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高校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推广研究_省略_大学数字化学习_115_模式为例_黄海

发布时间:2024-08-25   来源:未知    
字号:

第23卷现代教育技术V ol. 23 2013年第4期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4 2013

高校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推广研究*

——以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115”模式为例

黄海

(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

【摘要】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的建设和实践已历经8年,文章选取了2007年至2011年近5年的建设情况作数据分析,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选型搭建、使用定位、管理服务,以及混合式学习的大规模应用推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数字化学习的多种成功的教与学模式,阐述了建立“115”模式,即一个总体策略、一种保障服务和五项机制,能有效推进高校数字化学习的建设和应用推广。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混合式学习;应用推广;“115”模式;Blackboard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56—08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4.010

随着教学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使用E-learning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和校内课堂辅助教学。教学平台的有效使用,加强了教学管理和监控,促进了教学应用模式的转变,拓宽了教学渠道,提升了教学效率。随着高校E-Learning的推广发展,从最初的尝试和摸索,逐渐走入了规模化的应用,其本身也将从一个独立的学习系统,逐渐演变成为高校中一种有益补充的教与学方式,悄然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培训、知识管理、人才管理和发展战略中。

本项目研究对推进高校数字化学习的建设和应用推广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的发展历程

数字化学习建设是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全校师生建构一个先进、通用、能面向国际化教学的网络教与学环境。[1]经过近8年的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已经和“我的中大”门户系统实现了无缝链接,为全校师生提供24小时数字化学习服务,使全校师生在多校区的网络虚拟环境中能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与远程教学资源的共享。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从2004年7月开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是起步探索阶段。以平台引进为主线,我们进入了数字化学习建设的元年。在该阶段,学校分别引进了WebCT平台和Blackboard平台,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获取了宝贵的建设经验。第二阶段是应用整合阶段,以平台合并、版本升级为主线,通过扩大教学应用,使更多课程加入平台并进行整合,充分适应了学校跨四个校区办学的教学需求。第三阶段是融合创新阶段,以开展大规模混合式教学应用为主线,教师使用平台开展教学深度应用,形成多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融入了全国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大环境。

图1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建设的融合发展阶段图

二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建设应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主管部门对数字化学习建设应用的定位是用于校本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的辅助教学和多校区远程教学,同时应用于网络远程教育。

从2007年3月开始,校本部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使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截止于2012年1月的统计显示,学校近5年数字化学习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在线课程涵盖了全校总共41个二级学院中的37个;在线课程总数为2051门,其中1314门用于校本部本科教育,202门用于研究生教育,535门用于远程教育;建设了包括经济类、管理类、MBA类、社科类、语言类、通识类、实验类、医药护技类和理工类等课程。

1 课程方面的数据统计

根据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管理日志,我们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如图2和表1所示。

校本部的本科生课程共有1314门,占学校2011年度4031门本科课程数的32.6%;在1314门本科课程中,必修课830门,公选课282门,专业选修课202门,如图3所示。

56

57

2 不同学习对象的课程数(门)

图3 不同属性的课程数(门)

表1 校本部本科研究生课程分类表

课程类别 所属院系(中心)

课程数(门)教师用户数(人)

受益学生

用户数(人)

语言类

外语教学中心、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学院

463 167 14000

医药护技类

中山医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

药学院、各附属临床学院(眼科、肿瘤、影像、检验、康复)

202 337 3344 管理类、经济类、MBA 类

岭南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资讯管理学院等 315 225 4718 社科类

人文科学学院、政务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法学院、

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旅游学院

71 65 3009 理工类

生科院、化学院、海洋学院、理工学院、信科院、软件学

院、数计学院、地环学院等

162 169 10007 实验类、临床技能类

各校区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中心 34 13 2000 公共必修类 军事教研室

