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作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2024-11-10   来源:未知    
字号:

一、名词解释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

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

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

过程的总和。

●人力资源流动: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意愿,按照一

定的标准和程序,变换公职人员工作岗位,从而产生、

变更或消灭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

与过程。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

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

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

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

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

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

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

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人力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的需

要、动机、欲望,形成某一特定目标并在追求这一目标

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发挥潜

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指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公共组织

中某职务或工作的目的、职责、隶属关系、工作环境以

及任职资格条件等相关信息,对该职务或工作的性质以

及完成该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格条件做出

明确的规定的过程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

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

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

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

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指的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

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

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

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

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

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

●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指的是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

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针对公共权力使用者的人

力资本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

权利的归属依法生成契约而分别拥有的一系列权利。●人力资本运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劳动者

高能素质的投资经营和对劳动力素质的配置使用,而实

现经济增长和收益增加,进而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品位分类:所谓品位分类,是指以职员所具有的资

格条件为主要依据,以职务或级别高低来确定待遇

的人事分类制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指为了促进公共部门

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组织实际工作情况和员工发展需

要,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所实施的培养

和训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福利:指的是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

施、发放各种补贴等方式满足本单位、本部门员工某些

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消费需求,并且以低费或免费形式提

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约束:主要是指公共部门组织与个

人的“自律”行为,约束就是管制,是依据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道德、乡村民约等社会规范对行为进行管制,

既包括行为人的自我管制,也包括外部的行为管制。

二、选择填空题

1、(人力资源绝对量)是指该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

2、(人力资源相对量)是指现实人力资源占人口总数的比重。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组织中的人本身看作资源,强调其再生性和高增值性。

4、(人事行政管理)将人视为是一种成本或生产、技术要素,是对组织资本资源的消耗。

5、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只影响货币收入。

6、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培训)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7、(危机激励)是指将组织面临的危难、不利条件和困难告诉组织成员,使之产生一种危机感,使组织成员奋发进取、拼搏向上。

8、(组织文化激励)是指通过组织文化的塑造,使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组织努力的精神,从而形成一种激励。9(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智力、激发其活力。

10、(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11、(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的选取环节。

12、(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

13、(职位说明书)是对任职者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品质等资格条件方面所进行的书面描述。

14、(职位规范书)是对职位的工作目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关系和工作环境等逐个性质方面的内容进行的书面描述。

1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内容。

16、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

17、回归分析法属于(定量预测法)。

18、德尔菲法属于(定性预测法)。

19、工作的发展的前途属于(保健因素)。

20、薪金属于(激励因素)。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损耗包括了( ABD )。

A 制度性损耗

B 管理损耗

C 增值损耗

D 后续投资损耗

2、市场经济下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特点有( ABCD )。

A 动态性

B 稳定性

C 相关性

D 独立性

3、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性质有(ABCD )。

A 强外部性

B 相对残缺性

C 收益递增性

D 交易的非最优性

4、业务规划的类型包括(ABD )。

A 人员补充规划

B 培训开发规划

C 职业规划

D 晋升规划

第1页共12页

5、“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 ABCD ),这些组成部分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人力资源的丰富内容。

A 体力

B 技能

C 智力

D 知识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形式包括(ABC )。

A 调任

B 转任

C 挂职锻炼

D 在岗实习

7、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有(ABCD )。

A 调配功能

B 管理功能

C 教育培训功能

D 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8、员工的(AB )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A 培训

B 教育

C 激励

D 管理

9、工作分析的方法包括有(BCD )。

A 德尔菲法

B 访谈法

C 问卷法

D 工作实践法

10、内部招募的人员来源渠道主要有(ABCD )。

A 公开招募

B 工作轮换

C 工作调换

D 内部晋升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ABCD )。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获取

C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

12、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ABC D )。

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

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

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四、判断题

(√)1、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是人力资源质量的核心部分。

(×)2、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方法与私营机构是没有质的区别的。

(×)3、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

(×)4、档案法是内部招募中最常见的方法。

(√)5、能岗匹配原则是任何组织进行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

(×)6、德尔菲法属于定量预测法。

(×)7、职位分类强调的是担任该职位的公务员本人。

(√)8、评价中心的核心技术是情境模拟测试。

(×)9、我国行政机关有权对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是监督体系中最重要、最经常、最全面的监督。

(√)10、工作分析的思想来源于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

(×)11、判断型的评估是现代组织进行业绩评估的发展方向。

(×)12、公共部门人才资源福利一般是通过发放各种补贴等方式满足员工的某些消费需求。

五、简答题

1、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之处。

答: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社会延展性;

2、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成本差异性;

3、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绩效测定的困难性;

4、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收入与贡献难以对等性;

5、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市场交易不充分性。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人事行政管理具有哪些不同?

