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市国税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促进税收征管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提高税源管理质效,我局决定结合实际,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税收工作主题,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税收管理要求,在保持现有征管机构状况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更合理、税源监控更有效、税收执法更规范、纳税服务更优化,征管效能更优质。
二、组织领导
加强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宏强任组长,党组成员赵丽华、赵向民、许创宇、伍振豪任副组长,征收管理股、办公室、政策法规股、收入核算股、各税源管理股、纳税服务股、人事教育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和组织领导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赵丽华副局长(兼),副主任:征管股、人教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征收管理股,负责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基本任务
(一)实施税源的科学分类。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状况、管辖纳税户数、税源现状、行业分布特点和税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配置情况,我局采取按纳税人性质分为三大类税源:一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二是出口退(免)税企业;三是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含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下同)。对不同类别纳税人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根据纳税人征管记录和管理情况,适时调整纳税人类别,实施动态管理。
(二)结合实际,选定模式。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区纳税人户数、行业特点、税源分布、人力资源、对纳税人的影响程度等实际情况,我局确定在辖区范围内以“集中管理+分片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突出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出口退(免)税企业集中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即在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不变的前提下,明确税源管理二股主要负责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施集中管理,并在股内设置2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工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个小组管理商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根据我区的地形,原则按天宁北路为界分东片、西片,明确税源管理一股对西片纳税人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对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在股内设置3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非增值税纳税人,一个小组管理小规模纳税人查账计征户,一个小组管理〝双定〞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明确税源管理四股对东片纳税人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对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在股内设置3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非增值税纳税人,一个小组管
理小规模纳税人查账计征户,一个小组管理〝双定〞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明确税源管理三股主要负责对出口退(免)税企业实施集中管理,并在股内按企业类型(生产企业、外贸企业)设置2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对其进行细化分类管理。
(三)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细化管理职责。我局在确定“集中管理+分片管理”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保持现有四个税源管理股的机构不变的前提下,以征管流程、税收管理员制度和市国税局的要求为导向,合理调整各税源管理股的岗位和职责,将税源管理股的职责分为综合事务类、日常管理类、纳税评估类岗位职责。综合事务类岗位主要承担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等职责;日常管理类岗位主要承担户籍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职责;纳税评估类岗位主要承担分析比对、约谈核实、结果处理等职责(详见附件:税源管理股岗位职责)。
1.税源管理二、三股及其所属的税收管理员,要突出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的职责,内部一般设置综合事务岗、日常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三类岗位,其中综合事务类岗与日常管理类岗可以合并设置。
2.税源管理一、四股及其所属的税收管理员,要突出强化行业税收日常管理的职责,落实“分片加行业”管理的要求。内部一般设置综合事务岗、日常管理岗、纳税评估岗三类岗位,纳税评估类岗位可选择设置,也可以增设个体工商户管理类岗,对个体工商户实行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
各税源管理股根据人力资源状况,岗位职责的设置可以实现“一岗多责”或“一责多岗”,岗位人员设置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按岗位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责,按职责要求配备人员,逐步形成多层次的税源管理团队。
(四)明确职责和分工,建立管理机制,形成综合管理合力。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信息管税”的工作要求,要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形成综合管理合力。
1.建立纵向互动机制。区国税局及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组织领导我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指导各部门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 “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责和协作制度。形成各部门、各环节联动配合的税源管理机制,通过税收分析为纳税评估确定疑点、指明方向;通过纳税评估引导税法遵从,并发现管理漏洞,为税源监控提供监控模型;税源监控通过采集涉税信息及汇总归纳分析、评估反映的问题,改进和加强日常管理,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高风险纳税人提交评估,形成一种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1)征管部门负责拟定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规划、制
度、方案,根据政策法规部门设置的风险预警指标、税种评估办法汇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并负责纳税评估的任务下达和筛选以及综合评估的沟通协调;
(2)收入核算部门负责税收经济分析和重点税源风险预警;
