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奶粉的7个误区容易导致宝宝健康出问题
冲奶粉的一些误区容易导致宝宝健康发生问题,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这里给大家指出冲奶粉的几种错误方法和观念,请年轻的爸爸妈妈注意:
1、用矿泉水冲牛奶
矿泉水富含矿物质,磷酸盐、磷酸钙过多,而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长期用矿泉水冲牛奶会引发婴儿消化不良和便秘。冲配方奶粉我们提倡用自来水。因为目前家庭用的自来水都是经过了科学的处理,质量符合标准,自来水煮沸后,放凉至40℃左右,再用来冲奶粉就可以了。纯净水失去了普通自来水的矿物元素,而人从水中对钙吸收率可以到90%以上,所以不宜用纯净水冲牛奶。而矿泉水由于本身矿物质含量比较多,且复杂。
2、多多益善,奶粉越浓,营养更多
有些家长怕孩子营养跟不上,每次冲奶粉,都会多加上一大勺,把奶泡得浓浓的。谁想到,这却大错特错了。奶粉中含有钠离子,需要加足量开水稀释。如果奶粉浓度过高,幼儿饮用后,会使血管壁压力增加。婴幼儿的毛细血管很嫩弱,因此容易引起幼儿脑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如经常给幼儿喝过浓奶粉,出血多了会影响幼儿智力发育。
当然,奶粉冲得太稀也不行,这会导致蛋白质含量不足,同样也会引起营养不良。所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冲泡奶粉时,一定要按照包装上标明的配比,不能想放多少就放多少。
3、开水可以杀菌,水越热冲调的奶粉越好
水温过高,会破坏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孩子消化吸收。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在喂给婴幼儿前需要用水冲调,但家长应注意的是,冲奶粉的水一定不要用开水。开水的水温很高,冲调奶粉时,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某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也会被破坏,特别是有的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质,会被全部破坏。因此,冲调奶粉应用温水,避免其中营养物质的损失。通常泡奶最适宜的温度是40~50度,不能用较烫的水泡了之后,等它冷却的。
4、听说一种新奶粉不错,赶紧给宝宝试,一吃就拉肚子,赶紧换回原奶粉 有的妈妈一天内换了新奶粉,一天内又换回原奶粉,其实给宝宝换奶粉没有这么方便的。在换奶粉的初期,必须两种奶粉混合吃,无论是由一种牌子换到另一种牌子,或是由一个阶段换到另一个阶段(即使牌子相同),这个过程叫作转奶,是必不可少的。
转奶可以这样转:先在老的奶粉里添加1/3的新奶粉,这样吃了两三天没什么不适后,再老的、新的奶粉各1/2吃两三天,再老的1/3、新的2 /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用新的奶粉取代老的奶粉。注意转奶的那几天不要添加其他新的辅食,宝宝生病(感冒、发烧、起皮疹等)及接种疫苗期间不要转奶。有了这么一个逐步的转奶过程,宝宝一般是比较容易接受新品种的,也不大会闹肚子。
5、冲调婴儿奶粉时候,我都是先倒好奶粉,再加入水的。
这恐怕是很多妈妈常犯的错误吧!先加奶粉还是先加水有什么不一样吗?其实,这是有区别的。冲调婴儿奶粉浓度要精确,因婴儿发育未成熟,包括消化、代谢与排泄功能都未完善,奶的浓度要尽可能接近母乳。
如先加奶粉,后加水,仍加到原定刻度,奶就加浓了;而先加水,后加奶粉,会涨出一些,但浓度合宜。婴儿吃过浓的奶,胃肠消化能力难以负担,肾脏的排
泄能力也难以承受。家长希望奶浓些孩子长快些,反使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腹泻,生长反受挫。有报告新生儿喂奶过浓,发生肾功能衰竭。
6、冲好的奶粉感觉有点冷,不如再煮一下吧,煮沸一次正好可以杀菌。 已经冲调好的奶粉若再煮沸,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宝宝再喝这样奶水,多获得的营养也要大打折扣。
7、晚上把冲调好的奶粉放在温奶器中,等到宝宝晚上要吃奶时,再拿出来,方便又省事
有些妈妈这样做主要是想晚上喂奶省力点,但这样做不好。 泡好的奶粉在未吃过的情况下,常温存放不能超过2小时(暖奶器里的温度一定是超过常温的),若放在冰箱冷藏,则不能超过24小时。若吃过了,有剩的,则应丢弃,不能再吃的。
其实现冲也是很快的,教你一个小窍门: 若想以最快的速度冲好奶,可以把热水先倒在奶瓶里,放进保温器,把规定量的奶粉也先舀入奶粉盒中待用,到时候直接把奶粉盒中的奶粉倒入奶瓶晃一下就行了。同样方便省事。
给特殊体质宝宝的喂养建议
宝宝的生长情况各不相同,父母应该学习针对宝宝的特殊情况来进行营养搭配和调整。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特殊体质宝宝的喂养建议,希望给您一些帮助:
胖宝宝
