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有关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08   来源:未知    
字号:

论文

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王晶晶

班级

汉文普2009-01

学号

2009443419

摘要:钢铁材料良好的中和性能和易于循环利用等特点,至今仍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不可替代的材料。工业革命以来,钢铁材料一直在经济建设和现代文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在新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其它材料也不可能全面而经济的取代钢铁的地位。在古代,我国铸造技术领先世界。而如今却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如此竞争激烈,我国钢铁行业更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已取得进步。 关键词:钢铁工业的现状 钢铁行业的发展

1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

1.1钢铁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材料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按其所用的基础材料命名的,社会已经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走向铁器时代。工业革命以来,钢铁材料一直在经济建设和现代文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在新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其它材料也不可能全面而经济的取代钢铁的地位。

1.1.1铁的储量与分布概况

地壳中铁的储量比较丰富,按元素总量计占4.2%,在金属元素中仅次于铝。全球已探明的铁矿储量在2×1011吨左右,而且分布集中。一些大型铁矿可以露天大规模的开采,矿石中含Fe高达63%~69%,而脉石则不足10%。 1.1.2钢铁的优势

纯净的铁本身质地柔软,不能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是生铁和刚。

生铁质地硬而脆,不能锻压,主要用于铸造。而钢与铁相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轧压或锻造各种形状的钢材和机械零部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能力。

钢铁产品之所以能成为个制造行业和基础建设的基础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势的性能和相对低量的价格: (1) 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2) 可通过铸、锻、轧、切削和焊接等多种方式进行加工,以得到任何结构的

工部件;

(3) 废弃的钢铁产品可循环利用;

(4) 人类自进入铁器时代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加工钢铁材料的经验。与

论文

其他工业相比,钢铁工业生产规模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没有其他材料能代替钢铁产品现有的地位。

1.2我国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钢铁工业是基础材料工业,钢铁工业为其他制造业提供最主要的原材料,也为建筑业及民用品生产提供基础材料。可以说,一个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间接反映其国民经济发达的程度。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图1为我国钢产量的变化情况。

但是,我国钢铁工业仍不能满足

国内市场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人均钢消费量少于100㎏,因此国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还会有所增长,且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钢铁材料在各行各业将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总的趋势是普通产品的市场将逐步缩小,而对高性能钢材的需求将增加,如表1。

表1 我国对高性能钢的需求量及背景

品种及数量/×104吨

石油管 镀锌板 不锈钢 冷轧硅钢片 模具钢 高速公路用钢 锅炉板和高压锅炉管

1998年 85.5 163.41 88

1999年 100 185.38 130

2000年 110 200 100 40

备 注

1000~2000㎞/a (30~60)×104kW 以上亚临界大型发电机

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

钢的产量/万t

1949198018901996200320042005

年份

图1 我国钢产量的变化状况

目前国内总生产能力中仅10%~20%可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施高效连铸的铸机只占铸机总数的10

%,相当多企业的装备和技术落后,经营管理不善,

论文

劳动生产率低(1998年人均产量为55t/a),吨钢能耗高。从行业整体来说,钢材品种结构的调整尚未完成,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面临淘汰或改造,而国民经济继续的关键品种仅能满足约2/3的需求。目前一些高档优质的汽车板、石油管、船板、硅钢片、镀锌板、钢帘线等仍需要大量进口。

2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2.1我国古代的冶金行业

铜——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第二块里程碑。 铁——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第三块里程碑。

“铁,农之根本”是汉代人以“民以食为天”观念为基础对铁的认识;钢铁产量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富强与否的标志则是近代人对铁的认识。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金属的四大古国之一。在金属的使用过程中,以中国的发展速度最快。这个与西方的显著差别是是由古代创造的冶金技术的先进与否造成的。

中国早期的制铜技术与制铁技术也与西方不同。虽然何时发明了铸铜技术目前尚不清楚,但中国古代的铸造技术明显优于西方的块炼技术。中国铁器虽然也始于块炼,但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液态冶炼。液态铸造成型、固态脱碳”的技术所代替。总之,中国的铜、铁器制造基本是以铸造为主。这个特点在唐代以前的长时间内一直延续。

青铜器的“液态冶炼、液态铸造成型”快速制噐技术的娴熟性和科学性很快被用于制造铁器。这使得铁器制造得到了长足而快速的发展。通过对战国燕下都、赵都邯郸、韩魏新郑和登封、古西平冶铁遗址群及汉代河南郡“河一”、“河三”、南阳郡的“阳一”等许多坊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可知当时冶铸技术的先进、铁骑数量的众多和铁质的优良。这基本上回答了秦汉社会空前发展的根本动因。如果从战国算起,中国液态冶铁技术的出现要比西方国家提前十五个世纪左右。

