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华护理杂志_稿约
734
中华护理杂志2002年10月第37卷第10期
2 结 果
2.1 两组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比较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
2
溶液,或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等。我们认为,配药过程可增加药液污染的机会,而且有报道称使用庆大霉素液行膀胱冲洗时出现血尿,事后做庆大霉素皮试呈阳性反应。我院使用呋喃西林溶液行膀胱冲洗。实验组有1例病人对呋喃西林液过敏,改用生理盐水取得了同样的效果。但我们认为,使用生理盐水行膀胱冲洗只有清洁作用而无杀菌作用。开颅手术病人均限制入液量,故尿液的产生相对较少、时间延长,不能及时建立有效的排尿反射。我们认为拔除尿管后能否顺利排尿,关键是首次有效排尿反射的建立,因而用呋喃西林液行膀胱冲洗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两全之策。
本组有13例再次导尿,留置尿管时间均>20h,其中10例为男性。提示我们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拔管后越易发生尿潴留,且男性病人因尿道长而更易发生尿潴留,因而应尽早拔除尿管。3.3 使用中注意事项
呋喃西林属硝基呋喃类杀菌药,在酸性环境中杀菌活性最强(尿液pH值为5),而且不被血液重吸收。但在使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前询问过敏史,已知对呋喃西林过敏者禁用; 因在小儿中使用的安全性尚无明确的资料支持,故年龄小于16岁者不宜使用呋喃西林; 若呋喃西林液出现结晶,使用前需加热至结晶全部溶解,否则影响效果; 冲洗前将膀胱内的尿液放净,以充分发挥呋喃西林液对膀胱壁的刺激作用;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4 小 结
对开颅手术留置尿管的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除尿管,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呋喃西林液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黏膜杀菌剂,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可直接使用,病人易于接受,因而是一种适宜的可预防拔尿管后尿潴留的膀胱冲洗液。
参 考 文 献
1 王永琦.预防拔出留置导尿管后尿潴留的点滴经验.中华护理杂
志,1992,27(2):60.
2 郭新晓.硫酸镁预防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黑龙江
护理杂志,2000,6(8):6.
3 郭春莲,郭凤梅.63例院内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
研究,2001,15(4):201.
4 刘秋玲,张乐平.预防留置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措施的研究进
展.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11-12.
5 朱玉芹,崔云双,张玉香,等.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对照
研究.齐鲁护理杂志,1999,5(5):5.
[5]
例数5050
有效无效
顺利 辅助 百分率(%)再次导尿 百分率(%)4024
815
9678
211
422
=7.16,P<0.01
2.2 两组拔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比较
实验组拔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为2.15 1.09h,对照组为3.31 1.35h。经统计学处理,t=3.30,P<0.01,提示差异有显著性。2.3 两组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收缩压情况拔除尿管后4h内排尿的病人血压无明显变化,超过4h未排尿时,病人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变化,收缩压升高2~4kPa,烦躁且头痛明显,但舒张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拔除尿管后不同时间(以4h为界)排尿时收缩压变化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 论
3.1 膀胱的生理适应性
正常成人当膀胱内尿量达到100~150ml时,开始有膀胱充盈的感觉,尿量150~250ml时开始有尿意;尿量250~450ml时则引起排尿活动。以呋喃西林溶液充当人工尿液,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膀胱使之充盈,对膀胱壁产生强烈刺激,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而产生排尿反射,继而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膀胱内压增高,最终引起反射促使排尿。3.2 膀胱冲洗的作用
插入或留置导尿管可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重者造成黏膜损伤,为细菌侵入及繁殖提供了条件,因
[3]
而在拔除尿管后仍可诱发尿路感染。同时,由于害怕和羞怯心理,部分病人在导尿时插管困难,故而易损伤尿道黏膜;而在拔尿管时,由于拔管动作对尿道黏膜造成机械性刺激,亦可致使尿道黏膜水肿,管腔变窄,造成排尿困难。膀胱冲洗是预防和控制留
[4]
置导尿病人泌尿系感染的措施之一。500ml呋喃
[2]
西林溶液进入膀胱后,与膀胱内壁充分接触,从而起到杀菌和清洁的双重作用。拔除尿管时呋喃西林溶液随之排出,可杀灭并排除存留在尿道中的细菌,不仅可预防尿路感染,同时可避免拔管时对尿道黏膜的摩擦和损伤,从而缓解排尿困难,利于排尿。
目前临床上较常使用的膀胱冲洗液有呋喃西林
(本文编辑
王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