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及 CLSI标准更新
安徽省立医院检验科马筱玲
微生物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一般知识
微生物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定义:使用体外方法测定抗菌药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效力。 主要目的:预测体内抗菌效果 评价参数:MIC(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微生物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在体内的情况 不同给药方式,药物浓度不同(药物的吸收) 不同组织,药物浓度不同(药物的分布) 不同时间,药物浓度不同(药物的清除) 研究抗菌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清除的动力学过程——药代动力学(PK)。 研究体内药物浓度与药物抗菌效果关系——药效动力学(PD)
微生物药敏试验
体外试验与体内情况有什么不同?体外:药物浓度固定不变
CmaxT1/2β
AUC
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改变
微生物药敏试验
细菌MIC位于什么水平临床治疗有效?
微生物药敏试验
体外试验与体内情况的关联(PK/PD参数)浓度
Cmax/MIC AUC/MIC
Cmax Cmax/ MICAUC/ MIC
T>MICMIC
AUCT> MIC
MIC
时间
微生物药敏试验
各类抗菌药物PK/PD参数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
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时间依赖且 PAE或T1/2较长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 daptomycin、甲硝唑
多数β -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类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链阳霉素、四环素、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Cmax/MIC>10
T>MIC>50%
AUC/MIC>125
微生物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的选择 自1998年以来卫生部将CLSI制定的药敏标准定为我国的部颁标准。依照(CLSI)所制定的药敏试验执行标准作为选药指南–针对每一菌群所选择的药物具有确切临床疗效 (天然耐药不做药敏试验)–测定的药物具有可靠的体外试验方法和结果–测定药物具有代表性或指示性。– CLSI推荐药物的取舍可根据本单位抗菌药物种类确定
微生物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条件(如葡萄球菌)
微生物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条件 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等:Mueller-Hinton(MH)琼脂 链球菌属: 5%脱纤维羊血(马血、兔血) MH琼脂 淋病奈瑟球菌:GC培养基+1%特定的生长添加剂 脑膜炎奈瑟菌: 5%脱纤维绵羊血
微生物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条件 菌悬液制备–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苛氧菌:直接菌落悬液法
微生物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条件 孵育(温度、气体、时间)–温度:35℃±2℃–气体:空气, 5%CO2(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菌属等)–时间: 16-18小时,20-24小时
微生物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最低限度的质控建议
纸片扩散法与
MIC法质控菌株不同
微生物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必须使用推荐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根据CLSI所公布的最新判断标准进行结果判断 解释标准取决于特定的给药方案和感染部位(必须与临床医师交流)
微生物药敏试验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