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各类自然灾害分布、成因、危害、治理对策一览表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分为死火山、 活 火山和休眠火 山三大类。
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 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 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 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 山喷发。
影响。具体有: ① 火山喷发为地球 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 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原始的水汽; ② 强国际合作等。 火山灰遮大蔽日,削弱了太阳辐射, 降低了大气温度,有利于减缓全球变 暖的压力; ③ 火山灰里富含矿物 质.能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沃的土壤; ④ 火山喷发物中, 含有丰富的硫黄矿 等多种矿物。 (1)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 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 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 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 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包括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等 等) 。
滑 坡
滑坡是斜坡上 的岩体或土体, 在重力的作用 下, 沿一定的滑 动面整体下滑 的现象。
多发生于地势起伏大、 形成的原因具有复杂性,既有自然因 岩体和土体结构松软、 素(地形、地质、降水、植被),又 比较破碎, 植被覆盖差 有人为因素(毁林、开矿、工程建设) 而又暴雨集中的地方 (1)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2) 摧毁城镇、工厂、矿山;(3)破坏铁 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 (4) 破坏土地、森林、植被等
表二:气象灾害 灾 害 类 型 洪 涝 灾 害 概念 分布 成因 危害 治理对策
(1)从气候因素看,集中 在中低纬地区,主要是亚热 水、涝害、湿害。(1) 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 洪水:大雨、暴雨引起山 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 区。(2)从地形因素看, 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多发生在江河两岸,特别是 (2)涝害:雨水过多或 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 的地区。(3)我国有五个 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 造成农田积水成灾。(3) 洪涝多发区:①两广大部、 洪涝:洪涝灾害可分为洪
自然原因: (气候)降水持续 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 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 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 北涝; 副高弱: 南涝北旱); 台风的影响;厄尔尼诺现 象。 (水文水系)缺少天然的 入海河道(淮河); 水系支流 多
(扇形 水系、 树枝状 水
暴雨洪水来势猛,常常冲毁堤 围、房屋、道路、桥梁、淹没 农田作物、冲刷土壤,还可能 引起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不 仅使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而且危害人、畜的生命安全, 是一种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
防洪则需要工程措施 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土程 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 河道,修建水库或分洪区。 非工程措施,包括洪泛区土 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 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 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 等。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湿害:洪水、涝害过后排 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 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 缺氧而成灾。
闽南和台湾;②湘赣北部地 区;③苏浙沿海和闽北地 区;④淮河流域;⑤海河流 域。 (4)时间:春夏秋
系),汇水集中;河道弯曲 (荆江河段)。 (地形)地势低 洼(海河、 珠江); 人为原因: 滥砍滥伐, 造成水土流失加 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 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 流域)。
河流防洪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利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蓄洪区;建 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 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沙 尘 暴 现 象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 西北;华北地区。冬春、以 春季最为严重 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1)浮尘:尘土、细沙均 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 见度小于 10 公里的天气现 象;(2)扬沙:风将地面 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 浊, 水平能见度在 1 公里至 10 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3)沙尘暴:强风将地面 大量尘沙吹起, 使空气很混 浊, 水平能见度小于 1 公里 的天气现象;(4)强沙尘 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 使空气很混浊, 水平能见度 小于 500 米的天气现象。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降水 少; 快行冷锋天气影响, 春 季大风日数多; 地表植被稀 少等。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破坏 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开矿。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 、法 加强管理; 控制载畜量; 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 规, 成人蓄亡。⑵ 沙埋:以风沙 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 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 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 还林、 推广轮牧;禁止采伐 发菜 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 等。 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 严重威胁。⑶ 土壤风蚀:每 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
影响区 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 害,风蚀深度可达 1~10 厘 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 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 高达 106~107 吨,其中绝大 部分粒径在 10 微米以下,对 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 力造成严重破坏。 大气污 ⑷
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 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 物(TSP)增加,大气污染 加剧。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台 风
台风(飓风) :台风和飓风 都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 面温度在 26 ℃ 以上的广 阔洋面上, 属于热带气旋中 强度最强的一级, 仅因所在 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 西北 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 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或以 上的称为台风; 印度洋和大 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 最大风力在 12 级或以上的 称为飓风。
