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方案

发布时间:2024-11-02   来源:未知    
字号:

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目 录

一、建设背景 ......................................................... 1

二、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 2

2.1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 3

2.2农村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 3

2.3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 4

三、建设目标 ......................................................... 4

3.1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络服务平台 ...................................... 4

3.2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农村基础数据库 ........................................ 4

3.3推出文、教、科技、党建等特色信息服务 .................................... 5

四、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5

4.1国外发展现状 ............................................................ 5

4.2国内发展现状 ............................................................ 6

4.2.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 6

4.2.2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 9

4.3江西省发展现状 ......................................................... 10

4.4南昌市发展现状 ......................................................... 12

五、建设内容 ........................................................ 14

5.1全市统一的信息网络体系 ................................................. 14

5.1.1统一门户网站 ....................................................... 14

5.1.2网络到村、服务到户,实现全市农村全面覆盖 ........................... 15

5.2建立信息资源联盟 ....................................................... 15

5.2.1建立网络化农业信息标准 ............................................. 15

5.2.2建立信息资源整合体系 ............................................... 16

5.2.3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平台 ........................................... 17

5.2.4建立面向应用的知识库 ............................................... 18

5.3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19

5.3.1“文化村村通”的农村文化信息服务 ................................... 20

5.3.2“教育村村通”的农村教育信息服务 ................................... 20

5.3.3“科技村村通”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 ................................... 21

5.3.4“党建村村通”的农村党建信息服务 ................................... 21

5.4信息服务人才队伍 ....................................................... 22

5.4.1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 22

5.4.2推广服务人才队伍 ................................................... 23

5.4.3信息采集人才队伍 ................................................... 23

5.4.4管理运营人才队伍 ................................................... 24

六、实施推进 ........................................................ 24

6.1分段实施 ............................................................... 24

6.2逐步推进 ............................................................... 25

6.2.1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 25

6.2.2更新完善基础设施 ................................................... 25

6.2.3及时开展人员培训 ................................................... 25

6.2.4完成基础信息采编 ................................................... 26

6.2.5组织信息上网发布 ................................................... 26

6.2.6完善网络服务功能 ................................................... 26

6.3服务流程 ............................................................... 27

6.4信息采集及维护 ......................................................... 28

6.4.1人员配置 ........................................................... 28

6.4.2采集内容 ........................................................... 28

七、管理保障机制..................................................... 29

7.1运行机制 ............................................................... 29

7.1.1政府主导、实体运作 ................................................. 29

7.1.2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 30

7.1.3面向需求、创新服务 ................................................. 30

7.1.4示范先行、滚动发展 ................................................. 31

7.2保障措施 ............................................................... 31

7.2.1组织保障 ........................................................... 31

7.2.2体制保障 ........................................................... 31

7.2.3经费保障 ........................................................... 32

7.2.4技术保障 ........................................................... 32

7.2.5队伍保障 ........................................................... 32

一、建设背景

农村信息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早在1994

年就提出“金农工程”的建设,中央政府提出,要健全农业信息收集

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划化、

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005年9月22日,以“推进农业

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2005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在北京

举行。特别指出了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可以逐步缩

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2006年,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农村信息化也明确地出现在

“十一五”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

战略》等有关文件,为做好当前和今后5-15年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我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不仅提供食品,还提供40%

的工业原料,直接影响1/4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形成;农村市场总需求

对二、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农村人口占全国

人口的3/4,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从中央政

府到全国各个省市都在投入巨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紧密围绕“三农”需要,开发、整合和利用涉农信息资源,向农民提

供市场、科技和教育等信息;开发和应用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系统产

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已经启动,国家农业部正在

新农村建设示范和联系村进行信息服务站建设试点,面向村民开展信

息服务,使农民群众共享国家信息化建设成果。并力争在“十一五”

末达到“十万村庄建站、百万村官在线、千万农民上网”的目标。可

以这样说,中国若没有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就谈不上整个国民经济

和社会的信息化。

二、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

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既是推进新

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近

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

文件, 系统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200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

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三

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

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这说明中央高度重视发挥现代

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目前我市农

业和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

薄弱环节,尽快提升信息化水平,已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工作重点之一。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多方式、多途径、多终

端地把信息接入广大农村,提供方便实用的信息服务,是建设现代农

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决策管理与服

务水平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对

于推广农业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民素质、

实现农民增收以及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2.1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我市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

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农业生产要

素进行优化组合及管理控制、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是现代农业的主

要内容,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2.2农村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进一步转

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显著提高经济

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突出代表,它在各领域的

渗透、融合和应用,推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和效益的作用十分明显。我国正在进入初步工业化的社会,我们在城

