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最新审定教材)

发布时间:2024-11-12   来源:未知    
字号:

2019春季改版最新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9年秋审定最新改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编辑,可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这个xiá zi()里装着一只kǒu shào(),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2.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 hè()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二、选词填空。

嗜好爱好

1.打篮球是我的(),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因此身体很不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答案】

一、1.匣子口哨 2.白鹤

二、1.爱好 2.嗜好

三、1.我们祖国的花朵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四、示例:美往往蕴含在常见的事物中,我们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常

见事物中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12)

精巧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

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

3.抽查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把握情况,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出示课件13)

①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出示课件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把握,体会白鹭的美,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从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主旨,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参与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从别人身上学到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标,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外形美

白鹭(精巧的诗)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长喙、脚(韵在骨子里的散

图画美---清田独钓图文诗)---喜爱

悠然美---清晨望哨图赞美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镶(嵌倩)适(宜以)白(鹤贺)(兼嫌)气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2.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

..了。()

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悠然

..。()

三、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

句话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A比喻 B对比 C拟人

【答案】

一、嵌宜鹤嫌

二、1.适合 2.平常 3.悠闲

三、1.A 2.B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我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关注较少,造成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解课文的写作手法时一带而过,部分同学不能很好把握。

总之,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教学中,要在注重朗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希望这样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能更快地理解课文。同时我还要多多关注这些学困生,使他们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的作品有:散文集《长春集》、《潮汐集》、新诗集《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白鹭:又名小白鹭,是白鹭属的一种鸟类。白鹭和雪鹭体形小,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朱鹭:朱鹮的别名,属于鹮科,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

嘴细长而末端下弯。朱鹮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谓稀世珍禽,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又称灰鹭,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身体细瘦。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课后作业

1.这里四季如春,很shì yí()休养。

2.我们欣喜地发现,bái hè()的数量增加了,这说明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了。

3.他把这张珍贵的照片放进xiànɡ kuànɡ()里,保存起来。

二、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陪合口哨

B韵味朱红

C清澄歉气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精致、巧妙()

2.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3.安闲、闲适的样子。()

4.普通,一般。()

四、完成下列练习。

1.“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

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了白鹭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文章描绘了白鹭独特的美,作者描绘了三幅画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情。

六、重点段落品析。

①色素的配.(pèi bèi)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yì yí)。

②白鹤太大而嫌.(jián xián)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

且太不寻常了。

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

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1.划去括号里加点字错误的音节。

2.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和下列哪个词语相呼应()。

A适宜 B配合 C寻常

3.第③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介绍白鹭,体现白鹭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适宜 2.白鹤 3.相框

二、B

三、1.精致 2.美中不足 3.悠然 4.寻常

四、1.对比大小适宜 2.比喻田园之美喜爱

五、图画之美悠然之美清澄之美赞美喜爱

六、1.bèi yì jián 2.A

3.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七、示例:我们可以建立白鹭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禁止人们伤害它们,给它们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让它们健康成长。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榨、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

1.我现在不方便.(biàn pián)把进价告诉你,不过这件商品已经非常便.(biàn pián)宜了。

2.花生可以榨.(zhá zhà)油,还能做出各种美味来,用途真的很多。

二、辨字组词。

亩()播()亭()

母()翻()停()

三、用下列加点词语造句。

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

..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过几个月,花生居然

..收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biàn pián 2. zhà

二、一亩播种亭子

母亲翻开停止

三、1.我们要保护动物,不要伤害它们。

2.我居然也能做出可口的饭菜,真是太神奇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能回忆巩固上节课的内容,又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有的放矢。】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出示课件13)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

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种花生→()→()→()

(板书: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设计意图:采用理解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有助于让学生把握内容,明确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且从中受到启发。】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设计意图:设计“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既能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或体会加深理解,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收花生

落花生品花生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评花生——对比(桃子、石榴等)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浇饶)水(吩粉)咐爱(暮慕)高(矮委)

二、选词填空。

居然必然

1.人生道路上()会遇到挫折,我们要乐观面对。

2.这道题他()做对了,太出乎意料了。

三、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A做人不能炫耀自己,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B要做一个能挣钱的人。

C要做一个会做事的人。

四、请参照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浇吩慕矮

二、1.必然 2.居然

三、A

四、示例:我喜欢梅花。它不像桃花、杏花那样喜欢热闹,也不像荷花那样高傲,它有自己的风骨,

它用严寒磨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时,我也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2.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而这教育意义则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因此,我注重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我还设计“分角色朗读”这样的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这种教育意义的理解。

3.不足之处在于,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我没有作为重点去把握,而是一带而过,使部分学生对生字掌握不够牢固。

总之,需要改进的还很多,我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争取让自己有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

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著名散文,这篇文章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描写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作者介绍】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

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运动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落花生: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为荚果,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

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是生产食用植物油的原料,花生米可以加工成副食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一到春天,农民伯伯就开始耕地、bō zhǒng()、jiāo shuǐ(),期待秋天有

更好的收获。

2.妈妈fēn fu()我去那座tíng zi()里等着她,不要乱跑。

二、用斜线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1.花生不但味道很美,而且价格便.(pián biàn)宜。

2.我家楼下是超市,买东西很方便.(pián biàn)。

3.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kōng kòng)地。

4.山里的空.(kōng kòng )气真好。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

..出来种花生吧。()

2.没过几个月,居然

..收获了。()

3.使人一见就生爱慕

..之心。()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花生味道很美。

花生可以榨油。(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虽然

..很有用。(用加点的词语连成一句话)

..不好看,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运用___________的手法,通过描写花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点明要做_________,不要做只讲_______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六、重点段落品析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

..很有用。”

..不好看,可是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选文最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方法。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2.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请你代表大家表达对他们

的赞美之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播种浇水 2.吩咐亭子

二、1.biàn 2.pián 3.kōng 4.kòng

三、1.开垦 2.竟然 3.爱戴

四、1.花生不仅味道很美,还可以榨油。

2.虽然我们距离很远,但是我们的心离得很近。

3.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五、借物喻人朴实默默无闻有用体面

六、1.A 2.她虽然表情冷冷的,可是心地很善良。

3.做人要朴实,要做有用的人,要对社会、对他人有好处。

七、示例:你们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豪言壮语,但是你们是那样伟大,那样值得敬佩。我要向

你们学习,也做一个这样的人。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四、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我非常喜欢lán huā(),喜欢它那优雅的外形,幽幽的香气。

2.这个卖dàbǐnɡ()的pó po()非常慈祥。

3.你越动,它就chán()得越紧。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我喜欢

..的是桂花。()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

..。()

3.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

..、新鲜。()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只要

..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四、下面没有在文中出现过的事是()。

A摘桂花 B摇桂花 C思桂花 D捡桂花

【答案】

一、1.兰花 2.大饼婆婆 3.缠

二、1.厌恶 2.放心 3.残缺

三、只要我们保护环境,大自然就会给我们许多惊喜。

她心地善良,所以她经常帮助别人。

四、A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木兰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箩筐婆婆浸入尤其缠着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导入这个环节,能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加以巩固,同时对这节课是一个有效的衔接。】

【设计意图:听写这个环节的设计,能检验同学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查学生课下学习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设计意图:把重点句子的理解作为重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乡情感,并给学生带来深切的体验。综合采用各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地把握课文内容,加深情感体验。】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最新审定教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