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1、课程简介
1.1 课程名称:PRO/ENGINEER模具设计标准教程
1.2 适用专业:模具专业
1.3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基础课
1.4 开发思路
本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解构原有的学科知识本位课程设置模式,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本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模具设计类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按“PRO/E模具设计工作过程”确定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并以典型模具设计项目为载体,模拟施工场景,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实训。结合职业资格考证,使学生能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5 课程特色(仅供参考,自我总结,创造发挥)
1、“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通过最大程度优化教学内 容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2、产学研合作、作到“教、学、做”合一
通过与多个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现场教学、现场实践,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多个施工工序的学和做。
3、实践教学通过“PRO/E模拟设计”培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条主线:培养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
三个层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仿真情境综合应用实训;真实情境顶岗实习训练。 教学目的明确,指导书齐全,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训训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职业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2、课程目标(能力目标描述)
知识目标:
1、了解PRO/E各模块的基本构造;
2、了解PRO/E使用的基本知识;
3、了解PRO/E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
4、理解PRO/E模具设计流程和常用设计工方法。
专业能力目标:
1.能熟练识读模具设计图,了解模具基本构造,了解常用模具制造材料,了解常见模具结构构造。
2.能按照模具设计图纸,合理地选择PRO/E设计方法,理解施(加)工工艺,会进行PRO/E模具设计及制造。
3.能依据模具工作特点,熟悉PRO/E模具验评标准,能进行设计质量验评。
4.能依据模具设计工程(岗位)的特点,编制施(加)工组织设计和编制、整理、归档PRO/E设计所需资料。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优良品质,胜任模具设计工作。
1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学习情境教学方案设计
情境一:(4学时)
情境二:(4学时)
2
3
4
5、实施要求
1.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通过真实施工情境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与练习;小组工作;演示法;项目法;演示法。
教师的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师具有专业的实践经验;教师具有讲师资格;实训教师具有实践操作经验;实训教师具有技师资格证。
学生的要求:具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材料的选用计算知识;具有识图和绘图知识与能力具有力学与结构简单计算能力;具有工程测量知识和技能。
媒体要求:工作页;幻灯片;录像;计算机。
2.教材编写要求;(或教材整合要求)
根据示范性专业项目建设课程改革的需要编写的,本教材能够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材的编写(或整合)采用按实际施工流程进行的编写(过渡期按整合)方式,使教材所述内容贴近工程实际的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将在符合职业教育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规定要求的知识点、能力点条件下,论述力求通俗易懂,力求职业需要与实用,力求简练、准确、通畅,便于学习。所用名词、符号和计量单位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
教材主要用于模具专业、模具工程技术的培养及设计岗位的教学用书。
教材内容安排上,围绕职业需要,采用按实际工程项目施工流程的形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贯穿要讲的知识与职业能力,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将围绕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介绍。知识力求较快地切入主题,考虑适当的深度,并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使知识易于学习掌握。
3.考核评价要求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引导和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心智。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模型、投影仪、录像、视听光盘、实验设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校际间的课程资源库,努力实现校际间同一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5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教学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习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录制PRO/E模具设计录像,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6、课程管理
6.1 课程管理委员会组成如下:
系主任:
系教学副主任:
教研室主任:
教研室副主任:
教研室教师:
6.2 责任
1)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学习情境的调整、课程的持续发展;
2)负责协调课程的授课过程;
3)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