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地理冲刺--宇宙中的地球_专题复习
专题点拨
导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整理和推导,建立起知识体系(图15)。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黄道平面
图15
正午太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阳高度
季节变化纬度变化
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2)“三图”结合,在准确描述中认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三图”是指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太阳直射点回归
运动示意图、太阳照射地球的侧视图,对照“三图”,引导学生描述当太阳直射点在某一位置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或者太阳直射点从某点向某点运动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学生描述时应及时纠正错误。
(3)总结规律,掌握解题策略。一是理清“点”的连动关
“线”和“角”的相关知识。阅读地球光照图关系,娴熟运用
键是找到“三点”,依据“三点”的因果、连动关系进行想象和推导,往往能迅速在脑中架构点、线、面,形成正确的空
“三点”是指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间概念。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才导致晨昏线的周年运动,从而导致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南北运动。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度自东向西变化。建议通过多媒体或板图演示,让学生
“三点”连动变化的过程,从而总结出这样的规律:直看清
射点北移(南移),切点南移(北移),极昼(极夜)范围变大;
,极昼(极夜)范围变小。直射点移动反之,切点北移(南移)
多少纬度,切点移动多少纬度。通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或24时(0时),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该切点的经度差为90°,地方时差为6小时。掌握了这一规律,学生就能比较娴熟地运用晨昏线特点、晨昏线在赤道上与经线夹角等知识形成解题思路,或者将简单、抽象的局部图,还原成容易判读的地球光照侧视图或俯视图。二是变式比较,进行图像转绘训练。
地球运动有些易混淆的概念,如地方时与区时、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某时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与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气候四季与天文四季、地球上五带划分与我国温度带划分等。复习时应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比较活动,如由文字区别到图像区别,由此图联想到彼图,并且动手绘制相关的二维图像甚至三维图像(如某纬度二分二至日太阳周日运动轨迹示意图),或将侧视图转绘成俯视图,将太阳高度日变化坐标图转绘成相应的光照图等。
间计算首先要在文字或图表中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或昼夜长短来判断出已知地的时间,然后再计算所求地点的时间。从命题的切入点看有些是直接用知识点设计成光照图,有些是从学生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重大社会事件入手。主要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12年乃至今后几年高考,时间、日期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运用、光照图的综合判读等仍然是高频考点,试题载体仍是各种光照图,或者将光照图的信息用文字表述,社会重大事件仍可能成为出题的背景。可以作一大胆推测,随着太阳能不断开发利用,“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这一考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度会增加,就像因风能开发强度变大,高考中关于风能分布、成因、开发的区位条件等考试频率增大一样。该知识点可能与地形、天
“某地太阳辐射能”强弱原因气与气候相结合,考查学生对
的分析能力。
2.对症训练
读表4,完成(1)~(2)题。
表4
火星
直
径
地球
4220英里
25°687个地球日24小时37分
主要是CO2,还有部分水蒸汽
7926英里23.5°365.25日23小时56分4秒氮、氧、氩及其它
自转轴的倾斜角度
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大
气大气密度
0.071
(1)下列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部分没有昼夜长短变化B.大气层的厚度比地球大C.自转速度比地球快
D.火星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2)火星上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主要原因是:A.距离太阳远B.大气密度小
C.大气的主要成份是CO2D.自传和公转周期都很长
【解答技巧】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的地球知识分析、比较、判断问题的能力。只要能正确掌握地球上昼夜长短产生的原因、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等知识就能正确解答本组题。
【参考答案】(1)D(2)B
图16为“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读图完成(3)~(4)题。
甲
丁
三、踩点热练
1.命题走向
本专题知识和技能在2011年各地高考题中涉及较多的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涉及的考点主要有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运用、光照图的综合判读。时间计算考得最多,2011年高考题中有些时
年第期
地球
P乙
太阳
丙
图16
地球公转方向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