世界热带气旋的源地主要 分布在南北纬 5°~20°水 温较高的洋面上。北半球 为: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 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五个海域;南半 球: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 洋西部和东部三个海域。主 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 (中国东南沿海)、西北大 西洋(加勒比海沿岸)、孟 加拉湾。台风多发生夏秋季 节,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 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 素, 我国冬半年常发, 秋末、 冬季、初春为主。影响范围 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 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1)台风经常给社会和人类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 带来较大灾害,常引起建筑物 雨、风暴潮造成。 及设施的破坏和倒塌,并造成 车辆的颠覆、 失控、 无法运行,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 船舶的流失、沉没,电线杆的 面:(1)带来丰沛降水,缓 折断、损坏,树木、农作物的 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2) 倒伏和落果,台风带来的强降 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雨还会引发山洪暴发等。 (2) 但它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益 处,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一 是提供大量淡水资源。二是起 到调温作用。三是保持热平 衡。 对农作物而言,尤以秋季和春 灾害特点: 降温幅度大、 风 季的寒潮危害最大。 力强、 影响范围广、 出现降 寒潮的利用:冻杀害虫;大雪 温、 大风、 暴雪冻害等灾害 缓解春旱。 性天气。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 象卫星跟踪、沿海雷 达监 测)。提前做好防御工作, 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 要措 施。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 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 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
寒 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人侵造成 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并伴有 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 潮。
主要防御措施是提前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 或警 报;提醒有关部门作好防寒 准备等。
干 旱
干旱: 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 降水
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 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 象。 旱灾:指土壤水分不足,不 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 的需要, 造成较大的减产和 绝收的灾害。
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变化 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 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 区是世界上发生旱灾频率 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 灾最严重的地区。中国华北 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 地区冬旱。
华北地区干旱: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蒸发、 气温) 温带季风气候, 全年 降水少, 河流径流量小; 降 水季节、 年际变化大; 人为 原因: (农业土地利用、种 植结构、 城市建设、 人口增 长、 生产水平以及水利工程 的供水能力) 人口稠密、 工 农业发达, 需水量大; 水污 染严重; 浪费多, 利用率低。
(1)干旱的直接危害是造成 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 难,农牧民群众陷于贫困之 中。 (2)干旱的间接危害是引 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①影 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 化和沙漠化。②干旱促使生态 环境进一步恶化 : 气候暖干化 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 分干涸和断流;干旱导致草场 植被退化;气候干旱加剧土地 荒漠化进程③冬春季的干旱
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 措施。具体如因地制宜实行 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 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 林, 改革耕作制度等等。 (开 源节流)南水北调;修建水 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 质; 减少水污染; 减少浪费, 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 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 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 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 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 淡化等。 各地区干旱成因:(1)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2)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 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3)长江中下游伏旱:7、8 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4)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 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5)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6)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 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表三:海洋灾害 灾害类 型 灾害性 海浪 概念 分布 成因 危害 治理对策
由强烈大气扰动,如 热带气旋、温带气旋 和强冷风等引起的海 浪,在海上常能掀翻 船只,摧毁海岸工程, 给海上航行、施工、 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 等
带来危害,这就是 灾害性海浪 由热带气旋引起的, 称为热带气旋风暴 潮,其中由台风引起 的,又称台风风暴潮 主要侵袭太平洋、 印度洋 和西北大西洋沿岸地区, 中国 (东部大江大河的入 海口、 海湾沿岸和沿海低 洼地区) 、孟加拉国、美 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 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 发 生季节:夏秋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 区, 以欧洲北海沿岸, 美 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 (渤海、 黄海) 海区沿岸 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 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引起的海面 异常升高或降低, 使其影响海区的潮位 大大偏离平常潮位。
(1)在海上常能掀翻船只, (2)摧毁 海岸工程(堤岸、码头)(3)沉损沿 , 岸船只, (4)海浪冲上岸后,使水产养 殖受损、 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盐渍 化。
风 暴 潮
台 风 风 暴 潮
温 带 气 旋
由温带气旋引起的风 暴潮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风 暴 潮 海啸 由海底地震、火山爆 发、风暴、水下塌陷 和滑坡引起的巨浪。 大部分为地震引起 的。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 境条件下,海水中某 些浮游植物、原生动 物或细菌爆发性增 殖或高度聚集而引 起水体变色的一种 有害生态现象。
较多。发生季节:春秋
世界上 80%~90%的海 啸发生于太平洋、 印度洋 沿岸地区
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水下塌 陷和滑坡引起
摧毁沿海建筑,夷平村镇,
建立海啸 预警系统
赤潮
