这是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研究;( 2 )“在课中观察和研究特定目标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就是观察研究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情时,安排了哪些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表现了哪些行为”,这是对教法的观察和研究。( 3 )“观察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体会诗情的过程、状态和收获”则是对学法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和研究。
主题预设和生成并行不悖
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每一观课者对教学的理解、认识和教学需求又存在很大差异,可以说在观课过程中生成议课主题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要鼓励观课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共享。 议课时,可以先对预先确定的主题展开讨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预定的主题讨论结束后,再讨论课堂上生成的其它有讨论价值的议课主题。需要提出的建议是,讨论生成的问题一定要先做价值判断。比如,有没有普遍性?有没有共同讨论的价值?如果只是偶尔不小心出现的问题,“做人要厚道”,下来悄悄提醒就行了。如果只是个人不理解的东西,自己下来问一问就可以了。如果讨论的时间不够,生成的问题可以成为下一次观课议课预定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