答: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组织中的人本身看作资源,强调其再生性和高增值性;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不断进行拓展,不仅包含传统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重视和增强了一些新的管理内容;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并重。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是什么?119

答:1、总体规划;从整个公共组织系统和公职人员队伍出发,在分析政府机构和预算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2、业务规划;是指公共组织根据其工作岗位的要求、部门预算情况及其发展方向,在工作描述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组织在一个时期或一个财政年度内,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制订出人力资源获取、分析、晋升、教育培训、考核评估、工资保险福利、劳动关系、退休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包括晋升规划;人员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使用规划;绩效评估及激励规划;退休及解聘规划。

4、人力资源市场对人力资源流动的作用是什么?P145

答:、1、人力资源市场构成人力资源流动基本渠道;

2、人力资源市场改变人力资源流动的方式;

3、人力资源市场扩大人力资源流动的范围;

4、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力资源流动的效益。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原因是什么?P135-137

答: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

(1)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2)社会关系的需求;

(3)发展的需求;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外在要求:

(1)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公共部门改革的要求;

(3)法律法规的要求。

6、公共部门人力激励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P285

答:1、公务人员身份保障;

2、层级节制;

3、法规限制;

4、预算限制;

5、升迁;

6、人事制度的缺失;

7、政治挂帅;

7、简述工作分析如何在公共部门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发挥其基础性作用?P216

答:一方面,通过工作分析,可以了解和获取空缺职位的工作性质、组织地位、工作目的、工作职责、工作环境等工作特性方面的信息,从而有助于科学评价人员定额,最终科学决定招聘数量;另一方面,工作分析为每个职位确立一个最低的资格条件。根据工作分析形成的工作规范书,可以明确满足该空缺职位需求的求职者的任职资格条件。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作用是什么?P233

答: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提高公职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怔。公职人员在进人公共部门之前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进人公共部门后,还需通过实际工作和进一步的培训去发展和提高。尽管在进人公共部门之前,工作人员已具备一定的学识并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但他们还需掌握和熟悉处理某项工作的特殊技能。基于此,对部门新录用人员的培

第2页共12页

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公职人员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和处理方法也处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之中。一些新的理论和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公共管理中,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现代管理理论日益为管理部门所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也广泛地应用于公共部门。这些变迁给公职人员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快速的学习,运用新的方法从事公共管理活动,以跟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充分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公职人员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台阶。人的品德、智力、知识、技能和体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掘的潜力,培训便是发掘人的潜能和塑造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开发的结果。对公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有助于开阔其视野,提高其工作情趣,激励其进取精神,提高其领导、计划与协调能力,从而为公职人员职务的晋升和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公共部门管理职能调整和转变的要求。21世纪以未,各国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政府的活动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和加强,政府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政府管理的主体。政府的公职人员承担着繁重的管理职责。为此,及时对公职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认清形势,做到称职合格,便势在必行。

9、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哪些问题?P322

答:、1、不同等级的公务员一起考核;

2、重视年度考核,忽视平时考核;

3、考核过程中出现论资排辈评优秀的现象;。

4、按比例分配名额。

10、简述目标设置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P293-294

答:1、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可以得到精确观察和测量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直接调整和控制,具有可应用性。

2、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帮助下属设立具体的、有相当难度的目标,使下属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变成员工行动的方向和动力。

3、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尽可能地使下属获得较高的目标认同:(1)使所有下属人员了解组织目标,并参与目标设置过程;(2)支持和鼓励下属认同目标,相信下属人员的能力及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3)对目标的实现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和肯定,以强化和调动员工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4、加强和做好目标进程的反馈工作。信息反馈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运用目标理论,通过设置、核查目标,使员工经常看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随目标的实现进程不断予以反馈,实施反馈控制。