4 6 7800 通识类

博雅学院、通识教育部、教务部门 41 8 全校师生 公共服务类、技术支持类

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

16 56 全校师生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课程都是由教师主动提出申请开设的。经统计,在2007至2011年期间,每年新开设课程数分别为360门、339门、186门、369门和243门,年平均新开

设课程数为299门,说明了学校有一批稳定增长的教师用户群体,他们一直在坚持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和研究。2011年,中山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每月活动课程数见图4。

图4 2011年度本科生、研究生每月活动课程数(门)

从图4可以看出,在2011年度新学期开学后,活动课程数达到较高值,分别出现在3和10月份,峰值是在3月份春季学期开学的998门,占总课程数的65%左右;而在寒、暑假期间课程活动数值较低,最低值出现在8月,只有416门课程。

2 师生用户方面的数据统计

中山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数字化学习平台购买的用户数是25000人,现有教师用户1112个,学生用户有23888个,数字化学习平台师生用户比约为1 : 30。学校2011年各月份数字化学习平台用户统计数据如表2。

58

表2 2011年度数字化学习平台用户数据统计表

年月 总用户数

教师用户数

学生用户数

2011年1月 24817 985 23832 2011年2月 16197 987

15210 2011年3月 13114 990 12124 2011年4月 14876 1018 13858 2011年5月 15165 1038 14127 2011年6月 15388 1049 14339 2012年7月 15749 1056 14693 2011年8月 16169 1066 15103 2011年9月 18223 1078 17145 2011年10月 23963 1093 22870 2011年11月 24391 1099 23292 2011年12月

25000 1112 23888

用本科、研究生和远程教育每天登录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活动用户数作比较,绘制出平台当天登录人数的各月份峰值,如图5。从图中可以看到,拥有20000个账号的远程平台的活动数值普遍高于拥有25000个账号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平台,这与远程教育要求学生以上网浏览课件为主要学习方式有着密切关系。远程数字化学习平台在每年5月和11月两次作业提交期间的活动用户数达到了较高峰值,说明了教学评价方式起决定性因素;而在寒、暑假期放假期间,平台仍有活动

用户数值,但相对较低,这说明有的教师用户依旧登录平台备课或批改作业,同时仍有学生用户访问平台进行学习。本科研究生教育平台在7月份达到年度登录平台数的峰值,这与学校推动的公共必修课跨3个校区在线考试关系密切,说明信息化考试应用是推动平台使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大幅提升平台使用率[2]。总之,学校数字化学习平台使用率的高低离不开学校的引导以及教师的使用和推动。

图5 2011年度本研和远程平台登录人数各月份峰值(人/天)

三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推广的“115”模

式研究

数字化学习的开展,离不开数字化学习所依托的基础网络环境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完善,离不开数字化学习平台的选型、引进、建设规划、管理服务、培训推广和应用示范等工作。要做好数字化学习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我们在应用及研究中总结出“115模式”,即一个总体推广策略,一种保障服务和五项机制,三者需要协同运作。

1 数字化学习有效应用的总体推广策略研究

(1)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最终用户是教师和学生,要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平台改进教与学

除了引导教师利用平台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及引导学生学会数字化学习外,还需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定位和政策支持等来进行规划。

中山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研究性的综合性大学,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等多个学科,师生分布在跨广州、珠海两个城市共4个校区中,潜在的数字化学习用户群数量在55000人左右。我们根据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对数字化学习的使用定位而制订的总体策略是:首先,发动一批教师率先使用平台创建课程,由此带动一批学生学习;然后,再以教师促进教师,学生促进学生,甚至学生促进相关教师使用平台。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教师们提供了运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改革的平台,许多参与平台培训的教师都经历了“不了解—了解—爱上—离不开”的过程。

59

(2)数字化学习平台应用推广的关键是要以课程为单位针对教师用户来进行

截止到2012年1月统计,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平台教师用户共有1112个。图6显示了从2007年到2011年5年间数字化学习平台年新开设的教师用户数约为222人,前两年的年新开设用户数值较高,这和学校博学工程一、二期项目的推动有密切关系;而在2011年度教师用户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有必要增加一些项目等激励措施来进行后续的推动。