珠江口、渤海、杭州湾、 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 等。 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 5~10 月。较封闭平静的 海区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 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 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 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 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 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 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 严重的污染 了养殖水域。 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 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 发生的根本原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 窒息、中毒死亡;危害人体健康;影响 海洋旅游业。1、 破坏 渔场 的 铒 料 基 础,造成渔业减产。2、赤潮生物的 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 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 造成这些生物 窒息而死。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 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 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 有害物质, 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 亡。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 中含有生物毒素, 能直接毒死鱼、 虾、 贝类等生物。
控制污水 排放量, 实施污水 处理,使 用无磷洗 涤用品
表四:生
物灾害 灾害类型 农 作 物 害 虫 蝗虫 分布 渤海和黄海沿岸滩 涂,黄、淮、海河沿 岸滩地、河北、山东 的低洼地区 危害 世界谷物每年损失约 14%,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灾难 治理对策 (1)化学防治:喷药;撒放毒锌。 (2) 生物防治:牧鸡食蝗;微孢子虫灭蝗
黏虫
华 南 到 东 北 的 广 大 造成农作物大幅减产 东部地区,在西北、 西南地区也时有发 生 南方水稻种植区 水稻枯鞘、枯心,大面积死亡
(1) 人工杀虫: 食物诱杀、 灯光诱杀; (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 (3) 化学防治:喷洒农药
水稻螟虫
(1)农业防治:清除杂草,合理排灌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各类环境问题分布、成因、危害、治理对策一览表
表五:生态破坏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温 室 效应
全球
①推广使用绿色能源。②改善能 温室气体:主要是 CO2;其他有氯氟烃 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等 (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 ③采用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产生原理:CO2 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 区被淹。原因: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 ④进行清洁生产;⑤植树造林,加 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 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②极地增温 强生态保护;⑥开发利用新能源和 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强烈,部分极冰融化。(2)世界各地 可再生能源;⑦调整产业结构,发 展循环经济;⑧节能减排,转变经 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导致各 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 济增长模式;⑨进行国际合作 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干旱地区 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 石油和天然气, 将变得更干旱。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 释放大量的 CO2;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 植物吸收的 CO2 减少,使大气中 CO2 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亚寒 的含量增多。 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 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酸 雨 ( 酸 雨、酸 雾、酸 雪)
几乎全球世界:西欧、北美、 日本;中国:南方。 近些年, 由于硫氧化合物(二
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氮 氧化物(NOx)和湿润的气候。 主要污染 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 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 SO2、
使河湖水酸化, 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 及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 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危害人体健康。
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 SO2。 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 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成为仅 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 雨区。 臭 氧 层 空 洞 南极地区的臭氧在 9~11 月 含量最低(联系季节: 我国秋 季)。 近十多年来,青藏高原上空 也出现了臭氧低谷(约比同 纬度地区低 11%左右), 产生原理:氯氟烃等气体在低空不易 分解,上升到平流层,破坏臭氧,使 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臭氧含量低 于 200 du,du 为多布森单位)。 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 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
减少酸雨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 化合物和氮氧
合物的排放。 (1)减少 矿物燃料的消费量; (2)进行技术改 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硫 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 放;(3)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 SO2 气体制成硫酸(发展洁净煤技术 和洁净燃烧技术)。回收 SO2 等,开 发清洁能源,倡导清洁生产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 减少并逐渐禁止氯氟烃等消耗臭氧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另一方面 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制冷系统。 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 响:(1)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上升; (2)大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3)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这些物质迁移的原因是:通过大气环 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山地雪线上升,冰川消融量增大,河 流水位猛涨;(4)藏羚羊、野牦牛等 动物的分布区域发生明显改变。 (1)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或丧失, 粮食减产;(2)使河流下游和湖泊 泥沙淤积,库容减少,影响泄洪、蓄 洪,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对当 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 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 水 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 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 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 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 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沙漠化的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 使 可供农牧的土地面积减少, 土地滋 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 畜力下降, 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 低。 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 农业、 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 重损失。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 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秆还田; 1. 加强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研究; 2. 提 升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建 设 的 科 技水平;3. 科学实施小流域综合 治理;4. 坚持退耕还林还牧;5. 推广节灌技术; 调整农业结构. 6.