六、论述题

1、试论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1、专家治理以及政府管理职业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的需要更加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例,据估计,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的工作,将有90%为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所扩张或替代,所谓扩张,系指专家系统与专门技术人员兼顾工作,使工作的效率效能提高;所谓替代,系指未来相当比例的工作,由机器代替人力去做。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日益显现。

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强调效率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公务员的工具角色;强调严格的规划和程序;重视监督的控制;强调集中性的管理等。传统的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不免使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僵化、缺乏活力。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所谓积极性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乃是要在已有的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更好地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与传统的控制导向不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授能”,即授权赋能,主要特征表现在:开放参与决策机会;提供行政人员发展自主性的机会;发展组织共同愿景;发展并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依赖、开放式沟通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今天公共组织管理者和公务员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学者马库德称之为“新学习”,所谓新学习它具有以下特征:学习目标是欲达成组织绩效;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灵活适用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使学习多样化;学习时要发挥运用创造力,培养非直线式、直觉式的思考;学习可使人们更有意愿及能力,发挥更有效率而迈向成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及投入各项组织的活动;组织应具有开放性的特性,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都能够讨论及包含;学习是一连串的规划、执行与反馈过程;强调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将学习融入工作之中,同时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组织机构正在让位于更合乎新信息社会需要的组织结构。为了因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效率、符合创新的要求,发挥公共部门人力的专业才能、有效运用科学技术,组织的弹性化、灵活化、临时性扩大授权已成为必然趋势。对未来的组织结构,人们有许多描述,如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后官僚组织等等,不管叫什么名称,可以肯定,新型的组织结构将具有如下特色:对环境具有开放性,组织结构的弹性化;组织更趋扁平化,中层管理的削减;强调通过对话建立权威,权力的均等化;信息的共享和决策的开放;权力结构从集中、等级式的,转化为分散网络式的;从自上而下的控制转为相互作用和组织成员自我控制;组织的价值观从效率、安全、回避风险转向效能、敏感性、适应性和勇于创新。总之,新型组织结构强调一种更能发挥公务员能力和潜能,而不是抑制创新与活力的组织。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实现参与管理。未来主要的发展包括:电子人事政策法规和电子人力资源资料库;电子招聘;电子福利支付;电子动态管理等。

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政府组织规模的庞大,乃是过去时代各国政府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功能的扩张、社会的发达、政务的增繁以及政府自身的内在扩张。而政府之扩张反过来导致赤字、绩效低下、成本扩张。所以,从1990年以后,各国之文官改革,莫不把人力精简和紧缩管理作为主要措施。美国在1999年会计年度精简全职公务人员27.29万人;加拿大亦在总数22.5万名公务员中精简5.5万名。中国中央政府亦精简了30%的公务员。随着“小政府”观念的深入人心,人力精简继续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趋势。

7、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随着公共组织目的取向色彩日益浓厚,绩效将深入种种目标当中,成为最受关注的课题。事实上,组织的成功与否,应视人力资源有效运用的有效程度而定。如今,无论公、私组织,绩效管理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绩效

第3页共12页

管理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为公务员规划责任及目标,以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最大的发挥;并通过绩效考评,以此作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对每一项任务及价值作清楚的陈述;规划一套用以建立个人行为表现契约的程序;建立一套流程,作为公务人员能力改善计划的基础;订立绩效指标;建立绩效评鉴机制。

8、公务伦理责任的强调和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如腐败)导致了政府威信的下降,导致了公民对政府官员产生“信任赤字”,严重影响到了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强调公务员的伦理责任而重振政府的威信,就成为未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和趋势。在美国,1978年制定“政府伦理法”,对公务员的伦理作为法律规定,同时成立“政府伦理局”,具体负责公务人员的伦理管理问题。美国公共行政学会1985年发表公务员伦理法典,1994年又予以修正,要求公务员为公共利益服务,尊重宪法及法律,展现个人正直,追求专业卓越表现。OECD国家也致力于公务道德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许多国家亦有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关于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法规,维持公务员的职业伦理还主要停留在靠党规党纪和说服教育的层面,但随着“以德治国”观念的逐步深入,公务员的职业伦理总是会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可以肯定,如何维系公务员伦理行为,是今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2、试述优化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对策。

