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复习提纲,百度文库就此一处!
4、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乌鲁木齐天山天池,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陕西延安宝塔山、拉萨布达拉宫、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四川乐山大佛、陕西华山绝壁、贵州黄果树瀑布等。 第十一单元 认识家乡-安徽省
第1课 位置、行政区划与人口
1、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面积为13.96万平方千米。安徽省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六省相邻。从纬度位置看,地跨暖温带、亚热带,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从海陆位置看,属于内陆省份,但距海不远,降水较为丰富,利于农林牧渔各业发展;从经济地理位置看,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是其重要经济腹地和物流的天然桥梁;我省地跨长江、淮河、钱塘江三大流域,境内有陇海线、京沪线、京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穿过,水陆交通便利。
2、行政区划:安徽省简称“皖”,淮河以北为皖北,淮河与长江之间为皖中,长江以南为皖南。辖17个地级市,105个县区。合肥市与淮南市、滁州市、巢湖市、六安市四市相邻。
3、人口大省:安徽全省6500余万人,居全国第8 位,是全国主要的劳务输出省区之一。 第2课 自然条件与农业
1、地形:自北向南依次为淮北平原、江淮低山丘陵、长江沿岸平原、皖南山区。
2、气候:北部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土地资源:淮北平原以旱地为主,长江沿岸平原水田集中分布,江淮丘陵旱地、水田兼有,皖南、皖西山区多为林业用地。
4、由于过渡性的农业自然条件,小麦北多南少,水稻、油菜南多北少;另外茶叶主要分布在皖南与皖西山区,棉花分布在皖江沿岸。
5、河湖:长江、淮河、钱塘江(安徽境内称新安江)。皖江(安徽境内的长江)沿岸平原是安徽省的“鱼米之乡”。淮河沿岸平原为安徽省面积最大的农业区。巢湖“水上四珍”:湖蟹、银鱼、白米虾、珍珠。
6、水旱灾害频繁:旱涝、寒潮、台风。淮河流域以旱涝灾害突出。治理工程:淠史杭灌区、规划中江淮运河。
第3课 工业、交通与城市
1、矿产:煤(淮南、淮北)、铁(马鞍山)、铜(铜陵)、硫和明矾石。
2、工业:淮南、淮北煤炭工业基地,铜陵、马鞍山冶金工业中心。目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推进阶段,汽车等工业发展迅速。
3、对接“长三角”的综合交通体系: 铁路是主体,主要有南北向的京沪线、京九线-阜淮线-淮南线-皖赣线、合九铁路(合肥-九江),东西向的陇海线、宁铜线、宁西线(南京-西安)。 公路运输是主要方式,合肥是公路总枢纽,芜湖、蚌埠、阜阳、安庆是区域中心。 内河航运:长江、淮河、巢湖地位重要,芜湖、蚌埠是重要港口,④合肥(骆岗机场、在建新桥机场)、黄山是国家一类空港口岸。
4、“一点两线”的城市格局: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以皖江沿线“马芜铜宜”为重点的城市群,以淮河沿线“两淮以蚌”为重点的城市群。
5、省会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未来将建成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第4课 旅游与生态环境
1、丰富的旅游资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寿县、歙(shè)县、安庆;名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琅琊山。
2、环境问题: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生态省”建设:2004年确立“生态省”建设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