水 土 流失
黄土高原、 南方低山丘陵区、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 云贵高原、东北地区; 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地形起伏较大;人为原因:植被的破 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 (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 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 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 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 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 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 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荒 漠 化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 等地);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和 2 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 调 节农林木牧渔的关系;4 采取综 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当地能源问 题;5 控制人口增长; 6 推广作 物的轮休制度; 7 推进土壤保护 制度。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 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 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治 理盐碱地的措施有:①水利改良措 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 渗等) ②农业改良措施 ; (平整土地、 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 轮作、间种套种等) ;③生物改良措 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
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气候异常,全球变暖,蒸发旺盛;鼠 害、蝗害。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 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土 壤 盐 碱 化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 陆地区及滨海地区。黄淮海 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等。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 ; 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自 物生长。 然原因: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 蒸发量旺盛; 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 大水漫灌)。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植树造林等) ;④化学改良措施(施 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 硫酸钙等) 。 地 面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下沉、 沿 海 地 区 盐 渍 化 森 林 减少, 草 原 退化 湿 地 减少 湿地指不论天然的或人工 的、长久的或暂时性的沼泽 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还 有静止的或流动的、淡的、 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 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 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 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 田、水库、池塘等 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沿海 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水质恶 化。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跨流域调水。
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 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过度放 牧、开矿、挖药材、草原开荒、森林 虫害、草原鼠害、森林火灾 (1)土壤破坏是破坏湿地的一大因 素。人类不合理使用土地,导致了土 壤的酸化与其他形式的污染,这严重
1.水土流失 ;2.流沙淤积,堵塞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 水库河道;3.环境恶化,灾情频繁。 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退 牧还草、封育草场、建设人工草场、 合理规定载畜量、舍饲养羊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1)经济 功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原料 和水资源;(2)环境功能:维持生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
垦、 退田还湖
破坏了湿地内的生态环境; (2)环境 态平衡、 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 破坏。比如水污染、空气污染。这一 类污染造成了水体营养化、石油泄漏 污染等重大破坏,导致成千上万的水 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 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 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 因
生物及鸟类的死亡;(3)围湖、围海 而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是 造田。这一类经济活动会直接地减少 湿地面积。比如我国洞庭湖。当今地 洞庭湖面积与几百年前的形成鲜明对 重要的水源地; 湿地是生态环境的 优化器;湿地是重要的物种资源 库;湿地是重要的物产和能源基
比;(4)河流改道。这一类工程虽说 地。 大大地对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也对 防洪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却影响 了河流对湿地的水量补给作用。比如 我国的一些河流截弯取直工程,就破 坏了一些湖泊。 (5)不合理的人类活 动; (6)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向。 表六:环境污染 污 染 类 型 大 气 污 染 概念 污染源 危害 治理对策
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 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 达到一定的 浓度和持续时间, 并因此危害了人 体舒适、健康和福利
光 化 学 烟 雾
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 量污染物进入了大气,改变了 大气成分。大气污染物主要 有:颗粒物、硫氧化物、碳氧 化物、 氮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 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 体等 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发 汽车、 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 氢化合物(CH)和氮氧化物(NOx) 生光化学反应;逆温时及盆地 等一次污染物, 在阳光的作用下发 地形更易出现 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 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等二次污染物, 参与光化学反应过 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 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 做光化学烟雾。
对人体舒适、健康的危害,包括对 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影响,引起急 性或慢性病,以致死亡等;对福利 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自然环 境及财产器物等的危害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选择 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3)区域 集中供暖、供热; (4)改变燃料构成; (5)绿化造林; (6)大气污染控制技 术。
