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到2003年“神舟”五号、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的重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2.右图是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空一号”成功对接。事实证
明,中国有能力征服太空,有能力将中国人从地球引力的束缚中暂时
解脱出来,去探寻宇宙的奥秘。最能证明我国载人航天“有能力”的
事件是( )
A.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
D.2007年“嫦娥一号”飞临月球
3.(2012·扬州中学高三检测)2011年9月19日,在湖南省农科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宣布“百亩片”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这是杂交水稻产量的第三次突破性飞跃。下列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袁隆平首次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B.“左”倾错误得到纠正是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品种成功的前提
C.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D.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的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4.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 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
A.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
5.下列有关新中国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64年第-颗原子弹爆炸成劝
②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劝
③1992年“神舟”飞船取得首次试验成功
④2003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2012·南京盐城市调研)邮票是时代的产物和历史的见证,中国航空航天科技成就也是纪念邮票的主题之一。下列一组纪念邮票,最能反映上世纪七十年代突出成就的是(
)
7.(2013·南京调研)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原子弹爆炸
C.“天宫一号” B.“东方红一号” D.“神舟五号”
8.(2012·南通期中)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 )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2012·启东中学检测)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④“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0.“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11.(2012·滨州期末)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
A.“东方红—1号”卫星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12.(2012·天津期末)“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评论是指 ( )
A.“神舟五号”顺利返航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1号”计算机成功研制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之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871~1913年欧洲和美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直接的作用,如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内燃机等重大发明,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中国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
★
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 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四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同时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给“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颁奖词是: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1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中得出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四概述我国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原因。(6分)
14.(2012·苏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材料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 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材料四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 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嫦娥二号:
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流派。(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
答 案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1.选C 本题考查我国航天技术的成果及其影响,①③④属于航天技术的影响。“向科学进军”是1956年提出的口号,排除含②的选项。
2.选C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由关键信息“征服太空”和“载人航天”排除A项;“东方红-1号”是地球卫星,虽也涉及空间领域,但不是载人航天,排除B项;“嫦娥一号”是绕月卫星,也是人造地球卫星,排除D项。故选C。
3.选B 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是在1973年,此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B项表述错误。A、B、C三项所述内容正确。B项符合题意。
4.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推向了全世界。其推广应用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5.选A 本题考查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关知识点,根据对教材掌握进行回答即可,③项1999年“神舟”飞船取得首次试验成功;④项2003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美国、俄罗斯之后)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可以排除③④,选择①②。
6.选B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航空航天科技成就的准确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在航空航天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A 、C、 D三项均属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成就。
7.选B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B项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A发生在1964年,属于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C项发生在2011年,D项是在2003年,标志着中国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8.选C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能力要求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干所给结论。
9.选D ①是1964年,②为1970年,③是1960 年,④是2003年。
10.选A 题干材料强调了民族凝聚力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不是研制两弹一星的目的,所以A项颠倒了逻辑关系,错误,符合题意。
11.选B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从题目中“俄罗斯国旗”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20世纪末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了太空。16日,杨利伟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乘返回
舱安全返回地球。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故选B项。
12.选A 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考生抓住题干中的“在21世纪”这个词语,可以排除后面三个选项,得出答案。B发生在1964年,C发生在1970年,D发生在1983年,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13.解析:本题考查对现代科技发展成就及其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可获取相关信息。第(2)问,从表格中可看出中国科技成就集中于航天航空领域、成就领先世界;从材料三中可获取“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信息。第(3)问,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一般注意从国家政策、科学家个人、社会与广大工作者努力三方面分析。
答案:(1)观点:英、法、德、美先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科学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2)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世界领先;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原因:国家注重培养青年人才;科学工作者的爱国和奉献,科技创新,刻苦钻研、不畏艰难的精神。
14.解析:第(1)问需要对文学常识有一定的掌握,材料一是李白的诗作,选自《静夜思》和《月下独酌》;材料二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位作者分别属于浪漫主义和豪放派。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1970年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是,国内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两极格局,冷战时期。这次卫星发射的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第(3)问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卫星的运动轨迹分别是地球卫星、绕月卫星。第(4)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对天体的认识的经历了由想象到实际探测。
答案:(1)李白——浪漫主义;苏轼——豪放派。
(2)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3)“东方红一号”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或:“东方红一号”是围绕人类自身所处天体运行,“嫦娥二号”主要是绕着另外一个天体运行)
(4)由想象到近距离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