市工业化的过程中,有过规划滞后、资源浪费、效益低等许多教训,

在目前正在推进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中,要吸取过去的教

训,充分发挥信息化成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

息资源,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现代农业建设的效率。

2.3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

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

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涵盖了“三农”工作

的各项任务。

三、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建设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实体运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面

向基层,创新服务;试点先行,滚动发展”的要求,以满足农民需求、

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传播方式为手段,调动

各类社会职能,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3.1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络服务平台

构建起适应“三农”发展要求的农村信息化支撑体系,建成较为

完备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市、县、乡、村的农村信息服务体

系的网络服务平台。

3.2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农村基础数据库

采集农村最基层信息,形成数据中心,便于各级政府领导部门了

解基层的农业人口信息、农业经济信息、农业企业信息、农村经济组

织等资料。

3.3推出文、教、科技、党建等特色信息服务

深入挖掘各级农村具有特色的业务服务,推出文、教、科技、党

建等具有特色、本地化的信息服务。

四、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4.1国外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在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在美国,由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信息资源的长期积累和低成本共享。采用公益

性、基础性农村科技信息的事业性共享服务和国家调控下的增值服务

商业化运行相结合的模式。

日本是由农林水产省、邮政省、自治省、国土资源厅等政府部门

联手推进的形式,主要负责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农村信息化的市场规

则及发展政策的制定;二是大容量通讯网络及地方网络的基础设施建

设;三是支持农业科技信息内容的建设。日本政府还将农户购买电脑

纳入了农户大型农业投入补助金范围之内,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

政府派农技指导员承担计算机的教学工作,促进农村计算机的普及。

法国的农村信息服务主体很多,但不同主体在服务内容上侧重点

有所不同,服务方式和对象也有所不同,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国家农

业部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政策法规信息、统计数据、市场

动态等;农业商会主要是传播高新技术信息,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

专家、学者讲课等。各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都尽量地收集对本组

织有用的技术、市场、法规、政策信息,为组织本身及其成员使用。

印度在电信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电话和计算机普及率很低的情况

下,政府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给农村地区的政务和农民生活带来革命性

的变化。印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各种项目一般是由中央政府建立,由

邦政府负责实施。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大众,使农村地区的人

们受益于信息技术这方面做得很成功。

4.2国内发展现状

4.2.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的“九五时期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

规划”和“金农工程”政策指引下,农村信息化在各个方面努力下,

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阶段成果。目前已经建设了从中央到地方覆盖

面比较广的农业信息组织机构体系和信息队伍,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开

发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向社会和农民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

得到了一定的进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国内涉农网站已达到2200

多家,正常运营的1600多家,占70%,网站所属行业和信息内容涉

及到18个大类127个子类,涵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全

国已经有29个省(市、区)的农业厅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网站,成立

了250多个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由此可见,在政府主导投资的推动下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在农产品电子商

务交易平台的推动下,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我国各类

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135730多个,其中,龙头企业61268个,占

产业化组织总数的45.1%,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4010个;

中介组织62914个,占产业化组织总数的46.4%,参与农业产业化经

营的规模以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5060个;专业市场11543个,占

产业化组织总数的8.5%,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达3824

个,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国内各省市纷纷在投入巨资,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本

地数字乡村信息化的建设,如:

1、河北省农村信息化综合管理建设:河北省与电信投资20个亿

建设农村信息化,并实施 “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工程”。加快省级门户

网站和行业网站升级改造,积极发展特色专业网站,构建完善的农业

网站体系,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实施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按

照 “符合省情、农民急需、简单适用、共建共享”的要求,以政府

为主体,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信息资

源开发力度,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资源体系;扩充农业信息数

据库;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加大应用系统开发力度,促进信息资源便

捷高效利用。

2、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及数据采集系统建设:该项目是省级

工程,总共投资2个多亿,建立覆盖云南省的连接省、州(市)、县、

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的六级结构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网

络的控制管理及信息交换服务,包括与其它涉农系统的信息交换与共

享。信息采集以自然村为起点和建设重点的农村基础信息,并将自然

村的全部信息及各级基本情况以文字、数据、图片等形式发布上线,

全面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项目建设完成后,村委会(行政村)

以及自然村一级基本普及互联网,实现“村村能上网”;省级涉农信

息资源库得到较好地整合和完善,基层涉农信息库和市场化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得到较快发展;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完成向乡镇、农业龙

头企业、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村经济组织和经营

大户的延伸。

3、广东省山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平台主要包括镇(村)