1、多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12、尼克酸等。最新研究表明,有些孩子发胖是因缺乏这些维生素造成的,因为它们在人体脂肪分解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旦不足就会影响机体能量的正常代谢而使之过剩,形成肥胖。
2、补足钙元素。多给孩子豆制品、海产品、动物骨等高钙食物。胖孩子由于体重超标,体液增多,对钙的需求量增大,若不补足,会较一般孩子更容易患上佝偻病。
3、足量饮水。这不仅是小儿本来就旺盛的代谢所需,也是维持正常体重的一个条件,因为体内过多的脂肪需在水的参与下,才能代解为热量而散失。
瘦宝宝
瘦弱的孩子常常有食欲差、食后腹泻、呕吐等现象,中医称为疳积,是因为脾胃功能虚弱所致。因此,膳食宜多安排补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莲子、茯苓等,并多用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饪方法,如汤、羹、糕等,少用煎、烤等以油为介质的烹调方式。注意食有节制,防止过饱伤及脾胃,使小儿始终保持旺盛的食欲。
反复感冒的宝宝
1、富含维生素和铜元素的食物。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小儿呼吸道黏膜抗病力下降,从而为细菌或病毒入侵开方便之门,胡萝卜、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
铜元素可在侵入体内的病毒表面聚集,与维生素C“联手”消灭病毒,故被英国药物联合会的专家誉为预防感冒或流感的“最佳搭档”。因此,除了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C等药片外,杏、苹果、蘑菇、牛肝等含铜丰富的食物宜常吃。
2、鸡汤。根据法国与比利时的专家研究,鸡汤特别是母鸡汤中含有特殊成分,可增强咽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支气管的分泌,有利于清除侵入呼吸道的病毒,是抗御感冒的佳肴。
3、香菇。香菇的孢子上有槟榔状的小颗粒,这种小颗粒能刺激感冒病毒,使其形成一层厚壁,失去致病的能力。
噪声环境中的宝宝
1、生活在公路附近、市区、厂矿区等噪声充斥环境中的孩子,宜多吃蛋、奶、豆类及新鲜蔬菜。因为噪声会增加人体内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消耗。若不补足,会影响孩子体格与智力的发育。
2、为了保护孩子的听觉,还须多摄取一定量的镁元素。海藻、绿叶蔬菜及谷物类含镁较多,可供选择。
哮喘宝宝
澳大利亚医学专家报告,食用诸如大马哈鱼、金枪鱼和鲭鱼类多脂鲜鱼,可减少儿童罹患哮喘的几率。据专家的观察,每周食用一次鲜鱼,可使哮喘发作率减少75%。奥妙在于鲜鱼脂肪中含有一种特殊脂肪酸,具有一定抗炎作用,可通过防止呼吸道发炎而阻止哮喘发作。
夜间磨牙的宝宝
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体内缺钙的警报。需要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松、虾皮等高钙食物。
新妈妈正确给婴幼儿喝水的方法
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于人体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水占婴幼儿体重的70%~80%,明显高于成人,因此水对婴幼儿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对新妈妈初次生产育儿,要懂得正确给婴幼儿喝水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宝宝健康。
宝宝不像成人,口渴了也不会说,全得靠母亲或其他照管人注意观察,若宝宝不断用舌头舔嘴唇时,或见宝宝口唇发干时,或应换尿布时没有尿等都提示宝宝需要喝水了。
宝宝喝什么样的水最健康呢?宝宝最好是喝不带甜味的白开水。因为宝宝喝带甜味的水(饮料),时间一长宝宝就不愿吃母乳了,这对宝宝生长发育不利。尤其不要给宝宝喝各种人工配制的饮料,因为这些饮料有人工添加剂多对宝宝胃肠道有刺激,轻则引起不适,妨碍消化,重则引起痉挛。
除出现上述需喝水的表现外。一般在两次喂奶(喂食)之间,在屋外时间长了、洗澡后、睡醒后、晚上睡觉前等都需要给宝宝喝水,但必需注意在喂奶前不要给他喝水,以免影响喂奶。
由于影响人体对水需要量的因素较多,如年龄、室温、湿度、活动度、体温、奶水或食物中水含量等。一般来讲在新生儿期,由于喂母奶的次数多,若奶水充足的话,一天喂l~2次也就足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喂水次数和每次喂水量都要增加。但在实际中喝多少水,可随宝宝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若喂他不愿意喝的话,也就算了。这说明宝宝体内的水分已足够了。
给宝宝晒太阳好处多