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教师用户数按年龄统计见图7。 从图7可以看到,学校以31~40岁和41~5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用户群为主要组成部分,加起来约占了教师用户数的81%,这批用户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中坚用户;大于51岁的有10%,他们是一群资深教师,起传、帮、带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30岁以下则是年轻的教师用户,理论上这批年轻教师对信息化技术和工具更易接受和适应,但这部分用户数只占了9%,说明年轻教师可能对学校数字化教学的情况还需要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同时也提示我们应多向这一部分的教师用户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宣传和推广。

(3)要细分教师用户类型,有针对性实施推广策略 根据工程经济学的“期望效用理论”[3],高校教师用户对承担的风险有不同的态度[4],我们可将教师用户划分为积极者、旁观者和消极者3种类型[5],如表3所示。相对应表中的3种教师用户类型,我们的推广策略是积极培育第1类用户,并从中树立典型,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积极推动第2类用

户,对这类用户大范围重点推广和挖潜培育;而对于第3类用户,则需加强宣传和争取认同。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师用户的第一次使用体验是很重要的,对于教师用户可能担忧的“使用平台将增大工作量”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推广中重点介绍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优势,即更新快、能循环使用并符合教学规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重复性的工作量可以减免,教师可把精力放在更多的教学创新和突破上。

图6 近5

年数字化学习平台每年新开设的教师用户数(人) 图7 按年龄统计的教师用户(人)

表3 教师用户类型

教师用户分类

风险态度 行动表现

推广策略

积极者

风险爱好

主动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工具;积极主动,甚至

无需培训,容易形成基于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 以引导、支持和服务为主,教师自主建设和

管理 旁观者 风险中立

有一定的使用可能性,持观望态度;但可能需要

一定的培训与激励

培训推动为主,

辅以项目、奖励手段

消极者

风险厌恶

不闻、不问、不行动,甚至反对

多宣传,示范优秀课程和课例,争取认同

2 数字化学习的保障服务研究

要做好数字化学习的保障服务,必须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校园网络环境的搭建和正常运维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和保障

校园网络环境的搭建和维护需要从组织架构和运维体系两方面提供保障,使师生能够在稳定的网络环境下使用数字化学习服务。数字化学习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数字化校园的一部分。首先,它纳入了数字化校园整体网络环境的运行,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课程资料、教与学活动产生的内容和课程备份数据等需要快速存储在大容量的数据中心;其次,数字化学习系统还要与数字化管理系统产生“3进1出”的数据交换,即数字化学习系统需要从数字化管理系统中获得课程数据、师生账号数据和课程关联数据,并且将数

字化学习系统产生的成绩数据返回到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

(2)尽早引入较成熟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中山大学在全校性教学中使用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可追溯到2000 年合作开发的基于校园局域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6]

,之后依次经历了多种教学平台的选型和使用,如表4所示。

图8 与数字化学习相关的系统

从表4可以看出,中山大学经历了多次平台使用的更迭,究其原因很多,有的属于建设初期的摸索,也有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所无法避免的升级换代等。我们认为,任何一种学习平台,它都不可能具备令人100%满意的功能,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优点或缺点,而且其优缺点也有一定的相对性。在学习平台的选型上[7],应着重考虑是否满足教学中最重要的功能,包括是否支持内容的呈现、异步的电子化学习、学习记录、测评和测试、混合式学习、跟踪、报告和选择性发布等;应选择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易上手、易使用、易管理的且符合通用教学使用规律的平台。对教师用户来说,课程控制和课程管理要求方便易用,简单而不烦琐,能方便自行设计增减,可以轻松建立讨论板而不需要掌握复杂的数据库编程等技术。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习平台成为教师用户随手可得的课程空间,要使数字化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老师教学中的好帮手、好工具,从而带来教学工作上的便利。我们认为,无论是选择开源软件还是购买商业软件[8],高校都应尽早引入较成熟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在整个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数字化学习使用氛围的形成和师生使用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从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建设情况来看,一个数字化学习平台从引进运行到管理和推广,从小范围试用到大范围普及,前后约需要5年时间,一般说来,前面3年是必要的基础建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推广使用的深入,平台逐步得了到师生用户的认可,并进而在后面2年中不断涌现出更多的教学应用案例。

