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鱼鳃为鲜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陆地环境无水,无浮力,气态氧,不易隐蔽)
①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除蚯蚓外,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体内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3、蚯蚓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变温动物。
4、蚯蚓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所以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5、大雨过后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6、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鸟也有)
7、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③胸肌发达。④胸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
⑤消化系统发达,食量大消化快(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及时。(减轻体重)
⑥循环系统发达: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有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运输营养和氧气的能力强。所以鸟体温高而恒定。
⑦呼吸系统发达:有气囊可辅助呼吸,与肺构成双重呼吸,可提供充足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