宝宝就像新出生的小太阳一样充满活力。你知道宝宝其实非常需要日光浴吗?日光的红外线能扩张皮肤血管,紫外线可杀菌,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可促进宝宝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预防佝偻病和贫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给宝宝晒太阳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呢:
1、屁股晒太阳,黄疸退得快
黄疸不重的新生儿,多晒太阳,也能起到退黄的效果。但要注意几点:要在阳光充足时隔着玻璃窗给宝宝照射,可以充分暴露身体皮肤,接受更多阳光照射,注意不要着凉;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照射时间以上下午各半小时为宜,注意变换体位,以免晒伤。
2、促进宝宝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日光的红外线能扩张皮肤血管,紫外线可杀菌,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可促进宝宝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预防佝偻病和贫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可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
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这也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又叫“阳光维生素”,人体皮肤中所含的维生素D3源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转换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小朋友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对婴儿软骨病、佝偻病有预防作用。对大人则有防止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功效。
4、增强免疫力
晒太阳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活力。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日光在调解人体生命节律以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调节中枢神经,从而使人体感到舒展而舒适。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提高造血功能,从而防止贫血。
宝宝晒太阳前最好别洗澡
阳光是最好的维生素D“活化剂”,可以帮助宝宝骨骼健康成长。其实,晒太阳是一门学问,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方式。
选择适当的时间。孩子满月以后,即可常抱出户外晒太阳。时间以上午9-10时为宜,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下午4-5时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哪个季节,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为这个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最强,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每次晒太阳时间的长短随婴儿年龄大小而定,要循序渐进,可由十几分钟逐渐增加至1-2小时,或每次15-30分钟,每天数次。也可晒一会儿到荫凉处休息一会儿。
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多。有的妈妈带宝宝晒太阳时,怕宝宝感冒,给孩子戴着帽子、手套和口罩,殊不知这样晒太阳很难达到目的,因为春天太阳中的紫外线较夏天弱得多,紫外线要透过衣物到达皮肤就很难。给宝宝晒太阳应根据当时的气温条件,尽可能地暴露皮肤。
注意照射部位。应避免阳光直射头部,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常隔着玻璃让宝宝晒太阳,大部分紫外线阻挡在外,故而降低了阳光的功效。
晒太阳时不宜空腹,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因为洗澡时可将人体皮肤中合成活性维生素D的材料“7-脱氢胆固醇”洗去,减低了促进人体钙吸收的作用。
婴儿期宝宝的洗澡方法
年轻的爸爸妈妈在给小宝宝洗澡时总是害怕操作不当弄伤了宝宝。许多老人也会有自己的独家方法来给宝宝洗澡,但是很多老方法也未必科学。我们一起来跟着学习一下应该如何正确地给宝宝洗澡吧。