1、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使得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素质人力供给量过剩,而地区欠发达的地方则供给量不足,这样就无法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也不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平衡发展。所以,国家近年来提出了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目的也是为了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只有优化了地区经济结构,才能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地区经济发展好了,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和协作,也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均衡流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也是优化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引导地区经济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地区间的横向联合、协作,实行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平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

2、改善育人环境,着重培养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对人力进行教育培训。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太快,因此,我国旧的教育体制必须进行变革。首先就是要拓宽培训渠道。在进一步强化党校和行政学院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按照“纵向抓延伸、横向求拓展、国内挖潜力、国外建基地”的思路,拓宽培训渠道。“所谓纵向抓延伸,就是党校和行政学院在系统内,上对中央(上级)党校和国家(下级)行政学院,下对基层党校,按照计划安排,分层次、分类别抓好各级各类别干部的培训;所谓横向求拓展,就是面向国内名牌高校,充分利用国民教育领域丰厚的教学资源、对在职干部进行教育和专业培训;所谓国内挖潜力,就是把干部送到沿海发述地区实地考察学习,送到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集中教育培训,还可以送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挂职学习锻炼等;所谓国外建基地,就是有选择地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新加坡及西欧国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优秀人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而中、西部地区又最缺高层次人才。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培养重点放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同时,要加大培训的投入,保证人才培训经费,是改善育人环境的物质基础。此外,国家在高层次人才的流向上要进行宏观指引,避免人才流动的盲目聚集效应,从而最终导致人才的浪费。

3、优化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环境,引进适用人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从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搞好人才资源开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战略,在加强各级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将中国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在长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实践中,我们党非常重视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使之上升为政策法规,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干部人才工作的政策法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政策范围涵盖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人才开发的各个环节,人才政策的开放度不断扩大,与国际惯例接轨开始成为人才工作决策者的主动选择,人才政策的发展层次从部门和地区的政策体系向国家政策体系升华,并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中国的人才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引进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主要形式,其有效手段就是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这些年来,各地在优化引人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有关引人政策做了明确规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进一步优化引人环境,办法应该更多一些,落实应该到位一些。比如,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人才柔性流动,或变户籍管理为身份证管理,变人员引进为智力引进等等,制定一系列的人力自由流动政策,创造一流的人力软环境,规范政府管理,为外来人才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在引进人才方面,还要注意它的适用性,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及发展现状,有选择地引进人才,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被动跟进。

4、创造良好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选拔优秀人才。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具体表现在:以政府所属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人力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机制基本建立;劳动力市场的法规建设和规范管理受到重视,法制化管理初见成效;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和公共人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但是我国还需进一步规范人力市场,扶持民营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使人才市场中介的投资与经营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出现企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很多中介机构,已经打通了中外合作渠道,可以促进我国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目前,我国人力市场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要加强人力市场的功能扩展。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上要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方式。交流配置、综合服务、人事代理、信息疏导、社会保险、咨询指导、远程交流等服务功能都要逐步建立起来,特别是要加快在信息网络化基础上的无形人力市场的发展步伐。同时,要加强全国区域性劳动力市场的接轨。以经济区划为重心,打破行政区划的跨省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趋势,不断促进专业性人力市场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市场的发展,不断提高沿海开放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5、提高人力资源安全环境,防止人才流失。在社会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力资本主要以无形的知识形态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增加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也大都转化成人头脑中的