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农村基层信息化应

用、农业专家支持系统应用等,广东省从2003年开始,连续5年每

年由省财政安排3500万元,用于全省51个山区县的信息化建设,从

而推动全省农村信息化发展。

4、湖北省农业信息网:作为全国重点农业大省的湖北省,近年来

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作为实现湖北省农业跨越

式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全省17个农业基点县市和17个市、州农业

部门实现了INTERNET互联,农业植保、畜禽养殖、湖北种业、湖北

蜂业、湖北油菜籽等专业网站建成并运行,全省各县市区均制定了本

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服务的规划,并联合各种传统媒体积极开

展了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2.2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受到地域、经济、认识等的制约

发展相对落后,十多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但还存在很多问题,资源分散、发展不协

调。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

别是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正在形成新的格局,呈现出五

个趋势性特征:

1、政府的主导化趋势。国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国

内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都表明,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

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

业信息化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2、需求的复杂化趋势。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

组织、农户等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在信息需求的种类上,新品种、

新技术、供求、价格、预测等信息成为热点;在信息需求的质量上,

及时、有效的定制信息成为主流;在信息需求的主体上,农民的需求

势头强劲的同时,各类涉农企业、中介组织等需求也较为迫切。

3、渠道的多样化趋势。由于各地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和经济实

力的差别,农业信息化的推进方式也各不相同。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

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呈现出多渠道、多手段综合应用、模式多

样化的态势。“三电合一” 信息服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有效

方式之一。

4、工作的交织化趋势。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

使农业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

消费等各个环节,农业信息工作的内涵更丰富了,外延扩大了,与农

业各产业结合更紧密了,出现了工作交织推进趋势。

5、发展的社会化趋势。政府主导并不排斥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主导的重要意义在于动员、统筹、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电信

运营等工商企业的力量,根据国家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合力推进农业

信息化。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4.3江西省发展现状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步履蹒跚,受投入不足、人员

匮乏等多方面影响,信息化工作总体滞后。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

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在全省涉农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的

共同努力下,围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农业信息服

务水平,在农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的构建

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网站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我省已建成江西农业信息

网、江西新农村建设网、江西农村综合信息网三个专门为“三农”服

务的省级网站。这些网站依托自身优势,及时在网上发布农业科技、

农业政策等涉农信息,宣传我省农业生产情况和农产品信息,及时为

农民提供全面、准确的农业和市场信息。这些网站由于信息更新及时、

内容丰富、界面友好,现已成为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工作、信息交流的

平台和向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有效地满足了各级政

府、农业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对市场、科技、政策等农业信息

的需求。

农业信息网络。近年来,我省涉农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不断加

强农业信息网络的延伸力度。江西农业信息网经过几年努力,目前,

全省11个设区市已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网站并与江西农业信息网链

接,22个县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82个县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成了

信息服务平台,1536县乡级信息服务点通过网上认定认证,其中乡

镇信息服务站1252个,占全省乡镇的86.4%。同时,网络信息服务

内容也由单一市场信息拓展到产品供求、市场分析预测、劳动力供求、

权益维护等各方面。目前,我省省市两级农业网络畅通,县乡两级网

络正在形成,为下一步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一站通”网上交易平台。“一站通”是农业部在中农网上开辟

的供求信息服务平台,它是电子商务的雏形,农业企业及广大农民可

以通过“一站通”发布和采集农产品供求信息,既而进行现货交易,

方便快捷,目前,我省注册“一站通”会员4千多名,网上交易近千

起,交易额逾亿元。

手机短信、“118”等声讯平台。萍乡、抚州等地农业系统已开通

了手机短信服务,每个农业干部每天至少能收到一条农业信息,这为

农业干部了解当前农业形势、指导农业农村工作提供帮助;声讯服务

如吉安的“118”农民热线是成功典型,吉安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为

市局和13个县局按统一标准建起了“农民热线118”信息服务中心,

储备了一批农业专家学者,为农民群众释疑解答,极大地方便了农民。

另外如赣州“农家乐”、新余的“800”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农村信息员培训工作。结合江西省政府推进的“阳光工程”的全

面实施,大力开展了农民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知识培训。近年来,我省

各地农业部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信息员

培训,到目前为此,共举办信息员培训班120余次,培训农村信息员

6千多名。

4.4南昌市发展现状

南昌市450万人口中,有近258万在农村,目前,农村固定电话

用户有28.7万,不到电话总用户数的35 %,农村电话普及率仅有14%;

我市“村村通”工程已实现,电信宽带网络已到达乡镇,但全市的农

话普及率和宽带渗透率还比较低,全市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3.5万,

农村宽带用户仅有3068户,占比仅为2.27%,其中乡镇宽带用户为

2574户,乡镇以下宽带用户只有494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

我市当前城乡之间“数字鸿沟”仍在扩大,因此,加快我市“信息化

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村社

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南昌农经网建设。南昌农经网自2001年6月开通后,先后进行

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