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课题名称: 牛头刨床刨刀的往复运动机构 姓 名: 院 别: 工学院 学 号:
专 业:班 级: 机设1201 指导教师:
2014年6月7日
工学院课程设计评审表
目 录
一.设计任务书 …………………………………………………… 4 1.1 设计题目 ………………………………………………………..4 1.2 牛头刨床简介 ……………………………………………………… 4 1.3 牛头刨床工作原理 …………………………………………………4 1.4 设计要求及设计参数 …………………………………………6 1.5 设计任务 …………………………………………7 二.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8 2.1 机构运动简图 …………………………………………… 8 2.2 机构运动速度多边形 …………………………………………… 9 2.3 机构运动加速度多边形 …………………………………………… 11 三.导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14 3.1 静态图 …………………………………………… 14 3.2 惯性力及惯性力偶矩 …………………………………………… 14 3.3 杆组拆分及用力多边形和力矩平衡求各运动反力和曲柄平衡力 …………………………………………… 15 心得与体会 …………………………………………………………… 21 参考文献 .................................................................................................22
一、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刨刀的往复运动机构 1.2 牛头刨床简介:
牛头刨
床是用于加工中小尺寸的平面或直槽的金属切削机床,多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
产。 为了
牛头刨床外形图
适用不同材料和不同尺寸工件的粗、精加工,要求主执行构件—刨刀能以数种不同速度、不同行程和不同起始位置作水平往复直线移动,且切削时刨刀的移动速度低于空行程速度,即刨刀具有急回现象。刨刀可随小刀架作不同进给量的垂直进给;安装工件的工作台应具有不同进给量的横向进给,以完成平面的加工,工作台还应具有升降功能,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件加工。
1.3 牛头刨床工作原理:
牛头刨床是一种刨削式加工平面的机床,图1所示为较常见的一种机械运动的牛头刨床。电动机经皮带传动和两对齿轮传动,
带动曲
柄2和曲柄相固结的凸轮转动,由曲柄2驱动导杆2-3-4-5-6,最后带动刨头和刨刀作往复运动。当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为工作行程。当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为空回行程。当刨头在工作行程时,为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要求刨削速度较低,且接近于匀速切削。在空回行程中,为节约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采用了具有急回运动特性的导杆机构。此外,当刨刀每完成一次刨削后,要求刨床能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于刨刀下一次切削。为此,该刨床采用凸轮机构,双摇杆机构经棘轮机构和螺旋机构(图中未示出),带动工作台作横向进给运动。
Y
图1 牛头刨床机构简图
图2 刨刀阻力曲线
图3 曲柄位置图
1.4 设计要求及设计参数: 设计要求:1、绘图问题
A1图纸一张,A1图纸1张,绘图工具一套。 2、绘图要求
作图准确,布置匀称,比例尺合适,图面整洁,线条尺寸应 符合国家标准。 3、计算说明书要求
计算程序清楚,叙述简要明确,文字通顺,书写端正。
设计参数:
1.5 设计任务:
用图解法对牛头刨床的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要
求画出A1图纸一张,A2图纸一张,写出计算说明书一份。
二、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2.1 机构运动简图:
图2-1 机构运动简图
1.选方案Ⅰ,在连杆机构中,曲柄有30个连续等分1~30个位
置(见图3),选取4位置进行设计及运动分析,取长度比例尺
l=0.004m/s.
mm
2.取构件2和导杆3垂直(即构件5在最左方)时为起始位置1,用量角器量取(4-1)×12=36度,两个工作行程的极限位置1和18 ,E点两极限位置如图虚线,极限位置距离h=312mm,机构运动简图如图2-1所示。
2.2机构运动速度多边形:
图2-2 机构运动速度多边形
根据机构运动简图,进行速度分析:根据同一构件上相对速度原理列速度矢量方程式,得:
υB3=υB3B2+υB2
大小 ? ? √
方向 ⊥CB ∥BC ⊥AB
计算:n=60r/min=1r/s,ω=2πn=2πrad/s,
υ
B2=ω×lAB=2πrad/s×0.11m=0.22πm/s
速度多边形:在图上任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µv【=υ
B2/Pb1=(0.22
πm/s)/120㎜】=0.006(m/s)/mm,过点p作直线pb1(长度为120㎜)
垂直杆AB代表υ
B2的方向线,过点
p作垂直杆CB的直线,代表υ
B3;
再过点b1作直线平行于BC,代表υ为b3,则矢量pb3和b1b3分别代表υ
B3B2的方向线,这两方向线交点B3和
υ
B3B2,其大小分别为:
υ υ
µv×pb3=0.006(m/s)/mm×62㎜=0.37m/s B3B2=µv×b2b3=0.006(m/s)/mm×101㎜=0.6m/s.