第4页共12页

知识或能力。随着人才流动进一步加剧,当事主体的资本、财富流失的风险也大幅度增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因特网为载体的新科技革命,使地球日益成为一个“村”,人才流动与交流越来越方便,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也使人才流失的风险大幅度上升。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缺乏安全保密意识,将使国家、企业等利益主体遭受重大损失。在这一背景下,人才流失已经危及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国防等各方面的安全。人才安全及其风险防范,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世界性课题。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从保护自身利益和长远安全出发,纷纷制定了人才发展战略及人才安全的法律与制度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我国人力资源安全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当事主体不仅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人才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在人力开发的各个层面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但是,同国外人力资源安全机制相比,中国人力资源安全机制还处在初步建构的过程中。在人才流失风险加大的环境下,要有效防止重要人才流失,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国家重要人才,通过立法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需要制定政策法规,提高重要人才待遇,保障重要人才权益,规范重要人才流动。需要建立国家重要人才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3、试述公共部门人力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1、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知人善任,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是用人之道的核心。用其所长,就是使用人才要扬长避短,兼收并蓄。把人才放在最能充分显示其才能的位置上,让其尽展其才;用其所愿,就是根据使用对象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意愿来使用人才。因为兴趣和热情是人们对一定事物的积极态度,是推动人们积极认识事物,从事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用其所愿,有利于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公共部门管理目标相统一;用当其时,就是使用人才要抓住最佳的时机。人的才能和人自身一样,从萌发到鼎盛再到衰退,其发展轨迹犹如一个抛物线,都有其发展的顶端。因此,要充分珍惜人才才华的绩优期和其工作的最佳年龄,打破论资排辈、求全、平衡、照顾的束缚,适时“起用”。当然,有的人才发展可能会有两个甚至多个峰值出现,这就需要领导者灵敏捕捉其才华的“拐点”,适时委以重任,达到用人的良好效果。用其所愿、用当其时,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用其所长,它是对个体不足之处的最佳弥补,在提高公共部门的整体效能的同时,也有助于个人的发展。系统论告诉我们组织的优化首先以构建组织中各个要素优化为前提,而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正是优化组织各个要素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能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环境得到充分的协调,使每个组织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因而个体“长处的累积效应”能够做到1+1>2。

2、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人尽其才。用人的目的是“激活”人,而非“管住”“管死”人。要做到人尽其才,必须鼓励竞争,优胜劣汰。有则“羚羊与狼”的故事,说的是在非洲奥兰洽河两岸,河东岸与河西岸的羚羊相比,不仅繁殖能力更强,而且奔跑速度每秒要快13米。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是因为河东岸的羚羊附近居住着一群狼,这使得它们生存时时处在“竞争氛围“之中,久而久之,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河西岸的羚羊恰恰因为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每天过着悠闲的生活,因而长得弱不禁风。这则故事说明,竞争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有竞争,才有发展,不仅自然界如此,社会与人的发展也不例外。公共部门用人如果缺乏甚至拒绝竞争,不仅会造成用人的高额成本,而且工作只会死水一潭,直接影响到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因而鼓励竞争,不仅能促进公共部门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和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的形成,而且在存优汰劣、升优汰劣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平庸者的成长与发展,在这种压力下,他们会努力向优秀靠拢,转化。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鼓励竞争,优胜劣汰,既适用于公共部门这一组织中的群体,也适用于人才个体。因为在竞争中,个人为了展示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长处,就会极力克制、避免、改变自己的短处。时间一长,个人某一短处可能将不复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会刺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从而使群体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这种良性循环,对提高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3、以人为本、以能为本。新经济理论认为人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卢卡斯也认为,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结合所形成的资本积累(即人才资源)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因此在公共部门管理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将人作为工具、手段的管理模式,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我国,以人为本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石,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用人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知人善任。尊重人,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员工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科学的用人机制,挖掘、发挥每个人的所长,让其各尽所能;关心人,就是要关心员工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和身体健康。关心能使员工在组织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亲情。这需要用人者不断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在政策允许、资金能够保障的情况下,力争使他们工作、生活、娱乐条件每年都要有所改善,尽力解决他们后顾之忧。这种对员工的关心,能使员工产生亲情感和温暖感并转化为对组织的忠诚感和归属感,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忱;信任能使人的自尊感得到满足。对于文化层次越高的人来说,组织领导信任与否,对他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起到关键性作用。国外许多管理者和领导者都十分注重对员工和下属的信任激励。因为有了信任,才会有员工的牺牲、真诚和奉献。当然,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绝不是不要制度,不要纪律,不要管理,放任自流。绝不能打着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招牌一味强调个人需求,强调个人的特殊利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将员工管理寓于符合实际、体现人性的制度管理之中,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也是以人为本。以能为本,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强调以能力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所谓“能”是指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德能、智能、体能的综合集中。德能反映在一个人所具有的社会公德、社会责任、端正的品行、舍己为人的价值观等;智能反映在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体能反映一个人所具有的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以能为本,能把员工的注意力引向对能力的重视上,把“能”作为判断人才和用人的标准,既有利于人才的发现、人才的任用、人才的稳定,又能使能者居其位,谋其政。对公共部门部门而言自然能创好政。以能为本体现出向上的活力,形成重能力、讲贡献、论业绩的用人氛围。在此氛围里,员工就会把想方设法把提高自己的能力变成自觉的行为,这在某种程度上说,又刺激了员工的竞争。公共部门人力使用以能为本,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获得新知识、产生新思维,使公共部门不断具备创新意识。因此,以能为本是对以人为本管理的提升,是公共部门人力使用的根本所在。