表4 中山大学教学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和平台

信息化教学系统与平台 使用时间 使用方式

基于校园局域网的教学资源库系统2000年1月至2002年2月合作开发

远程教育辅人教学平台4A(新叶)2000年3月至2004年6月赠送

双易网络教学系统 2002年3月至2004年6月购买WebCT 教学平台 2004年7月至2007年3月购买Blackboard 教学平台 2005年3月引进,应用于远程教育,2007年3月至今,应用于本科研究生教育和远程教育购买,支付年服务费

(3)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运维保障和技术服务上,要以“系统级管理员+应用级管理员+前台”三级管理架构来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服务

以中山大学为例,由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负责总体技术保障,下设网络分中心,负责受理系统层面的问题;教育技术分中心,负责受理课程应用层面的问题;客户支持中心,则负责受理平台使用的一般性问题。运维保障和技术服务是并行的,两者相辅相成,前端的技术支持离不开底层的保障,而底层的保障最终也是为了师生的教学应用而服务的。

(4)数字化学习的建设和应用推广要确立以师生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服务宗旨

数字化学习服务宗旨应树立“从被动到主动”、“从事后到事前”等的工作理念,团队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建立平台各级管理制度,设定数字化学习服务流程等,建立故障响应级别和处理机制,制订数字化学习平台日常巡查制度和故障处理流程,使流程管理规范化、资源信息标准化、资源集成一体化、服务过程简单化,为师生提供全天候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3 数字化学习有效应用推广的五项机制研究

我们分别从使用对象、培训手段、人员团队、应用整合和创新融合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的五项机制分别是:政策与激励机制、培训机制、推广团队绩效机制、教学应用挖掘机制以及教学研究和创新机制。

(1)政策与激励机制

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推广最有效的机制是通过学校层面提供给教师用户一些政策和激励措施,如政策推动、项目推进和评奖鼓励等。政策与激励机制在数字化学习建设初期显得尤为有效,它促成了一批优秀示范课程的建设,吸引和激励了广大教师用户在数字化学习上做有益的探索。

在政策推动层面,学校外语教学中心作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单位,制订了“网络与课程相结合的2+1学分”[9]模式,其中的1学分,学生是以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每周将其中的2学时从原来的课堂讲授方式改为自主学习方式,减少了教师讲授的工作量,同时加大了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力度。此外,学校医学院也将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作为工作量进行核算,制定了把实施网络教学纳入教师工作量的相关规定。

在项目推进和评奖鼓励层面,中山大学开展了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10]、校级“985工程”本科教育博学工程项目[11]、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2]和CAI教学资源建设项目[13]。这些项目推出了一批数字化学习样板课程,并推进了教师用户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有效引导教师在课程教学应用上进行有益的探索。例如,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通过项目方式,推动了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研究[14]。此外,学校还在每年底进行的“中山大学信息化年会暨教育技术年会”[15]上举行了“教师使用教学平台积极分子”和“数字化学习优秀在线课程”等的评选活动,给予教师用户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鼓励。

(2)培训机制

面向全体教师用户,坚持进行培训工作是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推广的最基本机制,而平台应用培训的最高层次则是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在熟悉了

60

61

平台功能,积累了课程资源后,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进而改变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改革。我们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便利性,免费向教师用户提供了立体化多媒体学习资源和多种混合式学习方式,如表5所示。

