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恩格斯婚姻家庭观_李岑

发布时间:2024-10-12   来源:未知    
字号:

2012年第01期总第147期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No.01,2012SerialNo.147

恩格斯婚姻家庭观

岑,熊丽英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于婚姻家庭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上,恩格斯认为婚姻家庭是历史发展的,具有连续性;在婚姻家庭的道德层面上,恩格斯认为人们在研究婚姻家庭时,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同时期、社会、地区的婚姻爱情观念和制度,认为婚姻家庭应该是合乎道德的,同时对资产阶级婚姻家庭进行了批判;在婚姻家庭的未来发展上,他对共产主义社会婚姻家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形成了自己的婚姻家庭观。

关键词:历史发展;道德;婚姻家庭;恩格斯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1-0275-04

关于婚姻家庭的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其中,恩格斯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历史发家的起源》

展趋势,科学地分析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恩格斯认为,家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具有连续性;各个时期的婚姻道德观念都应该辩证的看待,不能全盘否定或肯定;他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婚姻家庭形式提出自己的设想,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婚姻家庭以爱情为基础并且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度。

[1]

爱,是根本不同的。”他认为,现代的性爱首先是以双方处于

平等地位的互爱为前提,这种性爱的程度强烈而持久。

恩格斯指出婚姻关系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经济状况决定的。恩格斯认为,人口生产乃是统一的社会生产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这种生产,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家庭的发有人类社会的历史。而人的生产的社会形式—

展阶段则决定于物质资料生产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社会制度,一

[1]定的家庭。”“家庭制度完全受所有制的支配。”有什么样

一、恩格斯的婚姻家庭历史发展观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通过对大量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认为婚姻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性爱因素也非自古存在。在人类刚脱离动物界的最初阶段,人们差不多完全受着陌生的、对立的、不可理解的外部大自然的支配,在这种生产非常落后的情况下,人们为了扩大人口进行再生产,把原始人的自然性欲摆在了第一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群婚制和偶婚制这两种婚姻形式。在这两个阶段,异性间的结合还没有性爱因素,只是增加了限制男女双方间结合的习俗和观念。不过在这段时期,夫妻双方对感情的要求不断增多,为男女间性爱因素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爱因素的萌芽是人类婚姻关系由对偶发展到一夫一妻制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在中世纪之前是谈不到个人的

[1]

性爱的。”然而“中世纪是从具有性爱的萌芽的古代世界停[1]

,止前进的地方接着向前走的,它以通奸的方式接着前进”

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及其经济状况就有什么基础上的婚姻关系,而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又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因而,婚姻的基础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婚姻基础的发展变化是受所有制的发展变化支配的,具有连续性。

既然婚姻家庭是个连续性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婚姻家庭分成几个阶段来具体研究。关于婚姻家庭的具体研究,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通过对原始状态的两性关系的论述,以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把人类的发展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个历史阶段,进而又具体研究了与这三个历史阶段大体相适应的三种婚姻形式,即群婚制(包括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

1.血缘家庭。血缘家庭,这是群婚制的低级阶段,它的特点是依据辈分来划分婚姻范围,它允许同辈之间进行通婚。它将祖父母划分为一个通婚圈,父母亲划分为第二个通婚圈,子女划分为第三个通婚圈,并且以此类推。恩格斯说“: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

[1]

兄弟姊妹,正因为如此,也互为夫妻。”血缘家庭作出的一个

“从这种力图破坏婚姻的爱情,到那种应该成为婚姻基础的爱情,还有漫长的路程,这段路程是骑士们永远走不到尽头

[1]

的。”恩格斯认为,“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

收稿日期:2011-10-29

作者简介:李岑(1987-),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指导老师:熊丽英)。

贡献,就是排除了祖父母与子孙、父母亲与儿女之间的两性关系,对最初原始杂乱的性关系进行了第一个限制,限制了不同辈分的人之间的通婚。而同辈的兄弟姐妹,则可以毫无顾忌地互为夫妻,并且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认同这种关系。

2.普那路亚家庭。普那路亚家庭,也称“伙婚制”,是群婚它所做出的进步,“就在于对于姊妹和兄弟也排的高级阶段。

[1]除了这种关系”,即性关系。由最开始的禁止同胞兄弟姐妹

观点和态度。

1.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同时期、社会、地区的婚姻爱情观念和制度。恩格斯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不同,地区的差异,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阶级间的道德观念也有所差异,不能机械的用同一种道德观念去评价不同时代、社会、地区的道德观念或社会制度。

关于野蛮时代,他写道“:群婚绝不像我们庸人的惯于妓院的幻想所描绘的那样;实行群婚的人们,并不是公开过着庸人暗中所过的那种淫荡生活。”“所谓杂乱,是说后来由习俗在所规定的那些限制在那时还不存在。但是由此绝不能说,

