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经参考答案(复习参考要点)(5)

时间:2025-04-27   来源:未知    
字号:

政治经济学复习参考

(2)奶牛和原奶的价格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竞争、供求关系、成本、原奶质量等,这些因素处于动态中,因此,养殖奶牛作为一种投资,是有风险的。

(3)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进行认真地市场调查,决不能盲目地去适应市场;各级政府部门也应进行有效指导,以避免农民盲目的经济行为而造成经济损失。

2.参考要点:(1)这段话讲明了商品二因素不可分割的关系:商品生产者要得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生产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这段话指出了商品二因素的对立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消费者需要的是使用价值,生产者需要的是价值。

(3)在这里,斯密认为,人们对物质利益的利己心是构成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

第三章

一、辨析题

1.参考要点:命题错误。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要带来剩余价值,不仅要经历生产过程,由雇佣工人生产剩余价值。还必须经历两个流通过程:一个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一个是出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只有不停地从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再从生产过程进入流通过程,周而复始地反复运动,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剩余价值。一旦运动停止,就不能再带来剩余价值,资本的生命也就终结了,就不成其为资本了。所以,资本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2.参考要点:命题错误。劳动力作为特殊的商品,存在着许多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固然是这一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却构不成最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劳动力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劳动不仅能生产出物质资料,而且能形成价值,并能创造出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二、简答题

1.参考要点: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能使价值存在的形式发生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投资者不把货币投入流通领域购买劳动力商品,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和实现。

2.参考要点:区别:概念不同。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联系:(1)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参考要点:(1)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把劳动看作商品,不是违反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2)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商品,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此,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马克思在将劳动和劳动力加以区分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的工资理论。

三、论述题

1.参考要点:一般性,主要是从资本的价值运动形式看,资本具有一般共同属性:一是返还性;二是运动性;三是增殖性。

特殊性,是从资本的本质看,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资本与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结合

政经参考答案(复习参考要点)(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