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民搬迁任务胜利完成,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改观。“五个重庆”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品质和功能同步提升,全面完成主城区危旧房改造任务,在西部地区率先取消二级路收费,“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五干线”铁路网建成,森林覆盖率提高7个百分点,市民健康素质、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内陆开放高地快速崛起,两江新区起步良好,两大保税(港)区启动运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实现历史性大跨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入,住房、户籍、城乡建设用地等改革强力推进,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实现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常住人口的重大转折。社会民生持续改善,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一半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民生十条”增添惠民新措施和发展新动力;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3%、13.1%;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优化发展;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有力,基本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城乡全覆盖。社会更趋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开展“打黑除恶”,加强警务改革创新,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心百姓疾苦,化解社会矛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格局奠定良好基础,“唱读讲传”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十一五”时期,是重庆践行科学发展观,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实现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的五年;是重庆发展瓶颈和体制障碍实现重要突破的五年;是重庆综合实力提升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五年的巨大成就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市委市政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3 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 4 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5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年均增长 2010 年 年均增长 绝对数 (%) 预计 (%) 89 91.3 60 5 1.7 <4 52 <5 221.67 【19.2】 3500 450 10 【86.7】 2150 100 45 55 110000 1914 1394 12500 160 1100 36 【20】 80 -4.4 12 18 12 17 15 58 5.5 1.3 3.93 53 3.9 221.67 【19.67】 6934.8 2638.3 63 【241.1】 2880.1 124.3 49.4 74.9 112000 1865 1342 13000 200 1135 37 【20.9】 >80 -4.6 18.6 23.7 22.8 24.3 28.2 66.5 64.7
6 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7 人口自然增长率(‰) 8 城镇化率(%) 9 城镇登记失业率(%) 10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11 搬迁安置三峡库区移民(万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其中:引进内资(亿元) 12 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静态移民补偿投资(亿元) 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14 其中:进口(亿美元) 出口(亿美元) 公路通车总里程(公里)* 15 其中:高速公路(公里) 16 铁路营运里程(公里)* 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万
吨) 17 其中:集装箱(万标箱) 18 电力装机容量(万千瓦) 19 森林覆盖率(%) 2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2 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 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率 23 其中: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4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地表水国家标准) 25 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Ⅱ级天数(天)
73.7 23.9
73.7 23.9
80 90 Ⅱ—Ⅲ类 290
80 93 Ⅱ—Ⅲ类 311
市委市政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备注:1.2010年完成情况为预计数,以统计局最终发布数据为准;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为当年价,速度为不变价。3.【】表示五年累计数。4.移民静态补偿投资规划实施期间无统计指标,完成指标统计的实际投资量。5.公路通车总里程原不包括行政村、乡镇公路,按照交通部要求将行政村和乡镇公路纳入。6.高速公路因线路优化,建成线路完成规划目标。7.铁路营运里程因线路优化,建成线路完成规划目标。8.原规划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目标,根据国家下达给重庆的减排任务调整为排放总量。
9.城市居民收入规划目标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口径,规划执行过程中调整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十二五”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金融危机催使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在给我国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物质基础日益增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未来较长时期的工作主线。未来五年,重庆面临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形成的一系列发展优势将进一步释放效应,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将更加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将更加坚实。更为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举措重民生、顺民意、合民心,全市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市委、市政府充满信任和信心,全市人民满怀
市委市政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求发展、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展现出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这些都将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重庆未来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改革进入纵深推进的关键期,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任重道远;对外开放的区域竞争加剧,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圈翼”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三峡库区发展困难较多;资源环境问题较突出,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任务重,三峡库区等敏感区域环境约束紧;社会民生需求大,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调节利益关系、持续增加就业、保障公共安全、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等任务繁重。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十二五”时期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着力加快“五个重庆”建设,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市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
——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扩大内需,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构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着力推动城乡、区域结构调整,促进协调发展。
——突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对区域的集聚辐射服务功能。围绕建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