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从川师校园血案看大学生
人际交往问题中的社会工作介入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陈 艳
摘 要:近期,川师杀人案轰动全国,与其相似的一系列校园血案无一例外都由生活琐事而起,其折射出的大学生 人际交往问题不由再次引发关注。因此,有必要从川师杀人案出发,从社会工作视角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 问题的成因及社会工作方法如何介入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关键词:校园血案 大学生 人际交往 社会工作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12-0226
一、研究背景
2016年3月底,发生在川师的血案轰动整个社会。而血案的当事人——两个同寝室的大学生,因为生活琐事而起冲突,最终使得被害人卢海清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1岁。血案的犯罪手段之残忍,不禁想起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的川大凶杀案、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而追其原因,似乎都由生活琐事而起,其折射出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不由再次引发关注。根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结果,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大学生最突出的四大“心病”。而在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案件中, 1/3与寝室关系、同学关系有关。可见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有必要以川师血案为例,从社会工作视角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及社会工作方法如何介入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二、社会工作视角下川师血案的原因分析
相对于医学关注在人类生理运作和心理学关注个人心理现象,社会工作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目的在于增进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在情景中”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理念,即个人受到其生存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人的内心事实即所处的社会环境经常处于交互作用状态,因此必须注重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案主的人际、环境、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来分析问题的成因,强调问题不止来源于个体特质同时存在于个人与环境的复杂性。
根据艾里斯 ABC 理论,案发前晚嫌犯腾某与被害人卢某因唱歌而发生的争执只是血案的诱发事件(A),而腾某对此事件所持的信念(B)才是导致腾某心理失调以致发生血案的重要因素。而从腾某的生平来看,中学期间曾患精神抑郁疾病,并有过两次自杀行为,高中时还休过学。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偶尔患者还会出现“扩大性自杀”。即死的本能指向于外在,表现对外的攻击或谋杀。倘若腾某的抑郁症确诊,这便是典型的扩大性自杀。而一直未曾关注和寻求治疗的抑郁症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影响腾某的身心健康。腼腆内向隐忍的性格导致他在现实生活中不太与人交往,自我封闭。压抑自己的情绪而表现出与人和善的一面。但在网络世界却时常发出含有脏话的微博,内容多是表达自身难以遏制的愤怒,及侮辱性的字眼。而这些人格障碍的表现却未曾引起其身边环境人的重视。而一直渴望得到肯定的他终于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1. 建立生态系统视角下的需求评估机制。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个人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指处在生态系统中的个人,个人是一种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系统类型。中观系统,指与个人直接接触的小群体,如家庭、单位、朋辈群体和宏观系统。宏观系统,指个体不直接接触的、比小群体更大的社会系统,如社区、组织、政府,这三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建立生态系统视角下的评估机制,对准确掌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发现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具有预防性之功效。可通过建立全校大学生个案评估档案,从生态系统视角掌握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家庭、朋辈及社会状态。建立以入学评估为基线的评估资料,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开展的动态评估可追踪其状态的变化情况。对于其反馈的人际交往问题或可能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进行重点关注,为其提供社会工作个案辅导或转介心理治疗,抑或推荐其加入人际交往小组。
2. 提供私人定制的个案辅导。个别化,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价值理念,强调尊重每个案主的差异,接纳不同案主的独特性,并能运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来帮助案主作较好的适应。因此,在以个案工作方法为人际交往遇到障碍的案主提供辅导时,基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的共性,对案主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提供定制化的个案辅导将更有效满足案主的需求。一方面,通过认知疗法帮助案主消除非理性信念进而释放非理性情绪。社工通过个案辅导,找出案主的不合理信念,帮助其正确看待人际交往中的摩擦与冲突,学习用合理的信念去解释诱发事件将有助于负面情绪的及时排解。另一方面,通过对案主的个性、家庭养育模式、成长经历等资料的收集,找出导致案主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强化案主的家庭及朋辈支持,从优势视角激发案主内在潜能,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再者,针对川师血案中的犯罪嫌疑人腾某,也可通过情绪宣泄疗法引导案主述说创伤事件及其内心感受,使长久压抑的情感得到尽情宣泄,达到自我的同一性,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3. 开展相互协助的团体支持。樊富珉通过对10 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前后 16PF 测评发现团体训练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有短期效果。邢秀茶认为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不仅有即时提高与改善效应 ,还有潜在的长期效应。李凤兰认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社会支持领悟水平和降低抑郁体验作用明显。因此,正如欧文亚隆所说,“人们内心的困扰均源于人际关系的冲突,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利用团体的动力去化解。”而团体作为一个小型人际交往平台,通过组员之间彼此的分享、接纳与理解,将帮助案主察觉其交往模式,修复自己的沟通互动模式,习得新的人际沟通技能。并且,在具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同质群体中,案主的心理与情感更能获得理解与支持,从而使他们有力量、有信心面对困难。团体辅导的方式将为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建立起一个互助交流的平台,通过彼此内在优势和资源的挖掘,形成支持网络,
(下转第225页)
DOI:10.16534/http://13-9000/g.2016.2580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