[1]

日常实践中也必然是一片混乱的。”由此可见,恩格斯对群

通婚扩大到了禁止旁系兄弟姐妹通婚。在这类家庭中,丈夫之间、妻子之间,称呼彼此为“亲密伴侣”,即“普那路亚”。如果将血缘家庭的婚姻关系看成是建立在有血缘关系的家庭内部,属于内婚制的话,那么普纳路亚家庭因为其禁止兄弟姐妹通婚,使得一个氏族的男子只能与另一个氏族中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子通婚,所以属于外婚制。这个制度限制血亲婚配,强迫人们只能和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进行通它的好处在于,不仅使后辈的体格与智力更加强健,让部婚。

落能够得到更迅速完全的发展,还更加贴近现代的婚姻家庭观念制度。

3.对偶家庭。对偶婚是在婚姻历史上的第二种家庭形式,是从群婚制转为个体婚制的过渡时期所存在的婚姻形式。随着不许通婚的“兄弟”和“姐妹”的禁忌越来越复杂,妇女的羞辱感与难堪感不断增加,群婚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对偶家庭。起初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他对于这个女子来说也是她许多丈夫中的一个主夫。后来发展为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过着不稳定的配偶生活,它虽然是一男一女结合,但家庭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经济单位,夫妻关系是松散的,经常变异的[1]。这时候的婚姻关系自然也很不稳定,任何一方都有解除婚姻的权利,且双方都有重婚自由;在子女问题上,则和过去一样,子女属于母亲。“原始历史上家庭的发展,就在于不断缩小最初包括整个部落并在内

[1]

部盛行两性共同婚姻的那个范围”,直到排除了所有血缘关

婚制并不是简单批判的,而是联系当时的具体条件来分析。他还引注了马克思的话“:在原始时代,姊妹曾经是妻子,而这

[1]

他将原始人在婚配上“杂乱”一分为二的是合乎道德的。”

看待,认为“野蛮”只是相对的。例如普那路亚家庭对氏族内部通婚的绝对禁止,就对后代的身心发展都有利,而且违反这一制度要严惩,以致即使是抢劫妇女者,也很谨慎地遵守这一法则。

恩格斯同样以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文明时代的性爱和婚姻。他认为文明时代的性爱和婚姻也并非全然是文明的,他一方面对文明时代的人们在婚姻形式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上的进步进行充分肯定,认为个体婚制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另一方面又指出一夫一妻制的这种进步,开辟了一个与奴隶制与财产私有并存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任何进步“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

[1]

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这种进步,“实质上是使妇女[1]地位恶化,而便利了男子的不忠实。”因为其剥夺了妇女群

婚自由却包容了男性的群婚自由,甚至还褒奖男性群婚自由,认为丈夫对妻子不忠,“至多也不过被当做可以欣然接受

[1]

。“在天主教国家中,父母为年轻的资产的道德上的小污点”

系,结果只剩下一堆结合得还不牢靠的配偶。

4.一夫一妻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又叫个体婚制,是家庭的第三种形式。在对偶婚的后期,“群已经缩小到它的自然单位,仅由两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即一男一女。自然选择已经通

[1]

过日益缩小婚姻关系的范围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家庭形

阶级儿子选择适当的妻子,其结果是使专偶制所固有的矛盾得到最充分发展,丈夫方面是大肆实行淫游,妻子方面是大

[1]

肆通奸”,在一夫一妻制度下,对于骑士、男爵、王公而言,

“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

[1]

一夫式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新的动力了。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一妻制的个体婚姻家庭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家庭形式,“它的最

[1]

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随着母系社会转变

这些都让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变得不那么神圣。

2.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婚姻家庭的批判。恩格斯对真正的

爱情非常推崇。他认为,对于两性关系的评价,不仅要以结婚为前提,还要以双方互相爱慕为条件。他认为当时资产阶级中婚姻关系主要是金钱关系,其婚姻基础主要是经济条件。在资产阶级看来,婚姻完全是一种个人(相对于男性而言)享乐的手段,它同商品一样可供买卖,金钱是婚姻的酵母,妇女在共产党宣言只是被视为共同淫乐的牺牲品和婢女来对待。

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明确指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企钱关

[2]

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通过仔

为父系社会、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出现,人类进入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夫一妻阶段,这也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它比对偶婚的婚姻关系要牢固很多,双方已经不能自由解除婚姻关系,只有丈夫拥有解除婚姻关系的权利。但这种一夫一妻制并非是严格的,它被恩格斯称为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

二、恩格斯的婚姻家庭道德观

婚姻家庭问题,自然离不开道德问题。在《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一文中,恩格斯虽然没有系统阐述其在性爱、婚姻问题上的道德观,但读者可以从他的字里行间看到他的细分析,认为当时资产阶级中天主教和新教的婚姻缔结,“都是由当事人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因此总是权衡利害的婚姻。这种权衡利害的婚姻,在两种场合都往往变为最粗鄙的

