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衡南县明德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语文教学其实质就是言语能力的培养,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左右着语文叫的质量和效率,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涵丰富的情感”。
农村孩子由于日常生活用语不是普通话,家庭和社会基本上交流的语言为本地方言,由于语言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学生离开学校就不再使用普通话,环境和氛围的缺失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加之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朗读重视不够,朗读时间较少,缺乏系统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普遍只要求学生朗读,但缺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采用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文本的能力。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的朗读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对农村语文朗读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农村小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课题为《农村小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朗读能力: 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朗读能力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的能力。通过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策略:“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一般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的策略有:
1、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如:在读中注重语音、语气、语调和语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而培养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文本的朗读方法。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对话式教学,以朗读能力的训练为突破口,创设特色课堂。
3、开展各种展示活动如:朗诵、演讲、小品、舞台剧等形式测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朗读训练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4、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编并整理好各学段朗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三、研究假设
如果通过对学生朗读兴趣和能力的调查了解,采用有效的朗读训练策略,将能提高农村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求得学校师生的共同成长,进而服务于农村语文教学,为其他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四、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农村小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马克思主义认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变化为人的脑髓。”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的标志之一是语言。语文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而这种工具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朗读和交际来体现的。一个人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的语文素养,影响到他日后的交际水平。
2、心理学依据
朗诵实际上是朗读者欣赏自己的声音,自我表达情感的过程,长期坚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3、语言学的依据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并不要求儿童实际去学习语言(不要求“儿童实际做什么事情”),只要能让儿童臵身于“某种适宜的环境”就可自动获得语言能力——就像身体在适当营养条件下的自动生长、发育一样。两岁至12岁之间,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4、教学论的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的目标中,每个学段的首要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能加强语感、强化情感体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并有助于培养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良好的眼动习惯。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语言准确;在朗读中能正确运
《农村小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用语气的轻、重、缓、急;把握语调的高低平缓;基本做到态势语的同步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明确课改方向,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根据各个年段的学生特点对指定文本测读并制定以下目标:
1、第一学段(小学一、二年级)
(1)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2)发音无方言现象、漏字添字不超过15%,重复和颠倒不超过三次;
(3)朗读中有一定的流畅性,声音比较清脆、响亮,吐字不清晰现象不超过五次,读破句和断读现象不超过五次,标点停顿和句中停顿都比较恰当,重音不明确不超过五处;
(4)能基本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2、第二学段(小学三、四年级)
(1)学生朗读兴趣浓厚;
(2)发音中能注重变调、儿化和轻声的读法,漏字添字不超过10%,重复和颠倒不超过两次;
(3)朗读流畅,声音比较清脆、响亮,吐字不清晰现象不超过两次,读破句和断读现象不超过两次,标点停顿和句中停顿都比较恰当,重音不明确不超过两处;
(4)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3、第三学段(小学五、六年级)
(1)做到发音正确,变调、轻声、儿化正确,无方言现象;
《农村小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朗读流畅,声音比较清脆、响亮,吐字清晰,无破句和断读现象,停顿都恰当,重音明确;
(3)做到语速恰当、语调适中,能准确的表达文中的思想感情。 研究内容:
1、分学段调查学生朗读兴趣和水平实际。
(1)调查学生是否爱朗读、乐于朗读;
(2)研究出能促进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措施;
(3)调查各学段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分析学生朗读存在问题的原因;
(5)针对问题及原因拟订各学段训练方案。
2、以朗读能力的提高为突破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倡对话式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3、开发朗读资源。
(1)诵读课文、诵读经典美文;
(2)教师自编朗读资料;
(3)引导学生搜集、自创朗读资料。
4、举办各种活动展示。
(1)成立校园广播站,推广朗读;
(2)举办朗读展示专题艺术节,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朗诵、演讲、小品、舞台剧),展示朗读训练成果。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
《农村小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朗读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能力训练研究打好基础。
2、文献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朗读训练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3、个案分析法: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4、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参加总课题组培训,确定我校研究的课题内容,构思、规划、制订课题方案,部署研究内容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课题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09年6月—2010年12月):学生朗读现状调查和朗读能力测量。了解明德小学全体学生阅读课上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所在的班级进行师生访谈,深入了解学生个体问题存在的成因。全体课题组成员根据成因探讨研究对策方案。实施训练方案,并在实施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策略体系并进行推广。
3、总结阶段(2011年1月—):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农村小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八、成果形式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教师研究论文集;
3、撰写调研报告;
4、编写朗读资料集;
5、举办课题优质课观摩及课题图片展览;
6、优秀课件、学生朗读活动展示光盘。
九、课题管理与可行性分析
(一)组织形式
1、理论指导组
本课题邀请衡南县教研室的领导、专家成立课题指导小组,对课题的论证、实施和成果总结进行理论指导。
2、领导小组
组长:肖家军
成员:陈玲玲 王芳 李燕
3、实施组
主持人:李燕
组长:阳珍爱
成员:王瑾 王袁媛 刘湘梅 王小娟 欧献央 陈莉 左红英
(二)经费来源
确保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的重视,在物质、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农村小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 陈梦稀.《现代教育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 刘学兰等.《中小学生学习辅导》[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
[4] 杨再隋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M],语文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5]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