2.2我国近代钢铁行业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前侵入我国。长期的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只是曾在世界上领先的我国钢铁生产技术停滞不前。1898~1948年的50年间,旧中国只生产了760万吨钢(包括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区),比美国1898年一年的钢产量还要少100多万t。

在旧中国,一些爱国人士和知识分子期望实业救国。为了改变钢铁生产技术的落后面貌,他们苦心经营,从事了一些钢铁厂的建设和生产。但是,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有的厂产量甚微,有的厂被迫停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少数科技人员,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在延安建起了小高炉,在山西故县兴

论文

建了一个小钢厂。

2.3现代钢铁工业

2.3.1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末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虽然过程曲折,但总的来说是胜利的。

1949-1989年这40年间,我国钢铁行业取得惊人成就:钢产量约居世界第四位;建立了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大中小结合的、基本配套的钢铁工业体系;品种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进;技术装备水品和生产技术水品多有了较大提高;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果;环保治理取得较大成效;实现利税大幅度增长;职工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建立了一只正规和业务数值较好的钢铁职工队伍。

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依托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钢材的强劲需求,采用国外优质资源,引进成熟工艺、装备,是钢铁生产规模迅速扩大。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产量第一的国家,并达到了国内市场一般产品供大于求、略有出口,特殊刚才仍需进口的现状。 2.3.2 21世纪前十年

面对21世纪的前十年,我国钢铁工业如何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这包括两个方面。 2.3.2.1技术问题

(1)当前我国钢铁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钢产量虽已处于世界前列,但钢铁工业的竞争力较弱,市场仍限于国内。 一方面,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钢铁生产在1998年就达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而同期世界上的钢铁生产能力已有2.4×108吨闲置,所以假如WTO 后,将有更多的外国工公司致力于打入中国市场。由于我国人均GDP在世界上人处于较低水准,由此可以估计国内对钢铁的需求的增长还会持续较长时间,特别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也将促进这种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钢铁材料在各行各业将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总的趋势是普通产品的市场将逐步缩小,而对高性能钢材的需求将增加,目前国内总生产能力中仅10%~20%可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施高效连铸的铸机只占铸机总数的10%,相当多企业的装备和技术落后,经营管理不善,劳动生产率低(1998年人均产量为55t/a),吨钢能耗高,1999年达833㎏/吨,从行业整体来说,钢材品种结构的调整尚未完成,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面临淘汰或改造,而国民经济继续的关键品种仅能满足约2/3的需求。目前一些高档优质的汽车板、石油管、船板、硅钢片、镀锌板、钢帘线等仍需要大量进口。表2为1999年按钢材品种进口的情况。

论文

表2 1999年钢材进口数量及增长比例

钢 材 品 种 棒 材 角钢及型钢 板 材 其中:热压普薄板 <3㎜薄板卷 冷压普薄板 <1㎜薄板卷 镀 锌 板 不 锈 板 冷 轧 板 0.5~1㎜冷轧板 中 板 管 材 (2)技术的创新

全年累计/千吨

1538 249 12204 2802 2117 4606 3454 1674 1091 568 341 242 617

1998年同期/千吨

2759 317 8344 1922 1239 2865 2039 1100 607 274 159 409 768

同比/% -44.2 -21.6 46.3 45.8 70.9 60.8 69.4 52.2 80.0 107.4 115.8 -40.8 -19.7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传统工业。进入21世纪,传统工业的出路就是要引入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并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尽快改善企业的技术素质,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改善高炉生产方式

,加强钢液凝固和轧制的局域重合——“以连铸为中心”,还有加快轧制温度概念的更新和变化。 2.3.2.2环保问题

钢铁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在国际上已成为约束其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影响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1) 气体的排放,包括硫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D)、温室效

应气体(CO2)等;

(2) 废水的排放,包括含油、固体悬浮物和各类化合物的污水; (3) 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包括炉渣、粉尘、泥浆、耐火材料和其他; (4) 噪声、震动和热量排放。

因此需要我们想办法解决坏境问题,建立高效清洁省能的钢铁工业。

参考文献

论文

[1] [2] [3] [4] [5] [6] [7]

徐匡迪,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与发展.徐匡迪文选 钢铁冶金卷(A).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59-61

薛正良,钢铁冶金概论.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2

朱苗勇,现代冶金学(钢铁冶金卷).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148 李京华,冶金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2-4

《本书》编辑委员会编,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科学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3-4

冶金部建设司,钢铁工业基本建设四十年的卓越业绩.冶金工业四十年1949-1989.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4-8

徐匡迪,中国钢铁工业近期发展对策的探讨.徐匡迪文选 钢铁冶金卷(A).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76-101

有关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