夏天,健康的孩子每天可以洗澡一次到两次,如果是3个月以下的孩子的话,每天要洗一次,如果出汗多的话,可以再增加一次到两次。如果孩子发烧,想采用洗澡这种方法来降温的话,可以酌情增加。“跟大人一样,小孩的皮肤也会接触到外界的灰尘和细菌,因此,给小孩洗澡既有清洁作用还有加快新陈代谢的作用。”薛爱红说,“但是如果孩子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话就不适合洗澡了。”另外,如果孩子有外伤或有脓疱疮、荨麻疹、水痘、麻疹等就不宜洗澡。
很多家长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对时间的选择上都很随便,有时选在宝宝喊热的时候,有时选择自己有空的时候,但薛爱红告诉记者,在两餐之间给宝宝洗澡是最好的。“刚吃完饭,不要立马给宝宝洗澡,因为宝宝的食管本来发育就不完善,运动量大了会造成食物反流,而且饭后人的血液都集中在胃部,而人在洗澡时血管是扩张的,对宝宝的消化也不利;宝宝饥饿的时候也不要给他洗澡,肚子饿的时候,宝宝的情绪一般都会不好,此时给他洗澡家长也不好安抚。所以,在两餐之间给宝宝洗澡是最好的,此时宝宝的精力是最好的,也不会发生消化不良或者食物反流的问题。”另外,在洗的时间长短这个问题上,新生儿洗澡时间不宜过长,5 分钟到7分钟即可;满月后洗澡时间可逐渐增加。
给宝宝洗澡绝对是个技术活儿,不仅要选对时间,还要控制好水温。“温度太低,会冻着孩子,温度太高,对孩子娇嫩的肌肤也不利。比较合适的温度是妈妈把手背伸入水中,以稍微有点觉得烫为宜。”薛爱红说,“另外,在沐浴露的选择上,如果是一天洗一次,可以用婴幼儿专用的沐浴露,如果是一天洗几次,就不一定要用沐浴露了,只要用清水冲洗一下即可。”另外,妈妈在给宝宝洗澡
前,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摘下戒指,洗头时不要用手指甲抓洗他的头部,以免抓破宝宝娇嫩的肌肤。
在洗澡的顺序上,薛爱红的建议是从上到下。“先洗脸、头、脖子、上半身、下半身,最后洗屁股。这样既卫生又科学。”薛爱红说,“洗澡的时候,最好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宝宝的左右耳朵分别向内盖住耳孔压住宝宝的双耳洞,或者用棉花塞住宝宝两耳的外耳道,以防水流进宝宝的耳朵,引发中耳炎。”另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给宝宝洗澡的洗澡盆最好专用,洗澡前要先将盆刷干净。
如果是冬天出生的宝宝,最好每天给宝宝擦洗,不要用冲洗,容易感冒。 给婴儿期的宝宝洗澡需要特别的设施和步骤。这里介绍一下给婴儿期的宝宝洗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年轻的爸爸妈妈不妨学习一下:
1、首先预备好脸盆、香皂、纱布、浴巾、洗澡水中需要的垫巾、加水冲水用的合成树脂水桶、水温计、换洗衣服等。
2、室内温度不能过低20℃左釉丁水温要比人体温度高一点38℃左右。
3、一定要托好宝宝的后脑勺和屁股,先让宝宝的脚进进水里。假如因宝宝哭闹发抖的话,其他人要握住宝宝的手,把包布从宝宝的胸部向手臂展开。
4、给宝宝洗脸时,用湿润的纱布轻轻擦拭之后,用手或者是在纱布打上香皂轻轻地洗. 然后用拧干的纱布轻轻地擦干。
5、洗头时,头要用湿润的纱布浸湿,手上打上香皂,用脸盆的水冲洗。
6、在手上打上香皂清洗宝宝的胸部、腹部和四肢,然后用水冲洗。后背需要用手往返洗。
7、假如想充分清洗宝宝的后背,那就需要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另一只手抱着他的肚子,让他脸朝下。
8、往脸盆里加水的时候,要把宝宝从水里抱出来,给宝宝用浴巾包裹擦干。但这种方法,存在着以下不足。比如很难保证水温,而且用喷壶加水可能会使宝宝烫伤,假如一直抱着宝宝,大人会感觉腰#手脚都很累。通过字面沐浴二字可以知道这样做非常卫生,但在生活中并不一定适用。所以,可能的话把宝宝抱着进进到浴盆中是最好的。等大人洗完之后用干净的水给宝宝洗澡,可以避免细菌感染。
宝宝排泄后屁屁护理方法
在我们印象中宝宝的全身皮肤都是光滑细腻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宝宝的皮肤非常脆弱,特别是宝宝的小屁屁,宝宝在排泄后如果没有清理好会积累污物,进而刺激到宝宝臀部的皮肤,造成宝宝不适,还可能引发病症,甚至出现尿布诊,也就是俗话说的“红屁股”。所以妈妈应为宝宝做好屁屁的护理是很重要的。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医院不时会收治患肛瘘的婴儿,其发病原因往往与没有正确给孩子清洁屁股有关。有很多的家庭一般用旧床单、旧衣裳给宝宝做尿布,这看上去比较节约,而旧布柔软吸水能力强,殊不知这些旧尿布却隐藏着致使宝宝出现红屁股的隐患,由于旧布经多次反复搓洗,布上的绒毛早已变成了一层毛刺,而这些毛刺在旧布干燥状态时很坚硬,这对皮肤细嫩的婴儿来说极为有害。
当宝宝排泄过后,有的父母为免麻烦,通常是直接用这些粗糙的尿布为宝宝擦屁股,有时候由于宝宝的大便较粘,经过反复擦拭后,更增加了损伤宝宝臀部皮肤的机会。甚至有的父母会用废纸或是粗糙的卫生纸为宝宝擦屁股,这样将使宝宝的肛门粘膜受到损伤,当伤口感染后则会引起肛门炎,从而导致肛门脓仲,如果破溃后还易形成肛瘘。
男宝宝和女宝宝一旦发生肛瘘,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女婴肛门发炎后红肿疼痛,一旦形成脓肿后肛周皮肤肿胀发亮,中心软化,破溃后大便可从阴道口处女膜部位的瘘口排出,由于大便几乎全从阴道口排出来,因而肛门不排便,大约10天左右,肛门才逐渐恢复排便,随着阴道排便的减少,肛瘘周围炎症才逐渐消退,但女婴的肛瘘一般不会自动愈合,以后遇到腹泻时粪便仍可从瘘口漏出,一般到2岁后漏便现象减少,但若要彻底治愈肛瘘,则必须带孩子到医院肛肠科请专科医生手术治疗。