4、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德才兼备,注重实绩是我们党选拔使用人才一贯坚持的原则。德主要是对人才思想政治和作风方面的要求,才主要是对人才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就是在选拔使用人才时,既要考察人才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品质,又要考察人才的文化水平和领导才能。首先,在选拔人才时,应将德与才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不可偏废。“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离开德,才就失去了方向;没有才,德就成了空洞之物。使用人才,既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偏向,又要反对业务能力不精的偏向。其次,德和才相比较,德是第一位的。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只有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的事业服务。

第5页共12页

因此,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应注重对德的考察。历代开明

之士都十分注意用人把德放在首位。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

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今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济,

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但乱世惟求其才,

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这里所说的“行”

与“善”和德是同一个意思,历史经验说明,有德的人有了才,

就能为国为民干出更多的好事;坏人有了才,将会干出更多更大

的坏事。当然,重德绝非以德代才,选拔使用人才,应以德为前

提,选其中有才能者。工作人员的德和才,往往体现在他的工作

实绩上。通过实绩来衡量工作人员的德和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在

公共部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邓小

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要根据工作成绩大小好坏、有赏有罚,

有升有降”。一个员工的工作实绩,既不是主观臆想,也不能凭空

捏造,而是一种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绩

是一个人多方面的反映,把实绩作为选拔使用人才重要依据,容

易比较优劣,说服力强,有利于提高用人的准确性、公正性,克

服主观随意性。注重实绩能强化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鼓励工作

人员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更多地创造优秀成绩,从而推动

事业的发展。当然,坚持这一原则,要避免简单地把使用当成论

功行赏,把实绩作为使用的唯一标准。

5、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公共部门掌握公共权力,对社会

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同时,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而公共权力是

由众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分担掌握的,其员工配合程度如何,直

接影响其为民众服务的质量。因此,在公共部门人力使用上,优

化资源、合理配置,意义重大。优化资源、合理配置,重要的是

要做到人岗匹配。首先要对岗位目标、职责、任务性质等具体要

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次,对拟用人的知识、能力、经验、性

格等多维度进行具体调研、分析和测评;然后,将拟用人的测评

结果与岗位所需条件作比较,对与岗位要求一致或相近的,予以

任职上岗使用。当然,人的成长是动态的,且受环境影响发展变

化,在某一岗位工作时间太长,如不予以晋升或交流,容易造成

工作疲劳或凭经验办事而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对人力的使用,

要做到人与事的最佳配置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晋升机制和流动机

制。送出人才的同时,吸纳新的“血液”充实自身部门,既有利

于增强部门工作活力,也有利于调动已有工作人员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追求上进的积极性,这从另一个方面又贯彻落实了鼓励竞争

的原则。人岗匹配,主要是从个体的人与事的配置角度来衡量的。

事实上,公共部门的工作需要许多岗位上的众多员工共同努力才

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配合程度,也是人力使用优化配置必须考

虑的问题。在用人上,要根据岗位分工及各岗位任职要求在知识、

能力、性格、年龄、思维方式等方面做到人岗匹配的基础上,尽

可能考虑人与人之间予以互补,组合成最优配置的工作团队。只

有人与人之间配置合理,才能产生凝聚力,公共部门的管理才能

取得规模和综合效应。

第6页共12页

(作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