(3)政策法规股负责本部门职责相关的风险预警指标设置、评估办法和税收分析、反避税、所联系企业的税源管理与服务、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和非居民税源管理与服务;
(4)各税源管理股负责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
(5)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相应税源针对性服务规范的建立和监督实施;
(6)人事教育股负责税源管理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绩效管理;开展税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
(7)信息中心负责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所需数据的抽取、提供,以及数据维护、相关信息系统的完善等技术支持工作。
(8)办公室负责对外宣传工作。根据工作方案,拟定对外宣传材料,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3.建立外部协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国、地税之间的情报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推进纳税服务、税务登记、定额核定、认定评定、税种控管、欠税公告、纳税评估、税收检查、委托代征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对零散税源可依
法实施委托征收。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发挥税务代理机构在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五)编制行业的管理指引,深化纳税评估工作。
1.工作目标:根据我局税收征管特点确定重点行业,制定区局重点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制定纳税评估工作流程,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案例,形成我局完整规范的纳税评估体系。在开展重点行业纳税评估的基础上,逐步覆盖我局所辖纳税人各行业。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机制,提高我局纳税评估工作质效。
2.区局成立纳税评估工作管理小组。评估工作小组设在政策法规股。组长由政策管理股长兼任,副组长由征管股长兼任,成员由政策法规股、征管股、税源管理股、信息中心业务骨干组成,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开展工作。
3.评估小组工作职责。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计划,定期召集评估小组人员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市国税局关于编制行业管理指引的要求和上级下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引,在分析纳税人的经营特点、发展前景、税源现状和变化趋势、服务需求等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纳税评估工作指引。同时确定我局重点行业,制定我局重点行业和出口退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组织制定纳税评估工作流程,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案例,并以此制订适合我局、具有行业特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引,定期召开纳税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纳税评估工作。
4.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工作。各税源管理股要按照《端州区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方案》及区局确定的重点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评估
标准,以及评估工作流程、评估模型和案例,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工作。各税源管理股要定期对本股的纳税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归纳编写案例和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引上报区国税局,为积累经验,调整方法,提高质量创造条件。
(六)充分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认真推广应用税收征管辅助系统(二期),要在应用好一期的基础上,深化应用好二期功能。及时、完整、准确地开展税源信息采集,加强信息的整理、存储和管理,确保信息质量;要优化数据监控模块应用,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要提高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的效率和质量;要逐步强化税收风险识别、排序、任务下达、处置、反馈、考评的统筹管理,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要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以业务为主导,以技术推动业务的创新并提供保障。
(七)推进制度创新和队伍建设。
1.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管理员作为税务机关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科学分工和科学分权的原则,梳理明晰职责范围,合理归并岗位,规范工作要求,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监督检查,逐步建立起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以充分发挥其在税源管理中的中坚作用。
2.建立和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骨干队伍。建立区局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库,如纳税评估、反避税、数据分析以及行业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并注意合理安排使用,实施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
3.重视和加强税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享和管理,善于总结、提炼与分享实际工作经验和管理资源。
四、实施步骤
按照市国税局的总体部署,我局本着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整体推进工作。
(一)准备阶段(2010年4-6月)
1.按照市局有关要求,制定《端州区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试行)》,上报市国税局,同时,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动员。
2.科学划分纳税人类别,确定税源专业化分类标准和管理模式。
3.根据现有人员综合素质,研究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后的人员调配,优化资源配置。
4.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宣传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为实施阶段做好准备。
5.组织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培训。
6.核实纳税人名单,并制作纳税人清册。为准确核实目前我局管辖各类型的纳税人,要求各税源管理股利用CTAIS系统,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案的纳税人分类管理要求,搜索出相关分类的纳税人名单,并进行核实和补充,对遗漏的企业要及时补充增加,列出纳税人分类清册,做好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并于2010年6月24日前报征管股。
7.做好CTAIS系统相关设置。各税源管理股在2010年6月30日,在CTAIS系统中,对所管辖的纳税人的所属税源管理股和主管税务官员信息进行相关设置和更改,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后征管软件信息正确。
8.做好纳税人资料移交。各税源管理股要在2010年6月30日前将