表5 学习方式

学习模式 学习资源 学习地点

自学

印刷版或电子版使用手

册、流媒体网络课件

办公室或家 课堂讲授+操作实践指导 PPT 、平台使用手册[16]

网络机房 使用答疑

交流、FAQ 、答疑讨论板

任何地点

在培训内容方面,我们紧紧围绕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常用功能进行规划设计,从课程到门户、从简单到复杂,按使用难易度划分为3个层次供教师选择。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大部分功能都是易用的,作为普通学科老师,即便没有较多的计算机学科背景,都能轻松搭建和管理在线课程。在培训中,要注意重方法轻技术,重应用轻理论,不需要过多的理论讲解,主要是引导教师把课程思想表现出来。[17]

在培训的组织上,既有开放式的培训,也有针对某项应用需求开展的专题培训,既有面向院系组织的全体教师培训,也有针对新教工的专题培训。此外,我们还将数字化学习在线课程作品的制作纳入教师用户的教育技术培训考核中,作为教师晋升职称所须通过的计算机考试的评价内容之一。通过培训,我们与教师用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从中发现了一大批有应用潜力的教师用户和优秀的课程作品,形成了优秀的示范资源。

(3)推广团队绩效机制

平台应用推广的一线工作是由推广团队负责承担的,为了让这支队伍发挥并保持职业化和专业化的优势,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绩效机制。

图9 不同层级的推广员需要具备的相应技能 推广团队成员一般由负责教学研究、平台管理、资源开发、应用培训和技术支持等相关岗位人员组成,他们需要具备平台管理、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培训、教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如图9所示,推广团队成员依层次需要具备4种相应技能:平台管理规划技能包括拥有平台管理的权限,承担平台管理的职责,具有平台系统管理能力和对平台应用管理和使用规划的能力;教学和研究技能包括教学能力、讲解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教学研究和应用挖掘能力,能和学科老师共同设计和开发混合式学习教学内容;人际技能包括为人友善,容易获得学科老师的信任,能引导教师用

户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教学和研究;技术技能包括熟悉掌握平台功能,能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开发,具备课程制作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推广团队将由不同能力层级的成员组成,分别承担不同

的责任和获得相应的绩效,各层级之间形成协作和竞争的关系,从而保持团队的活力。作为普通推广员,首要的是技术技能,具备一定的人际技能,主要承担基本的平台管理和服务工作;对于熟练推广员来说,对平台的功能应用有相当的了解,能快速解决问题,能制作精良的在线课程,承担较重要的平台管理工作;而对于资深推广员来说,平台管理规划技能及教学和研究技能则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具备有效融合平台功能与教学应用的能力。在推广实践中,我们要求推广成员同时具备管理、技术开发、教学研究和服务等技能。成功的平台推广员必须同时具备这四种技能,任何一种技能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推广的不成功。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高校中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的技术服务部门之一,通过绩效机制,实行目标管理,持之以恒地做好了平台保障、数字化学习服务和培训推广等工作。[18]

(4)教学应用挖掘机制

教学应用是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应用之本[19]。不断挖掘新的教学应用亮点,可以有效提升平台使用率。学科教师需要的不是最新、最时髦的技术,而是易学易用、可及性高且最有效的能满足教与学需求的合适技术。我们认为,应用推广到一定阶段,可通过适当地教学应用挖掘和需求引导,将平台使用作为教学环节的必要组成部分,这将是推动平台应用最实用的机制。如在课程资源层面,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在线课程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除了传统教材外,学生需要通过平台获得教师随时更新的多媒体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师生交流层面,学习平台拓展了互动渠道,是沟通的有效工具;而在教学评价层面,越来越多课程在随堂测验、期中及期末考试中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20]。我们可通过平台的现有功能进行应用上的深入挖掘,如学习预警、渐进式学习和测验等;可通过API 接口开发,如Building Block 插件实现英语扩展学习资源、与教务系统的数据对接等应用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通过与其他系统的整合,如链接课堂自动录播系统所录制的授课内容来丰富学习资源等;也可通过平台版本升级来增加新的功能,如移动应用等。