[1]

卖淫———有时是双方的,而以妻子为最通常”。“妻子和普通能够彼此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甚至拿生命孤注一掷[1],对两性关系的评价产生了以基于爱情的婚姻为前提新的道德标准。

2.男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恩格斯认为,男子在经济上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婚姻上的统治地位,随着他们在经济上统治地位的消失,其在婚姻上的统治地位也会随之消失。恩格斯指出:在历史的进程中,家庭关系随着所有制关系的发展时期而经历变动,因此,私有制的废除也将对家庭消灭了资本主关系产生极大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义私有制,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随着生产资料转归公有,私人的家务变为

[1]

社会的事业,个体家庭就是社会的经济单位了。”妇女改变

的娼妓的不同之处,只在于她不是像雇佣女工做计件工作那

[1]

样出租自己的身体,而是把身体一次永远出卖为奴隶。”现

代的资产阶级的婚姻,“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资产阶级的婚姻实际上是公妻制”,它“以通奸和

[1]卖淫为补充”。

恩格斯还认为,在资产阶级当中,由于阶级社会的阶级压迫剥削,私有制度及男权社会的统治,经济条件是婚姻的基础,“在这样当时的婚姻的基础和现代性爱处于完全对抗的状态。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

[1]奴役同时发生的。”“随着家长制家庭、尤其是随着专偶制个

体家庭的产生,情况就改变了,料理家务失去了它的公共性质。它与社会不再相干了,它变成一种私人的服务,妻子成为

[1]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而且由于妻子

了在家中的劣势地位,得到解放,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奴役妇女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已被摧毁,男女平等得到了法律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并进而获得真正的与男子在社会和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

3.离婚自由。如果说男女双方以性爱为基础,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来缔结婚姻是结婚自由的话,那么在离婚方面,恩格斯也打破大家的传统观念,认为婚姻再也不是不可离异的了,离婚也将真正自由。

“婚姻的不可解除性,部分地是专偶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状况的后果,部分地是这种经济状况和专偶制之间的联系还没有被正确地理解并且被宗教加以夸大的那个时代留下

[1]

的传统。”未来的家庭形式将体现人的解放的原则,符合人

被排除在社会劳动之外,只能由丈夫在社会上工作劳动赚钱养家,“这就使丈夫占据一种无须有任何特别的法律特权的统

[1]

治地位。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

增加了对丈夫的经济依赖性,女性的毫无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甚至在家庭中也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的状况,这也使恩格斯愤愤不平。他认为,婚姻的自愿性和平等性的实现,都要以妇女回到社会劳动当中,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为条件。

三、恩格斯的婚姻家庭未来观

恩格斯对婚姻家庭进行详细阐述后,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消灭后,取而代之的两性关系将会是如何的问题,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婚姻家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表达了自己所希望看到的共产主义社会婚姻家庭,或者可以说是自己理想化的婚姻家庭。

1.共产主义社会婚姻家庭以爱情为基础。恩格斯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性爱、婚姻、家庭三者应该是统一的,性爱将真正成为婚姻的基础,与婚姻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统一。在他看来,“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天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候,除

[1]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他认为,

习俗、伦理的本性的变更就是进步的,压抑人的本性的制度、道德则是反动的。恩格斯认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

[1]

乎道德。”并且随着一夫一妻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状况的改

变以及未来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存在,使得离婚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因此,“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

[1]

但是恩格斯认为,除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

非万不得已,否者不能离婚。他曾说“:如果……当真要决定离婚,那我认为只有在万不得已时,只有在考虑成熟以后,只有在完全弄清楚必须这么做以后,才有权利决定采取这一极端

[3]

”由此可见,恩格斯对待的步骤,而且只能用最委婉的方式。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彻底灭亡,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都有极大的提高,由此而产生的男女之间性爱将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婚姻和家庭的基础。在以前的社会里,丈夫由于掌握家庭的财权,所以能够压迫妻子。随着私有制的毁灭和物质财富快速增长,女子在家庭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男子再也不可能用金钱和其他社会手段买得妇女的献身,妇女也以性爱为婚姻的唯一考量依据。只有到那时,才会出现彻底的真正以性爱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这种婚姻家庭的产生,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生活以及道德情操所决定的。共产主义条件下的性爱特点:以男女双方的互爱为基础;“双方的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而持久的程度,如果因为不能结合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为了

离婚问题是十分慎重的。

4.一夫一妻制度的真正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的发展必然使“真正的专偶制”婚姻形式即一夫一妻制得以普遍实现。针对攻击共产主义社会是“公妻制”的言论,他们指出“:公妻制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现象,现在的卖淫就是公妻制的充分表现。卖淫是以私有制因此,共产主义组为基础的,它将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