2010年5月前纳税人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入盒,并造册登记。纳税服务股(办税服务厅)对6月份征管资料暂不移交给税源管理股。
(二)实施阶段(2010年7月)
1.按照实施方案部署和要求,组织学习动员,研究确定业务交接方法并明确交接责任,制定有关配套措施,确定各税源岗位人员的选用标准和要求,摸清各税源管理股税源调整的基数,确定属地管理的区域,研究确定税收征管软件系统权限设置调整和税源调整的方式,组织进行对外宣传等各项工作,全面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事项落实到位,完成各项工作交接。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纳税人实施专业化分类管理,并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果。
2.业务部门要加强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指导,通过了解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加以研究解决。
3.加强与上级联系,报道工作动态,将工作开展情况和碰到的问题及时向市国税局汇报和反馈。
4.加强与兄弟单位交流学习,组织有关人员到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好的兄弟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吸取借鉴好的经验,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2010年11月1-10日)
认真总结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经验和做法,形成文字材料,连同《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情况表》一并于2010年11月10日前上报市国税局。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务部门顺应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按照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划分税源,优化资源配置,善用科技手段,优化纳税服务,规避执法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强化征收管理的一种模式。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税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重要手段以及加强信息管税工作的重要措施。各部门及其所属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将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有序有效运转,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统筹好各项税收征管资源,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全面抓好工作的落实,迅速组织到位,加快工作推进,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整体工作运行质量和效率。一是周密、迅速地做好各税源管理股职责调整落实、人力资源调配以及资料、业务、资产、设备的交接工作,落实好各项工作交接要求,严肃工作交接纪律,明确交接责任,切实加强对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队伍的思想和工作秩序稳定;二是在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初期,各部门要着力抓好各项工作关键环节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畅通纳税人反映问题的渠道,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确保服务质量不下降,征管工作不断档和业务体系的正常运转,保持工作和政策的连续性;三
是为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有序推行,有关部门要抓紧抓好考核、监督机制和执法责任的落实;四是加强与市国税局的汇报和反馈,将工作进度、成效以及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反映上报;五是要做好向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的工作,积极争取理解和支持;六是要做好向纳税人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目的意义,畅通纳税人反映纳税诉求的渠道,及时了解纳税人意见,切实解决好运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有序有效地运转做好工作保障。
(三)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格局和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的需要,调整充实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素质要求高的专业管理岗位人员,加强纳税服务、信息分析、纳税评估、反避税、国际税收等专业队伍建设,落实好定期轮岗制度。结合业务规程和岗责的调整,按照分类专业岗位的工作要求,人教部门要制定我局的各类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加强岗位业务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平时的学习时间,认真组织岗位人员进行业务规程学习和工作经验交流,采取能者为师的做法,切实提高业务技能,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四)落实责任,按时完成CTAIS系统相关设置。征管软件纳税人信息修改统一由专业化管理后新成立的税源管理股负责,税源管理负责人要按照区局要求,认真落实责任,按时完成CTAIS系统相关信息设置和修改。
(五)按时完成涉税事项审批。要求各有关部门必须在2010年6月25日前完成所有的涉税事项文书审批(包括征管辅助系统考核的各
项工作任务),因特殊情况未能完成的,要造册登记,说明原因,并做好移交。
(六)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的全新的工作,因此,各税源管理股要按照区局工作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注意收集在推行工作中的管理方式、管理措施、有关数据和管理经验等材料,并研究、对比和分析不同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优点和不足,结合实际撰写工作总结,连同《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情况表》、各自编制的行业管理指引,一并于2010年11月1日前报税源专业化管理办公室。
江苏省徐州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引发绩优效应
2010年12月28日
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江苏省徐州市国税局组织收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增长,前11个月达到221.38亿元,同比增收48.64亿元,增长28.2%,增幅居全省第三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全年国税收入预计将达到235亿元,为地方财力快速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徐州市国税局局长刘晓东欣喜地说:“全市国税收入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是税源专业化管理大变革带来的质效飞跃。自2010年以来,徐州市国税局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逐步取消管理员管户制度,实行以管事制为主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纳税人和经济发展,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加强税收征管,维护公平、和谐的税收法治环境。”
