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一村一初级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4-09-02   来源:未知    
字号:

《初级经济学》

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第一章至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A;4.D;5.C;6.C;7.B;8.C;9.C;10.A;11.C;12.D;13.B;

14.B;15.B;16.D;17.C;18.D;19.A;20.D;21.C;22.C;23.D;24.C;2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DE;3.BCDE;4.ABD;5.B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四、名词解释

1.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标准。参见教材P9

2.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参见教材P17

3.价格—消费曲线: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38)

4.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参见教材P51

5.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用MC表示。其公式:MC= 。参见教材P60

五、简答题

1.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第一,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第二,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经济人假设;第三,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参见教材P5-6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类型主要有:

⑴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⑵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⑶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⑷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⑸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

影响因素主要有:

⑴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

⑵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

⑶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

⑷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参见教材P20—22

3.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如图所示:

上图表明如消费者购买Q1商品,则商品价格为P1,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1CQ1。如果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为Q2,则商品支付价格为P2,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2DQ2。同样购买Q2商品,按第二种购买比第一种多支付价格P1P2DE。同理可证,如果对OQ1商品从少到多,一个一个购买,则会比一次购买多支付价格为三角形面积AP1C。这就是消费者剩余。参见教材P31

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参见教材P45—47

六、论述题

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联系农业生产说

明。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参见教材P47

作业2:第六章至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C;5.B;6.D;7.D;8.C;9.A;10.A;11.C;12.D;13.A;

14.A;15.A;16.D;17.B;18.B;19.C;20.B;21.D;22.D;23.A;24.A;25.A。

二、多项选择题

1.CDE;2.ABD;3.ABCDE;4.ABCD;5.ACD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四、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参见教材P69

2.边际产品价值(VMP):指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参见教材P84

3.外部性: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参见教材P100

4.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臵的产品。参见教材P104

5.通货膨胀: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参见教材P118

五、简答题

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在长期内为何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虽然可以实现均衡,但由于不能调整生产规模,厂商在短期均衡时可能会有亏损,如上所分析的那样。但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使超额利润为零,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均衡。具体过程如下:

如果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高,即存在超额利润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规模或行业中有新厂商加入,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下移,使超额利润减少,直到超额利润消失为止。

如果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低,即存在亏损时,则厂商可能减少生产规模或行业中有一些厂商退出,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减少,市场价格下升,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上移,直至亏损消失为止。供给等于需求,实现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由于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并可以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所以供给小于需求和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都会自动消失,最终使价格水平达

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2.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由于市场中只有一家厂商,对垄断者产品的需求,就是对整个市场产品的需求,所以,垄断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完全垄断的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它可以通过改变销量来决定价格,因此,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明完全垄断厂商要想增加销量,就必须降低售价,厂商只能在高价少销或低价多销间进行选择。

完全垄断厂商确定了产品价格后,买者所支付的价格,也就是厂商出售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益,因此,厂商的平均收益也是随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与此同时,厂商从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中所得到的边际收益MR也是递减的,且在每一个销量下,都小于AR,所以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左下方。

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

劳动的供给不仅取决于劳动的价格——工资,而且也取决于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或闲暇时间的多少。一是工资率,劳动供给和工资率成同方向变化,即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越多;反之,工资率低,劳动供给少。二是闲暇,劳动供给和闲暇的效用成反方向变化,即闲暇效用越大,则劳动供给越少;反之,闲暇效用越小,劳动供给增加。

劳动者能把多少时间用于闲暇时,主要考虑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小时工资率。小时工资率是劳动者享受闲暇的代价,它代表享受1小时闲暇必须牺牲1小时工资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小时工资率越高,即闲暇的机会越来越高,劳动者会多选择劳动、少选择闲暇;反之,小时工资率越低,即闲暇的机会成本低,劳动者会少选择劳动,多选择闲暇。劳动与闲暇时间的最优选择,即理想的均衡就是1小时闲暇的边际效用等于1小时劳动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

4.什么是GDP?其构成部分有哪些经济特征?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⑴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是指在此阶段生产出来后就归消费者直接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用的产品和劳务。

⑵计入GDP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生产性劳务在现代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把非生产性劳务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情况,也才能准确地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

⑶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折旧是对原有资本存量消耗的补偿。折旧可以反映资本设备的更新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可以反映技术进步的程度。 ⑶计入一定时期的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

六、论述题

外部性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臵?

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表现为:外部经济时,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外部不经济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这无疑导致资

源的配臵不当。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外部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小于社会最优的产量。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超过社会最优的产量。换言之,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时能够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时能够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而只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市场机制在配臵资源上的这一缺陷表明,需要由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作业3:第十章至第十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C;4.B;5.B;6.C;7.A;8.D;9.A;10.A;11.C;12.C;13.A;

14.B;15.B;16.A;17.C;18.C;19.A;20.B;21.B;22.D;23.A;24.A;2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2.BCDE;3.ADE;4.AB;5.A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四、名词解释

1.投资乘数:是指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参见教材P133

2.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的模型。参见教材P144

3.公债:实际上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它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参见教材P149

4.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量之间的比例。公式: ,m为边际进口倾向。参见教材P

5.加速原理:是指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及其引起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参见教材P192

五、简答题

1.简述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内容

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2.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3. 资源禀赋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提出的,其学生俄林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又称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也称为H-O模型。

赫克歇尔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相对优势是一个中间环节,决定性的因素是形成这些相对优势的原因。如果两国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相同,生产效率相同,即在所有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同的比较成本,就不会进行贸易。要发生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两国间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有差别;二是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

俄林以一般均衡理论为依据,认为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不同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产品价格是由所耗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素价格则由要素的供求状况决定。假定生产同样产品的要素组合比例,在各区域是相同的,只要生产要素的供给差别不为需求差别所抵消,拥有丰富资源的区域便有较低的成本。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别必然导致贸易关系的建立,区际贸易如此,国际贸易亦然。

4.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异同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一国国民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及实际增加量;二是指决定一国生产能力的各种资源、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量及技术水平等诸因素的扩大和改进。只是指一国经济在数量上的变化,主要用来说明发达国家的经济进展。

经济发展主要用于说明发展中国家由不发达转为发达的经济变化,其涉及面很广,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包括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经济体制乃至社会体制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等;因此,经济发展中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发展。

六、论述题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通常由一国的中央银行制定和贯彻执行。一般来说,货币政策有两个显著的特性:一是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它通过调节和控制全社会的货币供给来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而达到某一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二是货币政策是一种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影响社会总供给及构成,从而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货币政策一般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的。

一村一初级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