[4]

织并不实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灭公妻制”。

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预见,现代的专偶制家庭,“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恩格斯则指出,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古典的专偶制”是一种以男子的统治和财产继承为特征的婚姻形式,它必然伴随着公开的或变相的多偶制。而在剥削(下转321页)

2.校企合作的校企“双赢”忽略了主体一方———学生。失去职业院校学生这一主体,也就失去了校企合作的意义。受教育的学生从现代教育观讲是学校教育的服务对象,从教育消费者来讲他们应有一系列的合法权益。学校不能提供或保障学练统一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缺斤短两”、“偷工减料”。以牺牲学生利益换取的校企双赢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3.实训转化为勤工俭学,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方向。第一,实训是职业教育的正常教学内容,专业不一致的实训违背了教学的宗旨(练所非学本是劳民伤财,为何一些管理者却热情高涨,原因在于劳民有人得了财)。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践活动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比学习的是汽车维修,却安排在化工厂的洗衣粉生产线上。广义上不能不叫实践,但忘记了他是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的顶岗实践,本质上是忘记了学生的顶岗实践是在上课。第二,毕业以后的劳动者和学生身份的劳动者有本质区别。由于目标的差异学生顶岗实训的劳动与毕业后就业者的劳动,存在着学习与生存的本质区别,多数管理者忽视了这种地位和心理的特殊性,是实训转化为勤工俭学,偏离职业教育方向的认识根源。第参考文献:

三,学生的利益是学校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受主客观原因决定,有很多事我们做不到,但要承认它的缺陷,力争使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决不能想方设法去为他辩解。有职业教育领导说:“学生实习分为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两个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给我们指明方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了使中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在校企合作轰轰烈烈开展之际,结合国情和职业教育特点对目前校企合作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力争寻找到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途径。有人说:学啥专

不能以此作为借口,学啥将来可以业与将来就业不一定一致。

不干啥,但是学啥必须要练啥。比如学篮球的,将来你可以不打篮球(这是学生自己的事),但学习时必须训练篮球(这是学校的事),不可想象会有学篮球的去训练羽毛球的教学安排。

实训是职业教育实现职业岗位技能的关键环节,如何使这一环节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有效地实现职业教育目的,现阶段纠正和防止实训转换为勤工俭学已成为职业教育至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希望职业教育的管理者为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给予高度关注。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4]1号,2004-04.“.工学结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2]何军

1998:2.[3]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欧阳丽.高职工学结合的基本问题、现状与趋势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1).(上接277页)制度消亡后的共产主义社会,古典的专偶制随着其财产基础的消除而消亡,建立在公有制和男女平等基础上的“真正的专偶制”,由于“一个在一夫一妻制发展的时候最多只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的因素———个人性爱,开始发生作

[1][1]

“,不仅不会消失,而且相反,只有那时才能完全实现。”用”

[责任编辑陈鹤]!!!!!!!!!!!!!!!!!!!!!!!!!!!!!!!!!!!!!!!!!!!

男子的这些通常的不忠实行为的经济考虑……一旦消失,那么由此而达到的妇女的平等地位,根据以往的全部经验来判断,与其说会促进妇女的多夫制,倒不如说会在无比大的程

[1]度上促进男子的真正的专偶制。”他还引用摩尔根“既然专

偶制家庭从文明时代开始以来,已经改进了,而且现代特别显著,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推测,它能够进一步完善,直至达到

[1]两性的平等为止。”这段话,认为专偶制能够长久存在,并且

“随着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雇佣劳动、无产阶级、从而一定数量的———用统计方法可以计算出来的———妇女为金钱

[1]

而献身的必要性,也要消失了。”“只要那种迫使妇女容忍

在两性平等之前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96.[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3]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07-108.[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

Engels’sViewofMarriageandFamily

LICen,XIONGLi-ying

(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Changsha410128,China)

Abstract:Engels’sbook“family,privatepropertyandthestateoforigin”,inmarriageandfamilystudies,hasthevitalsignificance.Inmar-riageandfamilyhistory,Engelsbelievedthatmarriageisthehistoricaldevelopment,iscontinuous;inmarriageandfamilymoralitylevel,Engelsthoughtthatthepeopleinthestudyofmarriageandfamily,wantonedividesintotwo.Lookatthedifferentperiod,society,areaofthemarriageideaandsystem,thatmarriageshouldbemoral,atthesametimeofbourgeoismarriageandfamilyarecriticized;inmarriageandfamilyonthefuturedevelopmentoftheCommunistsociety,hismarriageandfamilyalsoproposedhisownideas,formtheirownviewofmarriageandfamily.

Keywords:historicaldevelopment;moral;marriageandfamily;Engels

[责任编辑王晓燕]

恩格斯婚姻家庭观_李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