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2010′1
实现沟通与交流:课堂提问教学价值新解
黄
[摘
伟
要]提问具有沟通与交流的天然意蕴,因为提问具有诉求性、探寻性、互惠性和理解性。在对话教学
中,沟通与交流是课堂提问的本质追求,也是课堂提问教学价值的集中体现,深度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蕴涵在问与答的艺术中。[关键词]沟通;交流;课堂提问[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0)01-0054-05
美国教学论专家塔巴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策略,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学艺术。[1]但在传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课、“提示”和堂提问的教学价值主要被定位在“激发”
“检测”上。[2]随着对话教学理念的兴起及其教学实践的深入,课堂提问理应获得全新的价值超越和意蕴诠释。
“对话教学的基本内容是问题,对话教学的基本方式是提问。”[3]课堂提问在对话教学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其价值追求实现了自身的超越,它所追求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度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知而有问,答者有所知而有答。有了问题而展开问答,这就展开了对问题的探究。但是,问者有问并非一无所知,事实上知之愈多而疑问愈多;答者有所知而并非尽其知,常常因有一问而彰显其惑,而觉悟不知,或在无疑处因一问而疑窦丛生。这样,问在探寻,答也需探寻,其中答者也会成为问者,问者也会成为答者而进入新一轮的探寻,这种源源不断的探寻正是真实而深入的对话,二者探寻都源于提问。
互惠性
由提问的探寻性可知,问是一次求知,
也是一次启蒙;答是一次回应,也预设一次再问。只要抱有求知、交往之心,无论是问还是答,都可以从中获益。从提问的交互性来看,提问并非仅仅是索取,一次好的提问就是一次给予,其给予的分量和价值与回答的分量和价值对等,也就是说,好的、深入的、创新的回答,看上去是对提问的满足,实则是回答者的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和自我更新,而这反思、提升和更新的动力与理路恰恰来自提问,来自提问的视角转换、视野拓展和方法更新。提问与应答是互惠的,问者得益于答,答者得益于问,由此可以实现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这正应了西方一句谚语:“苹果与人分享,各得其半;思想与人分享,各得双份。”
理解性
这里所谓“理解性”是互惠性的进一
步延伸,即提问能够求得双方理解和双向理解。提问的核心内涵是问题,但提问与问题还有所区别。310036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一、沟通与交流:提问自有的教学意蕴
在课堂教学中,所谓沟通,即通过相互祛蔽、相互启迪而使双方心灵敞亮、相互走近;所谓交流,
54
即通过信息互换、情感互惠而使双方智慧增长、精神成长。课堂提问天然地具有沟通与交流的教学意蕴,具体表现在:
诉求性
提问是向对方表明自己对某个问题的
关切,但由于自己无知或所知甚少,求助于问及一。从这个角度上说,提问方给予帮助的“言语行为”
既是自我态度的表达,又是向对方发出请求,是敞亮自我与邀请他人的统一,它与陈述、祈使等言语形式相比具有虚己纳人的品性,因而,这样的言语形式能够顺利地收到沟通与交流的交际之效。
探寻性黄
E
D
U
提问所问的是问题,通常是问者无所
教授
L
S
伟
C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A
T
I
O
N
A
博士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