(5)教学研究和创新机制

图10 教学研究和创新机制

教学研究和创新机制是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推广的深

层次机制,如图10所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面向教师用户开展教育技术培训,面向本科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向开设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面向研究生进行教育技术等相关研究性教学,扎根教学,以“教”促“教”,应用平台来推广平台,以形成良好的教学和研究环境。为大力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学术研究与交流,学校还建立了教师教学信息化论坛[21],成立了教师联盟,为热心教育技术并促进教学改革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提高了教师对教学信息化的参与度。在长期数字化学习的管理和服务中,通过培训和交流,我们发现和培育了不少新的应用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需求,深挖功能应用,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诸如公共必修课大规模在线考试的“321”模式等新的应用模式[22]。此外,我们还密切关注技术和教育两方面的潮流和进展,有效地将技术进步和学习理念变革的成果及时地应用于平台[23],不断推动学习平台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要做好数字化学习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建立推广团队的绩效机制是保证。在起步阶段,政策与激励机制是优先考虑的策略。在建设阶段要注重培训机制的运用;当然,培训机制在各个阶段都要坚持常态化进行。在成熟阶段,要通过教学研究和创新机制来出成果和提高使用效益,并通过建立教师联盟来形成良好的交流、探讨和分享的环境。数字化学习建设各阶段的策略如表6所示。

表6 数字化学习建设和推广各个阶段的策略

阶段 组织架构 优先策略 辅助策略 预期时间

起步阶段

推广团队

绩效机制政策与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第1~2年

建设阶段培训机制教学应用挖掘机制,政策与激励机制第3~4年成熟阶段教学研究和创新机制教师联盟(交流、探讨、分享)第5年

四 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建设在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数字化学习建设,我校教学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效:①我们实现了统一技术、统一资源规范和统一制作标准;②建设了多个网络教学资源库;③每个重点学科30%的课程有网络课程,每个专业20%的课程有网络课程,学校各级精品课程有50%的网络课程;④学校一线教师40%经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经过培训后的教师都能够开展网络教学;⑤学生100%具有数字化学习的经历。

数字化学习平台是教学的有效载体。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教师能有效地对课程材料进行整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使不断积累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成为教学中非常好的素材和载体。例如:中山医学院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课程是人体解剖学科顶级重要的网络学习资源,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用户,能保持每年更新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的课件内容,上课完全依托于数字化学习平台。老师们普遍认为,数字化学习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率和上课效率,极大方便了所承担的教学工作。

数字化学习平台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方便地实现教师与跨校区、跨专业、跨学院的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和沟通,减少要通过教务员联系的中间环节。平台成为教师向学生传递课程通知、课程资料和作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它加强了课程讲授效果,成为与师生沟通的有效工具。在教师的推动下,平台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认同和好评。

数字化学习平台满足了教师数字化教学的需要。它有助于教学相长;其测试功能、成绩统计功能等对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和整体成绩分布很方便,对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和促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应用中,不同学科涌现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如人体解剖学课程“Webquest探究式学习模式”[24]、生理学课程“3个1混合式学习模式”[25]、外语教学“网络与课堂相结合模式”[26]和公共必修课“3个1”在线考试模式[27]等。数字化教与学的推广应用,使得中山大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大幅度提高[28],同时使学生的信息素养,诸如信息搜索及判断能力、协作探究能力、交流评价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获得质的飞跃。

展望十二五时期,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将在已有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在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平台应用推广方面拓展思路,充分挖掘和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各项功能,从资源服务和技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打造包含学习资源中心、课程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国际化知识学习空间(Cyber-Space)。在中山大学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们将以主题门户方式,把中山大学的教与学、档案、图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等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推进,在促进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和传递的同时,构建一个全新的、基于Web 2.0的教与学网络学习平台,在学习平台上倡导“按需索取,共同维护、高度协同和知识共享”,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教育云服务。[29]

————————

参考文献

[1]郭清顺.探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教

育信息化,2006,(22):18.