根据影像相似原理求出υD:
B3=
CB/CD=pb3/pd,即106.5/135=62/pd,解得pd=78㎜,
υD=µv×pd=0.006(m/s)/mm×78㎜=0.468 m/s
方向在pb3的延长线上。
再根据同一构件上相对速度原理列速度矢量方程式,得
υE= υ
ED
+υ
D
大小 ? ? √
方向 ∥导路 ⊥ED ⊥CD
速度多边形:pd=78㎜,方向在pb3的延长线上,再过点P作水平线代表点E的速度方向,再过点d作杆ED的垂直线,这两方向线交于点e,则矢量pe和de分别代表υ
E及
υ
ED,其大小分别为:
υυ
E=µv×pe=0.006(m/s)/mm×75㎜=0.45m/s ㎜=0.12m/s
S5=
ED =µv×de=0.006(m/s)/mm×20
因为4位置为工作行程,故刨头在此过程中匀速即:υ根据重心得加速度影像相似原理求出υ
S3:
υ
E,
CS3/CD=PS3/Pd即67.5㎜/135㎜=PS3/78㎜,解得PS3=39㎜,
υ
S3=µv×PS3=0.006(m/s)/mm×39㎜=0.234 m/s
方向在Pd上,机构运动速度多边形如图 2-2所示。
2.3 机构运动加速度多边形:
由理论力学可知,点B3的绝对加速度与其重合点B2的绝对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a B3 + aB3 = a B2 + a
n
t
k
B3B2 +
a rB3B2
方向 B3→C ⊥B3C B2→A ⊥B3C ∥B3C
大小
?
2ω3VB3B2
?
计算:由图2-1 结构运动简图得:
lB3C=106.5
l=106.5㎜×0.004m/mm=426㎜=0.426m ;
由图2-2 机构运动速度多边形求出:
VB3=µv×pb3=0.06(m/s)/mm×62mm=0.37m/s;
ω3=v3/lb3c=(0.37m/s)/(0.426m)=0.87rad/s; a
n
B3=
故
ω
2
3×
lB3C=(0.87rad/s)×0.426m=0.32m/s
2
2
ω=2πn=2πrad/s; lAB =110mm=0.11m
故
a
B2=
=(2πrad/s)2×0.11m=4.34m/s2
由图2-2机构运动速度多边形求出:
VB3B2=µv×b2b3=0.006(m/s)/㎜×101mm=0.6m/s
故
a
k
B3B2=2
ω
3
VB3B2 =2×0.87rad/s×0.6m/s=1m/s2
r
在一般情况下,a
B3B2
=a
n
B3B2
+ a
t
B3B2,
但是目前情况下,由于构
r B3B2
件2和构件3组成移动副,所以a于相对移动方向;a
k
n B3B2
=0,则 a=a
t
B3B2,
其方向平行
B3B2 是哥氏加速度,对于平面运动之内,
a
t
k
B3B2=2ω3VB3B2 哥氏加速度
ak B3B2的方向是将VB3B2沿ω2的转动方向
B3
转90度(即图2-3中的b´k´的方向),在上面的矢量方程式中只有a和a
r
B3B2
的大小为未知,故可用图解法求解。
加速度多边形:从任意极点π连续作矢量πb´2(120mm)和b´2k´代表a B2和a
k
B3B2,其加速度比例尺
n
B3 ,
ua=a B2/πb´2=0.036(m/s)/㎜;
2
再过π作矢量πb3’’代表aCB3代表
r
然后过k´作直线k´b3’平行于线段
3
3
3
a B3B2 的方向线,并过点b’’作直线b’’b’垂直于线段
t
CB3 ,代表aB3的方向线,它们相交于点b’,则矢量πb´3便代表
3
aB3。机构运动加速度多边形如图2-3所示。
图2-3 机构运动加速度多边形
由机构运动加速度多边形可求出:
aB3=b’’b’× ua =72.5㎜ ×0.036(m/s)/㎜=2.61m/s; a rB3B2=k´b3’× ua=55㎜×0.036(m/s)/㎜=1.98m/s
2
2
3
3
2
2
t
再根据加速度影像相似原理,得:
CB/CD=πb3’/πd3’ 即106.5㎜/135㎜=72.5㎜/πd3’ 解得πd3’=93㎜; CS3/CD=πS3/πd3’ 即67.5㎜/135㎜=πS3/93㎜ 解得πS3 =46.5㎜; 故
aD3=πd3’×ua=93㎜×0.036(m/s2)/㎜=3.348m/s2; as3=πS3×ua=46.5㎜×0.036(m/s2)/㎜=1.674m/s2
因此位置为工作进程,故E点和重心S5点匀速前进,故无加速度。
.
三.导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3.1 静态图
图3-1 机构位置状态图 3.2 惯性力及惯性力偶矩 :
因重心S5无加速度,故S5点无惯性力Fi及惯性力偶矩Mi; 下面求重心S3的惯性力Fi及惯性力偶矩Mi: 惯性力:
Fis3= -m×as3
= -G3/g×aS3= -G3/g×ua×πS3
=-(200N)/(9.8N/㎏)×【0.036(m/s2)/㎜】×46.5㎜
= - 34N 方向:as=a
ns +
as,它决定了Fi的方向,因Fis3= -m3×as3,故Fi3
t
及F’i3的方向与图2-3中的πS3(代表as3的方向)的方向相反。 惯性力偶矩: Mis3= -JS3·α
S3
= -JS3×(aCD/lCD)
t
= -1.1㎏㎡×[(0.036(m/s2)/㎜)×93㎜]/0.54m
= -6.28N·m 作用线间距离为h:
h=Mis3/Fi3=(-6.28N·m)/ (- 34N )=200㎜
变速转动的构件都同时具有惯性力Fi和惯性力偶矩Mi,故它们均可
m/s
用一等于Fi3的总惯性力F’i3来代替。按照比例尺l=0.004.
mm
确定Fi3与F’i3之间的图上距离,将Fi3和F’i3在静力图上表示,如图3-1所示。
3.3 杆组拆分及用力多边形和力矩平衡求各运动反力和曲柄平衡力 :
将机构拆分成若干杆组,以基本杆组为研究对象,画出作用在其上的所有外力。如图3-2(a)(b)(c)所示。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