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参考
2.参考要点:(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从事的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为:①由于劳动二重性的发现和论证,第一次科学的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从而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的变革,成为真正科学的价值理论。②正是根据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才阐明了由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构成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揭露了资本剥削雇用劳动的本质,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③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科学的说明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等。
3.参考要点:(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的比较:不同种类商品价值量的比较取决于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比例。
(3)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4.参考要点:(1)劳动生产率,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或能力,可用单位时间生产使用价值的多少或单位商品所耗劳动量的多少来表示。
(2)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运用程度;生产的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
5.参考要点:(1)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从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3)货币的本质在于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它作为价值的代表,用来表示一切商品的价值。
(4)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6.参考要点:(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2)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论述题
1、参考要点:(1)所谓私人劳动,是指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各个生产者独立地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所谓社会劳动,是指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本质属性。
(2)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质上都是社会劳动。但是这种社会劳动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交换,它的产品被社会接受而间接表现出来。这就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即直接的私人劳动和间接的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影响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2、参考要点:(1)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①价值的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本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②价值的量。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