(1)损害人和动物的健康:人和动 物受到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 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
(1)控制污染源,减少氮氧化物和碳氢 化合物污染源的排放:①改善能源结构。 ②区域集中供热发展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2) 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
站, 取缔市 影响植物生长:臭氧影响植物细胞 的渗透性,可导致高产作物的高产 性能消失,甚至使植物丧失遗传能 力。(3)影响材料质量:光化学烟 雾会促成酸雨形成,造成橡胶制品 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建筑物 和机器受腐蚀,并损害油漆涂料、 区矮小烟囱。 ③推广燃煤电厂烟气脱 N 技 术。(2)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利用 化学抑制剂: 使用化学抑制剂目的是消除 自由基,以抑制链式反应的进行,从而控 制光化学烟雾的形成。(3)植树造林
水 污 染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 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 特征的改变, 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 用, 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 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纺织纤维和塑料制品等。 水污染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 (1)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后, 通过饮 的。水污染物主要有三大来 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 源: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 人急性或慢性中毒。(2)对工农业生 放的工业废水) 农业污水 、 (包 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 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 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
1. 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加 2. 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3. 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4. 实现废水 资源化利用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和生活污水(生活中使用的各 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 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 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 病细菌多)
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 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 顿。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 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 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 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 污染, 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 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含有大量氮、 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 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 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 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 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 亡, 水面发黑, 水体发臭形成“死湖”、 “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 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 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 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 水中断鱼大量死亡。
重要的水污染事件:1、水俣病事件 1953、1956 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 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 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
56 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 名命名。1991 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 2248 人,其中 1004 人死亡。2、骨痛病事件 1955、1972 年,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 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 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3、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 年 11 月 1 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 厂仓库失火,近 30 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 150 公里内,60 多万条鱼被毒死,5 00 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 年。4、“托 里坎荣”号油船污染事件 1967 年 3 月 18 日 英国西南七岩礁海域,该船满载 11.7 万吨原油在锡利群岛以东的七岩礁海域触礁,致使 8 万吨原 油流入海中,留在船体内的原油被引爆,造成英国、法国海域原油污染。造成大量鱼贝类和海鸟死亡,赔偿金额达 720 万元美元。这一事件后, 海洋污染成为海事的重要问题。
超全超详细四大类自然灾害和两大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措施。
土 壤 污 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 种途径进入土壤, 其数量超过了土 壤的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 质、组成、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 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 土壤质量 恶化
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主要有 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 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 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土壤污染会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 内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健康
(1)加强对于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 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防止向土壤任意排放 含各种污染物质的废物。 (2)合理施用农 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 (3)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 进行无害化处理。 (4)慎重推广污水灌 溉, 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要严格进行监测和 控制,最好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田。 填埋、 堆肥、 焚烧、 分类回收利用、发电、 发展循环经济、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处理
固 体 废 弃 物 污 染
指在生产建设、 日常生活和其他活 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农 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 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 半固 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固 影响环境卫生,广泛传播疾病。 态废弃物质 体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