多元化时代推进税源管理模式发生变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纳税人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也不断出新,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了解到,在过去的税收征管工作中,税收管理员对于责任区企业的管理,几乎是全职能、保姆式的,大而全的税收管理员模式导致税源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方式被动、税源质量整体不高。徐州市国税局一位基层税收管理员向笔者诉苦:“原有的模式让我们身负三座大山,庞杂的事务、艰巨的责任以
及较高的风险。”目前,全市共有9.3万户纳税人,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200余户,最多的要管近300户,承担40余项工作,平均每人每天要完成各项工作7件~8件,同时管户制又造成了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执法风险加大。
因此,要彻底扭转这一现状,真正实现征管目的性的回归,就必须寻求一种全新的税源管理模式。刘晓东分析说:“新型的税源管理模式应将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实现税收管理精细化,从而不断降低外部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新型的税源管理模式应能分解税收管理员过于集中的管理权限,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防范内部执法风险。基于实践的前提下,徐州市国税局紧扣税源管理主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开启了一场税收征管体制的大变革。
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
据介绍,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税收管理全过程,根据税收风险发生的特征和类型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将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等职能进行合理配置,形成职责分工明确,资源优化配置,运行衔接顺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格局。这种模式体现了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充分信任,改变了过去一人得病、大家吃药的粗放式管理局面,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增强了税源管理的针对性。
笔者了解到,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后,徐州市国税系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实现了三个明显的转变。
属地管理向分类分级管理转变。按照税源规模大小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中小税源和零散税源三类,对重点税源实施集中专业化管理,市局将占全市国税收入50%以上的126家市属及以上企业和市区外资企业集中到七分局管理,防范重点税源流失和执法风险,确保主体税源稳定增长;对中小税源实施属地加行业的专业化管理,强化对中小税源中重点和特色行业的管理,实行行业性风险监控;对零散税源,将依托各级政府在个体纳税人聚集程度高的区域设置代征点,受理定额个体工商户的发票领购缴销、发票代开等事项,实行社会化委托代征。
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在保持属地管理、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大征管格局不变的基础上,把税源管理工作事项进行细化,分为税收基础管理类事项、税收风险管理类事项和复杂调查核批类事项。税源管理方式不再是过去的分户到人,而是分事到人;税收管理员也不再是固定管户、包办各类涉税审批事项,而是按照岗位分工随机处理相关事项。管事制扭转了管理员一员多责、一员多权的局面,有利于规范税收执法。
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转变。在将税源管理领域事项细分为税收基础管理、税收风险管理和复杂调查核批三类事项的基础上,组建三类事项管理团队,实行集体审议管理,改变过去管理员一人应对所有管理事项不全面、不深入的局面。另外,遇到重大涉税风险事项,
市、县局层面还将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临时性团队,采取打歼灭战的方式实施集中应对。 完善的内控机制带动税源专业化管理高效运转
刘晓东告诉笔者,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科学、严谨、透明的内控机制建设是关键,是带动税源专业化管理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制度化建设推动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科学性发展。徐州市国税局先后建立起月度联动会议制度,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在上下级间、部门间、业务流程间的良性互动;实行随机派工制度和集体审议制度,随机分配风险应对和调查事项,通过集体审议,实现了分权制衡,降低了执法风险,杜绝了潜在的人情税、关系税;完善团队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法,为各团队明确工作目标、科学分配任务、保障高效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透明严谨的工作程序实现了征管各环节之间的有效制约。按照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徐州市国税局对税源管理部门的岗位及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打破部门、层级之间税收征管程序的壁垒,新增了重点税源管理岗、日常检查及纳税评估岗,进一步明确税源管理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通过业务重组、优化组合,建立起信息流畅、目标清晰、责任明确的征管流程。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统一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标准。不断深化和应用集税收征管、流程管理、监控决策于一体的江苏国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一次录入、信息多重共享;相继推出了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税源管理平台、执法检查与执法风险预警系统,不断丰富风险特征库,完善税源联动平台,从事前预警、事中评估、事后追究构筑起严密的税收执法体系,实现对税源的自动监控,极大地减少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税收管理方式变革促使税收跨越式增长
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在带来税源管理模式变革的同时,也使得税收获得跨越式增长。
税源管理更精细化。来自徐州市国税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税收超亿元的17户企业共入库税款118.42亿元,占收入总额的58.25%,支撑起全市国税收入的半壁江山;中小型企业发展势头更加迅猛,2010年前11个月,全市私营企业新增注册资本(金)334.95亿元,共完成国税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94.89%;个体户企业社会化征管范围持续扩大,目前全市已成立4家委托代征点,受惠纳税人达5000余户。
风险应对更富成效。目前,全市已建立了59个风险管理专业团队,出台了20余项风险应对措施,综合运用税收分析、风险提醒、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等应对措施,大力加强税收风险管理。自今年以来,徐州市国税局共补缴税款和滞纳金2.6亿元,同比增长136.92%,有效地净化了税收征管环境。
纳税服务更优质。不断完善的纳税服务机制,促使办税效率和成本一升一降。改革后,徐州市国税局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办税模式,纳税人主动发起的事项通过办税服务厅、国税网站、12366咨询热线向国税部门提交,不再需要找管理员,大大降低了办税成本,提高了办税效率。
人才队伍更完备。逐步建立起了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全市国税系统从事税源专业的管理人员增长30%以上,县(区)局税源专业管理人员占税源管理人员比例达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