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
1月27日 新疆省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历史遗留的、含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某些地名名称的通知》。决定将“迪化市”改名为“乌鲁木齐市”,“乾德县”改名为“米泉县”,“孚远县”改名为“吉木萨尔县”,“绥来县”改名为“玛纳斯县”,“景化县”改名为“呼图壁县”,“承化县”改名为“阿勒泰县”,“镇西县”改名为“巴里坤县”,“巩哈县”改名为“尼勒克县”。并决走于1954年2月1日起正式使用。同年,新疆阿山地区改称阿勒泰地区。 2月20日 《新疆日报》报道:新疆军区公布了部队增产节约成绩。自1953年11月至1954年1月,全军增产节约总数已达2947亿元(旧币)。 3月8日 以杨明轩为团长、袁任远、许广平为副总团长的全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率领第二总分团一行60余人抵达迪化市。在慰问军区领导机关及驻乌部队后,旋即分赴南北疆各部队驻地展开慰问活动。爱国艺人常香玉、著名歌唱家李波、戴爱莲等为部队官兵演出了精彩节目。
4月8日至17日 中共新疆分局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中全会和中共西北局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批判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和贯彻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检查新疆地区党内团结问题。会议认为:新疆地区党内团结的主要问题,是加强外来汉族党员干部和本地民族党员干部之间的团结。而外来汉族党员高级干部和本地民族党员高级干部之间的团结,又是新疆地区党内团结的关键。当前新疆地区党的团结的主要障碍,是部分同志思想中残存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想。因此,必须继续克服这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以增强党的团结。
王恩茂作了总结讲话。指出:这次会议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实际,以自我批评的方式,批判了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以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使新疆地区党的团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7月15日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军区分别给西北局、西北军区、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发电,提出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其领导机构、名称的请示报告。
7月 水利部部长傅作义、西北局行政委员会水利部部长李赋都及苏联水利专家汉洛宁、茹可夫来疆视察水利工作,重点考察了玛纳斯河流域,提出了改进水利灌溉的建议。 8月1日 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一师修建的“八一胜利大渠”举行放水典礼。该渠1951年3月15日动工兴建,干、支渠共长257公里,渠宽27.4米,可灌溉农田45万亩。在放水典礼上,水利部部长傅作义高度赞扬了这项工程。他说:“荆江分洪工程是要什么有什么,这里是要什么没什么。但是,这些困难没有吓倒人民战士,战士们自伐木材,自制筐担,自搓绳索,自开石头,自打铁器,自制炸药,缺乏技术人员,就自己努力学习,结果是要什么有什么。因此,今日获得的成绩就更显得伟大而光荣。”
8月6日 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复电新疆军区:同意二十二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9月 农九师北移。
10月2日 《新疆日报》报道:焉耆“解放二渠”第一期工程竣工开闸放水。该渠由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十七师于1951年7月1日动工兴建,第一期工程包括总干渠和南干梁两部分,总长53公里,可灌溉农田12万余亩。1954年
10月7日 新疆军区遵照中央军委、总参谋部8月6日决定发布命令,宣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
兵团的筹建始于1953年5月。当时,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及西北军区的命令,将所属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1954年8月,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电令新疆军区将生产管理部与二十二团合并组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成兵团的部队有人民解放军二、六军的4个师,二十二兵团全部和五军的一部。兵团机关驻乌鲁木齐,下辖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9个直属团和9个企事业单位。成立时总人口17.5万人,其中指战员和无军籍职工10.5万人。兵团保持军队的组织形式,实行农、工、商、学、兵相结合,党、政、军一体的特殊体制。10月,经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批准,成立了兵团党委,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第二书记张仲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