因此,父母为宝宝清洁臀部,一定要注意方法。应选择质地柔软、吸水性强的新棉布做尿布,如果使用纸尿裤,则要做到勤更换。宝宝排泄过后,妈妈先用
温水为宝宝清洗臀部,然后使用婴儿柔湿巾为宝宝擦拭屁股,因为优质的婴儿柔湿巾不仅含有防止红屁股配方与完美水包油婴儿润肤露,更采用创新性的“波纹柔织”技术,减少摩擦和刺激。
婴幼儿需要爱抚
上个世纪初叶,“皮肤饥渴症”的概念被引入,人类需要每天进行皮肤间的接触才可以更好地发育。现代科学还发现,在一块五分硬币大小的皮肤上,就有25米长的神经纤维和1000多个神经末梢,这为通过触觉传达信息,奠定了生物学基础。而长期以来,我们的皮肤处于饥渴状态,心灵也陷入孤独的困境。我们不会轻易去拥抱别人,因为缺少拥抱,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生命的快乐和忧伤。 带有爱意的身体接触,特别是抚爱,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命体验。在幼年时期,双亲的抚爱,特别是母亲的抚爱,不仅对身体的发育,皮肤的健康,由触觉所带动的整个感知能力的提升,都起着促进作用,而且,在心理的健康发育方面,尤为重要。父母长辈经常性的自然抚爱,能使成长中的儿童从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启迪对于爱的珍视与寻求,从而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具备较高的亲合力。
发展心理学家亨利 哈罗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恒河猴实验。
研究者将小猴与猴妈妈分开,而让它与一个用金属制成的和一个用绒布制成的假妈妈一起生活。金属猴妈妈能为小猴提供食物,绒布猿妈妈不能提供食物。结果,在165天的实验过程中.小猴同金属妈妈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有显著差异。小猴在绒布妈妈身旁的时间平均每天达到16小时以上,它总是设法呆在绒布妈妈身旁,与其拥抱、亲昵或在绒布妈妈的怀里睡觉。相反小猴每天在金属妈妈身旁呆的时间只有1.5个小时,而这期间还包括吃奶的时间在内。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它们一定还有一种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它们甚至对接触的需求超过对饮食的需求。
动物之间的依附行为或交往行为取决于机体寻求温暖、舒适的本能需要,温暖和舒适能为机体提供安全感。人与人之间也一样,需要通过相互的接触来来获得安全感。倘若一个人从小就缺乏他人的爱抚,那么他便会患上皮肤饥渴症,这是一种心理疾患,严重起来,不仅自身心理会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变得自卑、怯懦、欺软怕硬,甚至会因嫉妒他人能以获得爱抚而生发出不理智的报复行为。
培养婴儿健康的心理
一岁以前的宝宝不会说话,不能明确地表达,但是他们已经有很复杂的心理活动,如果父母在教养宝宝时,能了解他的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那将会事半功倍。
那么,怎样根据婴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养呢?
首先,父母可以通过哺乳,进行良好行为训练,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将喂奶与啼哭两个行为联系起来,即不能一哭就吃,以免日后不能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在喂奶前唱同样的歌或听同样的音乐,这样孩子会形成条件反射,饿了时听到熟悉的声音就会安静下来。
其次就是有计划地锻炼和训练婴儿抬头、翻身、挺胸、站立、行走等。这对婴儿日后形成动作敏捷、行为快速的模式很有帮助。
第三是早期智力开发。可按照婴儿的月龄,准备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画,促进其感观的发展。此外,动听的乐曲、歌曲,成人委婉生动的话语,均对婴儿心理发育有良好影响。
第四,母亲和家人应给予婴儿必要的爱抚、触摸和搂抱。美国心理学家施皮茨经过调查发现,如果育婴室不用保育员,仅采用机械化喂奶,使婴儿不与人接触,结果婴儿的生理与心理的发育都受到影响。后来增加了保育员,规定了每天抱起婴儿的时间和次数,从而使婴儿解决了皮肤饥饿的困扰,睡眠、吃奶都较前进步,患病率大大下降。
因此,培养婴儿健康的心理,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需要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只要父母能坚持,孩子一定会以良好的状态作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