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地理冲刺--宇宙中的地球_专题复习
专题点拨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2)若③地为北京,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解析:该组题从三地连续两天日出日落时间入手,考查学生对昼夜长短变化及纬度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对相关事物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
考点4.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考点解读】
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是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
在数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
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因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运动规律如图4。这部分知识必须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复习时应让学生学会绘制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
6.22前后(夏至)向北
3.21前后(春分)
向
南
23°26′N
考点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考点解读】
该考点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
图示法区别概念,演示时区划理能力。复习时可用对比法、
分、晨昏线运动等原理。地转偏向力的复习重在运用,建议
流水的地质作用与举具体的案例进行复习,如大气运动、
地转偏向力的关系等。地转偏向力对河岸影响的复习,要特别注意平直河道与曲折河道两岸侵蚀和沉积规律的不同。本考点一定要重点理解晨昏线和地方时、区时。
☆晨昏线
(1)晨昏线的特点。平分地球;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永远平分赤道;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重合;除二分日,晨昏线与某一条纬线相切,二至日与极圈相切。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2)晨昏线的运动。周日运动: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周年运动: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使得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在0°~23°26′之间摆动,如图6所示(图中AB为晨昏圈)。
NA
AN
NA
N
A
9.23前后
(秋分)
3.21前后(春分)向
0°
B春分日
23°26′S
夏至日
图6
向南
北
B
B秋分日
B冬至日
12.22前后(冬至)
图4
(3)晨昏线的判读。顺地球自转,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
【考题透视】
该考点是掌握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基础,高考题中常
季节变化、气候特征变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
人类活动等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推断能力。化、
还可能考查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分析黄赤交角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等。黄赤交角变大(小),地球上热
寒带范围变大(小),温带变小(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带、
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变大(小)。
例4:(2009年福建文综卷)若图5中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解析:该考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查学生对黄赤交角影响的理解程度。
H
20°20°
E
F
P
O
Q
图5
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4)在赤道上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图7中的角α)的运
N用。α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数;等于有极昼现象极点上的正α午太阳高度;α角和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度数互余;两倍的α昼夜
半半角等于与晨昏线相切并有极昼纬球球
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α角等
晨昏于日出日落时太阳偏离正东、正
线
西的度数。S
图7
☆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因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小时,所以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经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时区划分的基础就是地方时,每一时区跨15°,全球共24个时区,每时区中央经线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图8)。时区、区时的计算: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四舍五入取整数;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两时区在零时区同侧,时区差为大数减小数;在零时区两侧则两数相加)。
国际上规定,把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0时经线是一条自然日期变更线,它是24时或0
2011年第7~8期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