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 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概念: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
现为家庭手工业。
第2 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按阶段进行划分)原始社会晚期 :
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 :
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 :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第2 课经营方式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产品 流通方式 地位
三种手工业形态的比较:武器军用品和 官营 政府直接经营、 官府贵族生活 不在市场流通 明中期以前占 主导地位 手工业 集中的大作坊 奢侈品
民营 民间私人自主 民间消费的 产品 手工业 经营家庭 农户的副业 手工业供自己消费 和交纳赋税 的产品
明中期后发展 在市场流通 成为重要部分剩余部分 出售 作为副业长期 占有相当比重
第2 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三、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凭借国家权力,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表现:冶金 陶瓷 纺织
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1,由于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 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 要; 2,官府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 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 3,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的 影响。
1.1米
鼎重832.84公斤 司母戊鼎是目前 已发现的中国古 代形体最大和最 重的青铜器,在 世界上也是仅见 的,反映出商代 青铜冶铸业具有 极高水平。
1.33米
司母戊鼎
项目
技术 冶铜 技术 原始社会晚期: 商周时代: 西周: 战国:
发展 掌握冶铜 青铜繁荣 已有铁器 铁农具推广
冶金 技术
冶铁 技术
两汉:东汉: 两汉:
高炉炼铁杜诗用水力鼓风冶铁(水排) 炒钢技术
炼钢 技术
南北朝:
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蕉叶形 纹理清晰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四羊方尊 独特造型、精美工艺——无价国宝
78.3厘米
鼎重153.3公斤
大盂鼎
大盂鼎造于西周周康王时期。 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 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 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 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 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 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 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 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 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大盂 100.8厘米 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 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 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
早 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 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於瑰 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 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 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 以大盂鼎居首位。现藏于:中国 历史博物馆。
青铜剑当场去土锈后, 表面光亮如新,剑刃非 常锋利,一剑可划透12 层报纸。经分析,剑的 表面有一层10至15微米 的含铬氧化物保护层, 表明曾采用铬盐氧化处 理技术。现代铬化处理 技术是美国在1937年、 德国在1954年分别获得 发明专利权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发现的青铜剑
三星堆纵目人
西汉青铜器: 长信宫灯
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 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 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 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 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 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 厘米,重15.85公斤。宫 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 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 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 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 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 (刘胜祖母)的长信宫, 故名。现藏中国社会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
东汉青铜器: 马踏飞燕
这匹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 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 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 雀背上。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 都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 雕塑的重心经过了极周密的计 算,稳稳地落在踏鸟的一只足 上。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 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 法,以丰富的想象力,精巧的 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 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奔 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 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 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 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 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 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 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 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 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 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 这些排囊,就叫“水排”。 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 是南阳太守杜诗(?-38) 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 基础上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