[2][20][22][27]黄海,蔡筱青,古添雄.高校采用“321”模式开展

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实践研究——以中山大学军事理论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1):54-58.

62

[3]邵颖红.工程经济学概论(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9.

[4]孙孝文.高校风险偏好表征及其控制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

估,2007, (4):86-90.

[5]詹姆斯·泰勒,王立勋.网上的教与学研究:积极者、旁观者和

消极者[J].中国远程教育, 2002,(9):31-37.

[6]黄海,王竹立,吴志澄.中山医科大学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实

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 (6):162-165.

[7]选择正确的学习管理系统(LMS)的指导[OL].

<http://www.77cn.com.cn/html/2012/6935.html.>

[8]赵国栋,姜中皎,伊江.开源抑或商业软件:高校课程管理系统

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11):61-66. [9][26]王哲,夏纪梅.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可持续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实践及其成效[J].外语电化教学,2010,(3):13-20. [10]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OL].<http://www.gdh

http://www.77cn.com.cn/main/www/132/2006-11/76733.html.>

[11]中山大学“985工程”本科教育博学工程项目[OL].

<http://www.77cn.com.cn/boxue1.htm.>

[12]中山大学教务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OL].

<http://www.77cn.com.cn/xueji/index_01.aspx?cid=249.>

[13]中山大学医学教务处教学资源建设项目[OL]. <http://yxjw

http://www.77cn.com.cn/list.php?CategoryID=8&TreeID=8.>

[14]万丽红,黄海等.网络探究式学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

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1,(5):488-491.

[15]中山大学信息化年会暨教育技术年会[OL].

<http://202.116.64.13:8080/pub/zsdxxxhnk/nkyc/index.htm.> [16]黄海,郭清顺,道焰.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平台教师使用手

册[Z].广州,2013.

[17]洪颖.浅谈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推广和改进[J].中国教

育信息化,2010, (11):10-11.

[18]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实行绩效管理[OL].

<http://www.77cn.com.cn/oc/oc02/index.htm.>

[19]吴维宁.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价值工程,

2010,(31) :252-253.

[21]中山大学教师教学信息化论坛成立[OL].

<http://www.77cn.com.cn/news/93638.htm.>

[23]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

放教育研究, 2007, (5) :12-25.

[24]初国良,黄海,汪华侨等.WebQuest在解剖学基于网络学习

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05, (2):154-156.

[25]王竹立.“3个1”教学模式在解决大学扩招和多校区办学带

来问题中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38-41. [28]黄海,蔡筱青.高校E-learning教学平台的规划、管理和服

务[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11):100-104.

[29]郭清顺,刘一凡.中山大学:十二五规划主推云服务[J].中国

教育网络,2011, (6):21-24.

Research on the E-learning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A Case Study of “115” Pattern for the E-learning in Sun Yat-Sen University

HUANG Hai

(Sun Yat-Sen University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China)Abstract:The E-learning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dated from 8 years ago, this paper selects the recent 5 years data for the analysis, studies the E-learning platform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using,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as well as the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of Hybrid Learning, summarizes the multiple successful E-learning patterns,and expounds the “115” pattern, that is one strategy, one guarantee service and five mechanisms, may improve E-learning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e-Learning; hybrid learning;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115” pattern; blackboard

————————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批准号:教育技术2010-14--02)成果。

作者简介:黄海,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教学系统管理部主任。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研究、项目管理。

收稿日期:2012年11月16日

编辑:李婷

63

高校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推广研究_省略_大学数字化学习_115_模式为例_黄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