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济》2011年第6期
且跨越了WTO谈判中的障碍,在一些方面率先达成了一致,主要是劳工标准、环境问题和竞争政策问题。发达成员将这些关系自身利益的领域作为议程加入RTAs谈判并强迫发展中成员接受,一旦在一个RTAs中实现突破就扩展到随后的RTAs谈判。这样,发达成员将自身利益通过RTAs协议制度化,在区域内部得以保障,并通过贯序谈判在全球多边会谈中上升为国际规则。如美国将NAFTA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等许多新领域都强加到WTO的多边贸易谈判中,这样美国的意志就最终转化为多边贸易规则。再如美国和约旦的RTAs是美国签署的第一个包含劳工和环境条款的双边协定,协定规定双方应保障国际认可的劳工权益,如组建工会、适当的工作环境、最低工资等。此后,美国签署的RTAs协议中均存在劳工条款。2004年3月美国与澳大利亚的RTAs草案对环境问题作了规定,在环境标准、环境合作、环境法执行等方面达成一致,随即日本、加拿大及发展中经济体也日益接受这些标准。
2007年以来,APEC对气候、环境等问题的关注不断加强,在目前温室气体减排谈判陷于僵局的状况下,不排除亚太地区的发达经济体会在RTAs谈判中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和清洁发展议题,强迫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接受他们的意愿。
(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由于在亚太地区,APEC成员参与RTAs对APEC进程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背景下,亚太地区经济体参与RTAs呈现出以下趋势。
1、APEC区域内和区域外的RTAs加速趋势明显
()从区域内来看,A1PEC成员间签署的RTAs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它极大地促进了成员间的经贸合作,成员间经济结构及经济波动的趋同性得到了加强,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的成本有效下降,这种经济上的示范效应和排他效应极大地吸引了后来者积极寻求内部合作的可能性,RTAs成为了亚太各国合作的首选方式,于是APEC区域内各种RTAs出现并呈现加速的趋势。
()从区域外来看,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蓬勃发2展,APEC成员参与RTAs所带来的示范效应和排他效应不断显现,区外经济体希望通过与APEC成员签署RTAs分享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红利,进而加速了区外经济体同APEC成员的RTAs谈判;与此同
时,APEC成员从具有约束机制的RTAs中获得的经
济利益,将促使它们更加积极地参与RTAs的谈判。因此,APEC区域外的RTAs进程也将得到明显的推进。
2、APEC中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参与RTAs的进程出现分化
由于各经济体经济结构、市场条件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影响了相互间合作的态度和方式,也导致了APEC成员参与RTAs的趋势有所差别。
()从发达经济体来看,美国更重视与亚太地区1的合作,而日本和澳大利亚在短期内很难突破其RTAs的局限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意识到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明显强于北美自由贸易区,若美国完全置身于亚太地区之外,就难以分享到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红利;所以,美国不断增加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投入以求主导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程。日本、澳大利亚参与RTAs的局限性依然较强,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实行的是全球性、开放性、非排他性的RTAs经济政策和巩固地缘政治关系的政治战略,且日本反对农业领域的贸易自由化,也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谈判进程。
()从发展中经济体来看,大部分经济体对2RTAs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正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仍将继续积极参与RTAs的谈判。而东盟、智利、墨西哥和新西兰等成员将继续保持积极参与RTAs的态势,努力推进亚太地区的RTAs进程。
四、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近年来中国与亚太经济体的贸易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它们之间的整体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凸显了中国进一步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与东盟、智利、亚太贸易协定、巴基斯坦、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西兰、新加坡、秘鲁、中国台湾签署了区域贸易协定,正与澳大利亚、海合会、南部非洲关税同盟进行RTAs谈判,而且和韩国、印度、日本建立RTAs的可行性研究也在加紧展开。
为了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争取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自由贸易区战略,可以预期中国建设RTAs步伐将明显加快。根据亚太地区RTAs的发展现状与不同经济体参与RTAs的特征,中国推动和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