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复习提纲,百度文库就此一处!
2.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
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3.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洲从大到小排列)
4. 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
加索山脉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
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5.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洋从大到小排列)
6. 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大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介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
窄水道。
第二课 海陆的面貌
1.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大洋洲: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
南北美洲:西部是山地,往东是平原和高原。
2.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在南美洲;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在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在南美洲;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在非洲。
3. 地球最低处:地处太平洋西岸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1034米。
4. 海底地形类型: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第三课 海陆的变迁
1. 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运动、地震等;另
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等。
2. 内力:地壳运动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喷发形成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形成的五大连
池。
3. 外力: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风力侵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风蚀地貌。
4.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大陆
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5. 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
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6. 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和
海洋,挤压的地方则会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
7.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大西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8. 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世界火
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一课 天气与气候
1. 天气指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的变化,它是多变的,我们常用阴晴、气温高度、风力大小等
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
3. 判断天气和气候的方法:短时间为天气,长时间(超过三个月)为气候。
4. 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运动状况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