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药材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检测的系列文献
维普资讯
第2 O卷
第 1期
夏品华等 .州中药材 G P基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污染调查贵 A
20 0 8年 2月
9#
范围
8 5~1 . . 29
1 . 4 . 7 5~ 7 8
0 1 o 3 0 0 6~0 0 . 2~ . 8 .5 .9
1 1~ . . 34
1 1~2 . 21 9 5 7. 3 O~1 O 2. 7 1 7. 4 1 3 ~1 6 7 31 8 . 8 O
O.~ 9 4 7 .2. 6 O
.1~ 1 5 . O 2 . 1 6~6 3 . . 39 .
平均值1# O
1 . 062 . 3 . 2 2~ 5 2
2 . 78
0 1 .8
006 . 7
21 .1 . 2 . 0 3~ 3 4
范围
2 . 6 . 0 0 7~ 1 0 1 7 7~ 2 3 .7 0 6 . 1~0 2 .9
平均值1# 1
2 775 . 6 . 8 3~ 6 1
4 . 253 . 4 . 5 3~ 2 2
01 .101 . 8~0 2 .5
0 1 .70 1 0 1 . 3~ . 7
1. 834 9~ . . 66
范围
平均值
6 . 16
3 . 98
0 2 .2
0 1 5
57 .
①② B C和 D T的单位为 I/ g H D x k。 g
由表 2可见,在所检测的 1 7个样品中均能检 4
1 6 8—19 ) 51 9 6中二级标准外,他所有样点都低其于二级标准,合中药材 G P种植的要求。农药符 A
出不同质量比的 P、 d c、 g A、 H 7%的 b c、 u H、 s B C,6样品中能检出 D T,有一个样点 B C质量比为 D除 H
残留量的频数分布见图 1 a ( ) () b。
0 7 g k,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B T . m/ g高 G/
出~
珏兰
厂 _ 1—
r .『. _ _几] ]< )1 ( . 0 1 10~ 5 0 0>I) .~l0 . 50 ~l 0 (
c暑
壮
∞ ( T/ DD J (
k gJ
图 1农药残留量的频数分布
2 2中药材 G P基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 A
中的自然背景值。随着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不断
土壤重金属质量比的变异系数为 6 6~ .% 7 .%,中, b>C 04其 P d>H g>A>C,质量比差 s u铜异相对小一些,铅质量比差异最大。各基地中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 4 3 5 2 9 1#>l 0#>8#>7#>6#>1# 1。各基地不同采样点
发现,有些药材对重金属元素可能富集,而影响从到药材的药用安全性。尽管基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含量符合中药材 G P基地规范化种植要 A
求,由于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分药材受到了但部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污染。[考文献]参[]赵炳梓张
佳宝周凌云, .黄淮海地区典型农业土壤中六 1等六六 ( H)滴滴涕 ( o )残留量研究 I表层残留量及 HC和 o T的 .
重金属的差异都比较显著,其是 2、# 4 5的尤# 3、#、#平均变异系数超过 3%, 1#地各采样点土壤 0而基 l重金属质量比水平较稳定。这可能与各基地所处的地质背景、产资源的分布和人类活动有着必然矿的关联性,煤矿和火电站附近, g A如 H、 s的质量比较其他地区要高等。因此在基地选址时应充分调查周围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状况,要时还需要必
其异构体组成[]土壤学报,05,2 5 7 1 6 . J 20 4 ( ):6—7 8 []安琼,元华,辉, .苏南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规律 2董王等
[] J .土壤学报,04,1 3 1 4 9. 2 0 4 ( )4 4— 1[]邱黎敏,建英,永明 .浙北农田土壤中 HC和 D T的残 3张骆 H D
考虑中药材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确保中药材优质安全。
留及其风险[]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0 5 2 6) 16 2 0,4(: 1 1一
l6 1 5.
[]沈敏,红霞,西海 .长江下游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 4于邓
与特征[] 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0 6 1 ( ) 1 2 0,8 5:5—1 . 8
3结语
[]康长安,娟,柳,色谱、谱及联用技术在多农药残留 5何杨等光 检测中的应用[] 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0 7 1 4) 9 2 0, 9(:—
贵州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
B C、 D H D T及其异构体的质量比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 5 1 ( B T 16 8—19 ) 9 5中二级标准,合中符药材规范化种植要求, D D T的质量比远低于标准一
1 4.
本栏目责任编辑
李文峻
2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